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直都是在窮忙、瞎忙,不如停下來整理一下再出發

如果你一直都是在窮忙、瞎忙,不如停下來整理一下再出發

文|天山雪蓮

電影《無問西東》裡有一句話,“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

這句話大概是生活在這個快節奏時代所有人的真實生活寫照。每天我們似乎都很忙,早上很早出門,晚上很晚才回來,就算偶爾的早下班回來,也不會早早睡覺,因為忙著玩各種社交軟件。總之我們能為自己的忙找到各種各樣合理的理由。

等到每一年快到年底的時候,回頭總結這一年才猛然間發現,自己都是在瞎忙,而且好像越忙越窮。因為你努力回想,也想不起這一年自己都幹了什麼?反正一年就這麼過去了。

越忙越窮,越窮越忙,生活好像陷入了死循環,無法跳出來。可是要怎麼擺脫這種死循環呢?

小川叔在《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中分享了自己從30歲到40這十年的成長蛻變經驗,或許能讓你找到自己窮忙的原因,讓你跳出那個死循環。

如果你一直都是在窮忙、瞎忙,不如停下來整理一下再出發

我一直在想,我們為什麼喜歡聽別人的故事,即便有些故事聽上去不是那麼成功閃耀。我想我們也只是想從他們走過的路中,尋找一些對自己有用或者可以借鑑的東西。哪怕我們深知每一個成功的方法都是不可複製的,但至少可以從中找到些許希望。

人,都是靠著希望而活著。

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說到的,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間最好的。世間最好的東西,必將是人人都想要的東西。

在這本書中小川叔從生活、成長、職場以及自我,分享了自己十年來的真實經歷。一個普通人的一生,到底要經歷哪些變化,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所有的變化我們其實都是在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

那就是我的價值在哪裡

人在年輕的時候,會特別恐慌和迷茫,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樣的價值,因為找不到價值感,所以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但其實停下來梳理自己過往人生的每一天,你會發現存在的每一天,經歷過的每一天都是有意義的。

對於出版過3本書,這是第四本書的小川叔來說,從而立之年的30歲到所謂的中年40歲,他說自己用了十年才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感,而這十年也讓他對世界和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和定位。

如果你一直都是在窮忙、瞎忙,不如停下來整理一下再出發

1、關於成長:從對抗到和解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連看這個世界的時候都帶著一種我不輸的傲氣,總覺得自己能對抗所有來自這個殘酷世界的一切侵蝕,於是對抗成為了我們這個時候最大的標籤,與自己對抗,與父母對抗,與這個世界對抗。

天真無畏的臉頰,恨不得把全世界都裝下。

那個時候天真,但那個時候也無畏,想去做很多事,也會看不慣很多事,就想把自己的個性盡情彰顯。雖然到最後我們每個人都被社會磨礪的失去了稜角。可是我深知,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想保留自己的個性,哪怕有時候我們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個性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

前幾天H同學突然給我發微信說,我不想這麼刻意收斂自己的個性了,太累了。因為我們倆之前討論過人的性格對自己的影響,就說我們是不是可以適當收斂一下自己的性格,不然自己很容易受傷。然後他就去試驗了一下,最後發現不行。因為你能深刻的感知到自己內心其實這樣的,但是卻因為想要別人舒服一點於是壓抑著自己的真實個性。

我們都想討好這個世界,討好別人,但是最後發現討好了別人累死了自己。

於是我就告訴他,你就做你自己就好了,每個性格都有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就好了,幹嘛要完全改變。而且這就是你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沒錯,我突然找到了我們為什麼年輕時喜歡對抗。與父母對抗也好,與世界對抗也好,其實最後的目的都只是為了保留自己的個性,不想自己變的和所有人一樣,不想被這個世界同化。

小川叔在《窮忙》中講到的,真正的對抗,是當你瞭解成年人的世界後,還能給自己的純真留一塊地方。這塊內心的純真,就是我們性格里認為我們不同於別人的地方。每個人個性裡堅守的東西不一樣,這塊純真地守護的東西也不一樣。就比如在那個看著堅強無比,強勢勇敢的背後,藏著一個脆弱而膽小的孩子,他想要守護就是那個膽小的孩子。

也是當我們理解了真正的對抗後,於是學會了和解。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也和這個世界和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生活的更坦然,才不會那麼擰巴。

如果你一直都是在窮忙、瞎忙,不如停下來整理一下再出發

2、關於工作:從被動到主動

人這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我們每天窮忙、瞎忙的時間也都是在工作上。可是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經驗時,只能自己一邊摸索一邊學習,專業技能的學習可能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但倘若有些道理,如果我們能提早知道,那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每一個進入職場的人,在一開始都是抱著想要學習的心態,希望公司裡能有個人帶自己。但進入職場之後發現,好像沒有人會主動來幫助自己。有些大公司可能會安排所謂的師傅幫你,但其實能幫到多少我們心裡很清楚。大部分時候都是靠自己一個人走過這段無人問津的日子。

所以我從一開始進入職場就很清楚,想要什麼就去自己爭取。想要快速熟悉環境,想要快速和同事融為一體,你就要自己主動去和他們接觸,哪怕只是閒聊。

所以要想在職場真正有所收穫,必須主動。主動去問那些優秀的同事或者前輩,主動去多做些事,主動為老闆製造“驚喜”,這樣別人才能看到你的價值,當然包括你的老闆。

我曾經跟朋友說過,我在進入這家公司後,有個明顯的心裡變化就是,我從一個職場過客的心態變到了公司的事就是我的事。在我們的第一個項目艱難落地後的那一瞬間,莫名的有一種孩子“難產”落地的感覺。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心理變化。

小川叔說,在領導讓他擔任公司推广部經理的一開始,他其實也還是沒把這事當自己的事,因為領導讓他制定新一年的推廣計劃,他的第一反應是推广部明年要幹什麼我怎麼知道。

可是後來當他的心態發生轉化,從被動變成主動之後,他發現自己也是能做到這件事的。只是被動的時候他不願意想。當然也是因為這個行為變化,後來才讓領導真正注意到他的價值。因為當你主動之後你就會把自己的價值呈現給領導。

如果等著領導來發現你的價值,那你只能等著。公司那麼多人,誰又會注意到你呢。領導也只會關心誰會把意外的驚喜主動送到自己跟前。

所以想要在職場混的好,主動就是最好的想法。《窮忙》中小川叔講到,當一個人被動的時候,他的確是最好的執行者,但執行力永遠都是80分以下。在一個不是你主動提出的事情上,你永遠只能做到80分,你可以讓所有人滿意,但你不能創造驚喜。

只有當你把“要我做”換成“我要做”,你才能光芒萬丈。

如果你一直都是在窮忙、瞎忙,不如停下來整理一下再出發

3、關於自我:從迷茫到清晰

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 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所以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會出現迷茫,你只有在自己的一步步經歷中,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小川叔在《窮忙》中講到,在自己被迫被推上推广部經理的這個職位之前,他也曾迷茫過,他總覺得自己做點簡單的工作就好,不用那麼出頭,希望有領導罩著。

可是在30多歲的某一日還是被推上了自己未曾想過的職位上,那一刻他第一次考慮,明年我要做什麼。

命運把他推到了一個要求他自己做主、判斷、決策、計劃並且落實到具體上的時刻。

當他走上這場屬於自己的戰場後,他也遭遇了很多我們職場上會碰到的那些事,被人擠壓打擊,被人穿小鞋,被人算計,好在最後打贏了這場仗。倘若沒有這次的歷練,他也不會那麼快就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價值。

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有在經歷各種碰撞、挫折、壓力之後,才能找到那個內心真正的自我。當你找到自我的那一刻,你會變的平和、從容。

弗吉尼亞·伍爾芙說,

一個人一旦有了自我認識,也就有了獨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獨立人格,也就不再渾渾噩噩,虛度年華了。換言之,他一生都會有一種適度的充實感和幸福感。

從此你人生的每一步也都將走的更清晰更穩妥。

史鐵生《奶奶的星星》裡寫到,

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後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我想小川叔在《窮忙》中分享的故事也許能帶給你些許光亮,那個曾經活在黑暗裡的、自卑的、不自信的他,用十年時間把自己從壓力,絕望,甚至是自我否定中撕扯出來,最終找到了那個自我。

生活那麼苦那麼難,如果能在行走的過程中,給自己尋找一些力量,也許就能走的不那麼難。至少在那一刻心裡沒那麼喪,讓你覺得人間值得來飄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