《董存瑞》:新中國電影文學的頂峰

《董存瑞》:新中國電影文學的頂峰

電影文學是我國文藝百花園裡一個年輕的品種。新中國成立後,電影文學創作欣欣向榮,一派生機。

1956年,丁洪、趙寰、董曉華三位編劇在真人真事基礎上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董存瑞》,代表著新中國十七年電影文學的最高成就。根據電影劇本《董存瑞》拍攝的同名影片成為新中國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影片。

《董存瑞》:新中国电影文学的顶峰

回憶董存瑞

“部隊乘勝衝了上去。突然,從隆化中學牆外的橋上,‘嗒、嗒、嗒’地響起了機槍聲。這橋修在一條旱河上,橋上有個碉堡,子彈就是從這裡打出來的。不拿下它,部隊前進就要受到阻礙。

敵人的機槍更加瘋狂了,子彈不斷地從我們耳邊掠過。我和董存瑞在同志們的掩護下,一前一後,迅速向前躍進。快到碉堡跟前時,我狠狠地甩出了幾個手榴彈,把碉堡前面的鐵絲網炸個稀爛。董存瑞‘嗖’地一下穿了過去。敵人慌了,拼命向他射擊。突然,我看見他的腿上鮮血直流。但他忍著傷痛,繼續向碉堡衝去。

我繼續不斷地扔出手榴彈。藉著爆炸後的濃煙,董存瑞一下就跳到了旱河裡,飛也似地衝到橋下。可是這橋有一人多高,兩旁是光滑的石壁。炸藥放在地上不頂事,放在高處又沒地方擱,怎麼辦?真叫人著急!就在這時,我軍總攻擊的衝鋒號響了,部隊潮水般地衝上來。敵人碉堡裡的六挺機槍一起向我軍射來,部隊受到嚴重威脅。

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董存瑞大步跨到了橋中央,毅然地用一手托起炸藥包,一手猛地拉響了導火索。頓時,橋下‘哧哧’地冒起了一股白煙。我正往他那兒跑,只聽他大聲喊道:‘臥倒!臥倒!你趕快趴下!’緊接著他又高聲喊道:‘為了新中國,衝啊!’話音未落,天崩地裂一聲巨響,一團濃煙衝上天空。我的老班長董存瑞,用他的鮮血摧毀了這座頑固堡壘,用他那年輕的生命,為我軍解放隆化開闢了勝利的道路,譜寫了一曲響徹雲霄的壯麗凱歌。”

這是董存瑞的戰友郅順義寫的文章《回憶董存瑞》。這篇文章刊登在1974年8月號的《北京少年》雜誌上。筆者當時正上小學,對這篇文章印象深刻。

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我們,對董存瑞的最初認識,大多來自郅順義的宣講。在我們的記憶中,董存瑞——郅順義,郅順義——董存瑞,這兩個名字是分不開的。

2年後,“四人幫”被粉碎,“文革”前生產的故事片陸續恢復上映。筆者在北京大華電影院觀看了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於1955年的故事片《董存瑞》。片中,董存瑞的親密戰友不叫郅順義,而叫郅振標。郅振標是根據郅順義的事蹟和性格特徵創造出來的。電影中沒有用郅順義的真實名字,據說主要原因是活著的人不能用真名。《董存瑞》是一部傳記影片,影片中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情節和郅順義回憶的內容基本一致:

高懸的橋堡,筆直的壕牆,橋堡內兩架機槍吐著火舌。董存瑞在爆炸中挾著炸藥包勇猛矯健地奔進壕溝。董存瑞在橋下,兩邊是筆直的溝牆。董存瑞將炸藥放在牆上掉下。董存瑞以槍柄砸著壕牆。槍柄不斷地砸著,少許破石下落,突然響起衝鋒號角。

我軍前進受阻,死傷倒地。趙營長焦急地在打電話:“趕快調苔山炮火支援,趕快調苔山炮火支援。”董存瑞鎖著雙眉,猛的看了一下抱在懷裡的炸藥,毅然地用手托起炸藥包,舉到橋頂拉開導火索。導火線在董存瑞面前燃過。董存瑞高呼:‘為了新中國,前進!’巨大撼天動地的爆炸,橋堡飛向天空。郅振標一躍而起,高呼:“為了新中國,前進!”戰友們衝向前去,高呼:“前進!”

力求真實感的劇本

電影《董存瑞》恢復上映時,電影院依然坐滿了觀眾。看到董存瑞犧牲了,我也禁不住熱淚盈眶。電影放映完了,觀眾都沒有馬上離開座位,依然沉浸在劇情中。

我聽見身邊的一位中年觀眾小聲說,他當年看過電影《董存瑞》的首映式,地點也是在大華電影院。後來我查閱史料,這位觀眾記得沒錯,電影《董存瑞》的全國首映式是在北京大華電影院舉行,時間是1956年3月。導演郭維、演員張良(飾演董存瑞)、楊啟天(飾演郅振標)、張瑩(飾演趙連長)、王寅申(飾演牛玉河)、張輝(飾演指導員)參加了首映式。

首映式上放映了電影《董存瑞》,這也是演員們第一次看全片。演員張良回憶:“電影院的燈亮了,我們仍沉浸在難忘的回味中,直到觀眾像潮水般向我們擁來,我們才猛醒。我看見人人的眼角都掛著淚水,還有些女孩子仍在流淚,他們呼喊著:‘四虎子’,‘董存瑞’,許多人站在椅子上伸著手呼喊著,只見另幾位演員也被圍成一圈又一圈,人們在他們身邊喊著‘連長’‘牛玉河’‘郅振標’。就在這時,我看不見身邊的郭維導演,人們不認識他這位幕後英雄,竟把他擠過來又擠過去,不知幾時他竟被擠出了人群之外,待我想找他時,他已蹤影皆無。”

《董存瑞》是新中國傳記影片的巔峰之作,導演郭維功不可沒。功不可沒的還有影片的三位編劇:丁洪、趙寰、董曉華。

電影《董存瑞》的成功,首先在於電影劇本《董存瑞》在塑造人物上的卓越成就。三位編劇都來自部隊,但他們誰也沒有和董存瑞一起生活過,連面也沒有見過,也沒有參加過隆化戰鬥。

1952年春天,他們接受創作任務後,深入到董存瑞的家鄉、部隊,走訪了成百的人。在訪問中,他們也注意觀察董存瑞的戰友們,和董存瑞的指導員郭成華和戰友郅順義成為摯友。大量生動豐富的材料,對於編寫一個電影劇本,可以說是綽綽有餘。接下來就是從何處下手。

編劇之一的丁洪說:“經過研究,我們確定:必須根據董存瑞同志的實際材料和具體情況出發,力求真實樸素,絕不過分渲染、臆造英雄形象。選取那些能夠深刻表現董存瑞的思想、性格而又是我們自己在過去的生活中所經歷過或體驗過的材料,否則,哪怕是很驚奇動人,也堅決捨棄。”

《董存瑞》的作者以平視的角度,塑造了一個真實可信、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劇本中的董存瑞,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天生的英雄,而是一個在戰鬥中成長的真正的戰士。劇本通過若干個生活片斷,真實展現了董存瑞的成長過程:

連部內,趙連長問董存瑞:“這次戰鬥你打了幾發子彈!幾發?”

董存瑞:“九發。”

趙連長:“大聲點!”

董存瑞:“九發!”

趙連長:“啊哈!九發,打死幾個鬼子?繳獲了幾條槍啊?”

董存瑞:“報告連長,我錯了,首長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趙連長:“那你說怎麼辦哪?嗬!痛快呀,放啊,放啊,你可倒給我來個麻利,你以為咱們這是老百姓扛火槍打兔子,打不著拉倒還鬧個過癮,這是革命戰爭。”

董存瑞:“報告連長,我是一個心眼的想打鬼子。”

趙連長:“那你怎麼不多長几個心眼?你是個革命戰士,子彈出膛要消滅敵人,嗯,還不服氣哪。”

董存瑞:“我還有什麼不服氣的。”

指導員:“好了,別哭了,別哭了,在戰場上要是不瞄準敵人射擊,那敵人就要瞄準你呀,再說,咱們的子彈來得不易呀!”

趙連長:“處分了你,你就是個好戰士了?嗯,就會哭天抹淚的樣兒。”

董存瑞的那股“勁兒”

《董存瑞》在塑造人物上的較大突破,還表現在創作者生動地刻畫了董存瑞鮮明的個性。創作者在刻畫董存瑞的個性時,抓住了三點:一是“纏”勁兒,二是“犟”勁兒,三是“機靈”勁兒。劇本開頭“要求參軍”這場戲生動揭示了董存瑞身上的性格特點:

董存瑞在村街上向趙連長邊走邊問。

董存瑞:“連長,你應當再考慮考慮啊!可你怎麼能一眼就看透我當不了八路哪?啊?別笑啊!連長?咱們說真格的。你看我個頭小是不是?這不要緊哪!到了隊伍上在您的領導下,小米飯一吃,還能竄一氣哪!”

趙連長:“別蘑菇了,這我說不行就不行!

董存瑞:“嗬!你也太有點……”

趙連長“主觀是不是?”

董存瑞:“不瞭解,不敢批評,可你就不行靈活點?可我給你當個勤務兵總行吧!給你當小鬼,噯!先不發槍也幹,你說呀,點個頭!”

趙連長:“噯!我說你這小傢伙叫什麼?”

董存瑞:“報告,董存瑞,小名四虎子,我不是早就跟你說了嗎?”

趙連長:“我說四虎子!我不是也早就跟你說過嗎!不行啊,說破了嘴也沒有用啊!”

董存瑞:“你要不要吧!現在是一言為定。”

趙連長:“好,一言為定!再長兩年再說。”

董存瑞:“再長兩年?再長兩年日本鬼子早完蛋了,我參軍就白吃飯了!”

趙連長:“可你現在參軍還不是白吃飯哪?”

董存瑞:“幹什麼?要不要拉倒,用不著寒磣人,告訴你吧!八路軍有的是,你們這個連哪就是用八抬大轎請我,我都不來了。郅振標,走,不跟他求爺爺告奶奶的。”

趙連長:刺兒頭,這小傢伙!

董存瑞這種執拗、倔強的性格貫穿劇本。在黨的教育下,董存瑞心裡的那股勁兒昇華為革命勁兒,懂得了這股革命勁兒叫為人民服務,懂得了人要是沒有了這股勁兒,活著沒有作為,死了沒有價值,白來一世。

在攻打隆化的戰鬥中,董存瑞托起炸藥包,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壯麗的革命事業。這個壯舉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劇本層層遞進、層次分明地展示了人物成長的軌跡。

丁洪、趙寰、董曉華三人合寫的《董存瑞》,把新中國電影文學創作水平提高了一大步,為電影《董存瑞》的拍攝打下了一個非常紮實的基礎。導演郭維按照電影文學本的時間順序拍攝影片,從“要求參軍”、“王平犧牲”、“子彈問題”、“救火”、“請戰”直至“捨身炸碉堡”,這樣的拍攝順序也幫助演員張良從剛開始的不自信,到逐漸理解和把握住了角色,成功塑造了董存瑞的光輝形象。

故事片《董存瑞》是新中國電影史上相當成功的作品,比較完美地體現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在文化部1949-1955年故事片的評獎中,《董存瑞》獲得優秀影片一等獎、優秀劇本文學獎、演員一等獎。(來源|北京晚報)

《董存瑞》:新中国电影文学的顶峰《董存瑞》:新中国电影文学的顶峰

播報當日票房、排片數據、檔期資訊、深度票房數據挖掘、電影產業觀點速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