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食記:那些不同的自助餐,不同的選擇

我是大師公,可以叫我百屁知---百老師,美食圈口業從業者,專職造口業。

我想應該很少有人不喜歡自助餐,因為,對於嘴來說,最美好的事情,就是進來的吃的,說出口的話,都很自由。

我吃過很多自助餐,記憶深刻的有不少,按照價格來分的話:

驕奢淫逸型的,以已經倒閉的金錢豹為首,美,日,泰,臺,港式各類美食一應俱全,是綜合型的自助餐廳,菜品以高大上,好不好吃先不說,先震住你。餐廳極為龐大,完全逛下來一圈拿吃的臺子,都覺得挺累人的。剛在北京開的時候,我還沒出社會,只有在家裡大人吃請的時候,捎上我,才有了那麼幾次機會吃到,快300元一位,在十幾年前著實不便宜,如果充值了更多的錢在會員卡里,吃的時候還會給每位一個的特殊餐點,一般是龍蝦,鮑魚一類的。吃過這些後,再和家人一起去拿餐點,一上來,我就要去拿我喜歡的水果,蛋糕一類的,頻頻遭我媽的數落,“那些不值錢,多吃點貴的,才能夠本!”我只能轉去拿螃蟹,生魚片,各類海鮮,好不容易吃完了,可海鮮根本不管飽,第二次出發,剛想去拿點主食,又被我媽把伸出去的手打掉了:“那些漲肚,吃了就吃不下別的了。”結果這一餐就全吃的是各種貴价,但我並不喜歡吃的東西,唯一喜歡的就是臨走前,吃的哈根達斯冰激凌。

京味食記:那些不同的自助餐,不同的選擇

金錢豹超長的取餐區,我覺得逛比吃更有樂趣

成人了之後,我還吃過許多比金錢豹還貴的東西,xx海鮮自助,xx五-七星不等的酒店自助,xx日式料理,我發覺我也經常不自覺的去吃各種貴价的食材,那些個昂貴自助的“鎮店之寶”,無論自己喜不喜歡。

經濟實惠型的,以原來北京重慶飯店一樓的黑松白鹿和Sizzler時時樂餐廳我吃的最多。我上大學時,重慶飯店的黑松白鹿分兩個廳,一個是純自助的白鹿廳,優惠完7,80元,便宜實惠。食物選擇不算多,但是算是小而精緻,基圍蝦,三文魚,鰻魚,金針肥牛卷,日式自助最經典的都有,還有各種炸物,啤酒也是隨便喝的,還可以向後廚直接要各種手握壽司送到桌上。一個宿舍的兄弟,但凡手頭有點閒錢,想吃點好的,就會去那裡,再喝個七葷八素。相比較下,黑松廳就貴的多了,是那種雖然是自助,但是要點單再上的模式,少了很多樂趣,對於窮大學生也並不適合。

京味食記:那些不同的自助餐,不同的選擇

日式自助一般都是點單型的,上菜也頗有美感,但是數量一般肯定小於你點的

Sizzler是我上高中時就在北京阜成門外開了第一家的,對於當時的我,是萬萬吃不起的,而現在卻經常會去吃,那是因為現在的它,定位已經改成和國外一樣,就是便宜實惠的家庭式自助餐廳。Sizzler最著名的就是在必勝客已經消失的沙拉吧,你點了雞排,豬排,牛排等各式主餐,沙拉吧免費享用,也可以只單點沙拉吧,只需69元,各種水果,蔬菜,醬料你可以自己搭配成喜歡的口味,而且還有很多已經做好的各式經典沙拉,可以直接拿取。即使沒有主餐,沙拉吧周圍還有一些熱菜,麵包布丁,炒時蔬,意麵等等,怎麼都能吃飽吃好。對於一個水果和生的蔬菜愛好者的我來說,簡直是天堂。

京味食記:那些不同的自助餐,不同的選擇

沒了必勝客沙拉那種只能取一次的限制,人們倒是理性的多了

這種經濟實惠型的,你不會發現某某菜因為用料好一點,就被一搶而光,大家都會選擇自己真正的喜好去取餐,吃的也更悠然自得。

窮人樂型的,這種屬於業界奇葩,我吃過最便宜的,在廊坊大學城,只需28元,烤肉,涮肉,啤酒隨便享用。四五個凍肉卷放在手掌大小的盤子裡,那都不能稱之為肉了,要是用來烤還好,頂多是縮到原來的五分之一大小,要是涮,你筷子必須牢牢夾住它,不然這些“肉”就會瞬間溶於水,你再也尋它不見,只留下一點油花在鍋裡,證明它的確存在過。啤酒的品牌也壓根沒聽說過,喝完了上頭極快,實乃失戀掛科,消愁之佳品。一次,同宿舍能喝一箱啤酒的鵬,喝了4瓶就不省人事,我們一眾人把鵬抬到醫院。到了小醫院,被轟了出來,醫生說,回去吧,今天看不上,我們正搶救一個頭上插把刀的呢,據說在不知哪個自助餐廳,喝了6瓶啤酒...

京味食記:那些不同的自助餐,不同的選擇

便宜的烤肉自助屢見不鮮,的確“不鮮”,肉都是這種整形肉,凍肉壓制的

這種類型的自助,吃什麼已經不重要了,目的性變得最突出,為的是吃飽,喝醉。

自助餐廳,絕不限於屬於我的這些檔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奢侈,實惠,便宜。

我想,幸福感就像吃不同價位的自助,天天過自己家常的日子,不時的去到不屬於自己的階級,向上,偶爾去享受與幻想,向下,偶爾去憐憫和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