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带给我们的教育反思

今天是《中国机长》的点映,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看,决定带着孩子的目的,是想让他受受教育。我觉得现在的小孩子都是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环境中长大,很多都是家里六个大人宠着一个,他们缺少的是一种责任感,一种为别人考虑的心,更多的是利己思想,万事都会第一个想到自己,这是他们下意识的行为,可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有可能未来的社会人人都很自私,只顾着自己,更少人去做一些公益的事情,去做有利于别人的事情,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就会下降。

《中国机长》带给我们的教育反思

《中国机长》是根据川航3U8633航班紧急迫降事件改编的,讲述的是机组在执行航班任务时,遭遇了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罕见险情,并通过机组人员沉着冷静的应对,最终平安降落的故事。整个影片从险情出现,我就开始无法抑制地流泪,因为主创人员们都是我喜欢的演员,演技都非常精湛,所以让我特别有带入感,好像自己就真地坐在那架飞机上,经受着恐惧和紧张,两只手不自觉绞在一起。再后来,慢慢变为感动。

不过每看到一处值得教育的环节,我都会给儿子简短地点评下,让他记得更深刻些。比如当时飞机马上起飞,有位乘客不肯挂断电话,甚至胡搅蛮缠,对空姐出言不逊,说她们只是端茶倒水的。袁泉饰演的乘务长用自己微笑却又坚定的服务化解了尴尬,并最终让乘客挂断了电话。我跟儿子说,这种乘客,我们在乘坐飞机时偶尔也会遇到,我们要对服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保持尊重,如果没有他们的服务,大家怎么会有舒服愉悦的出行环境,而且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在别人眼里,你就会成为教养不够,素质低下的人。

《中国机长》带给我们的教育反思

在飞机严重释压时,飞机摇晃的厉害,乘客们很多已经情绪失控,然而各位机组人员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安抚劝说,尤其是李沁饰演的乘务员,在本来就有腰伤的情况下,受撞击昏迷,在清醒之后,第一时间爬回自己的岗位,给了乘务长一个确定在岗的信号时 ,当时我听到影院里很多啜泣的声音,我自己也泪如泉涌,现在写到这个地方,仍然会流泪,感动于他们的责任感,感动于他们的勇敢与坚毅。面对险情,他们临危不惧,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并坚定地告诉大家:“我们一定会一起回去”。我告诉儿子,这就是责任感,是信任的力量。当你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至高无上的责任感的时候,大家才会选择信任你。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三位机长,他们在驾驶舱里是最早遭遇,也是最直接面对危险的。欧豪饰演的副驾驶员,在挡风玻璃碎裂的瞬间被吸出了窗外,在被拽回驾驶室时,整个人脸部都是肿的,手臂都是紫的,而且被严重割伤,甚至缺氧到不停地颤抖。然而他不忘自己的责任,仍然坚持执行着机长的各项指令。杜江饰演的第二机长在飞机释压地条件下,艰难地返回到驾驶舱,帮助机长二人带上氧气面罩,保证了他们没有生命危险,协助机长驾驶,及时与塔台沟通,表现出了他沉着应对险情的专业素养。张涵予饰演的机长在那种危险的情况下,仍然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冷静操作,选择冲破积雨云,寻求生机。他当时脑子里想着自己的孩子,想着乘客,告诉自己,一定要把119名乘客安全带回地面,回家和亲人团聚,也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让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功降落,挽救了大家的生命。

《中国机长》带给我们的教育反思

这次险情能够化险为夷,也同样得益于民航地勤、军方、医护、消防等多方面配合,也体现了中国民航的专业。中国民航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仅为世界平均指标的十一分之一,安全水平稳居世界前列,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乘坐中国的飞机非常安全“。

整个影片结束之后,我问儿子,你最喜欢电影里的谁啊!他说:“当然是机长啊!他把飞机开回去了,大家才得救啦!”我告诉他:“不仅仅是机长,整个机组人员都是好样的,他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民航人的骄傲,是英雄。不管你将来从事任何职业,都要对你的岗位负责,也就是对别人负责,不要因为自己的小失误,对他人造成伤害,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以后我也会带孩子多看看《中国机长》这样优秀题材的电影,让他多接受这类的教育,他们代表的是国家的未来,如果品德不行,学习再好也是社会的危险品,明天会带孩子去看《我和我的祖国》,对他进行一下爱国教育,也希望以后能多拍一些这类题材的影片,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阳光、善良、敬业、有责任心,真的成为能撑得起祖国明天的栋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