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為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

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它是董其昌晚年草書的代表作。全作書寫的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三首七言律詩(依次為《曲江對酒》、《秋興八首》之五、《秋興八首》之四),分24頁,連落款在內共有49行170字。原作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此作用筆精熟,線條剛柔相濟,虛實互生,墨色變化淋漓盡致,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當時書壇領袖的董其昌,對“二王”書法以及懷素草書“妙在能合,神在能離”的藝術追求。從中我們也不難了解到,董其昌作為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體系之翹楚,他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從董其昌遺留下的墨跡看,他的書法有“二王”、李邕(yōng)、徐浩、柳公權、楊凝(níng )式、米芾、趙孟頫(fǔ )等人的筆意,是一位學習古人傳統書法的集大成者,晚年形成了自己面貌,淡雅平和,具有天然之趣。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曲江對酒》

苑(yuàn)外江頭坐不歸,水精宮殿轉霏微。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水精宮殿轉霏微。桃花細逐楊花落,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黃鳥時兼白鳥飛。

縱飲久判人共棄,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懶朝真與世相違。吏情更覺滄洲遠,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徒傷未拂衣。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老大徒傷未拂衣。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秋興八首》之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雲移雉尾開宮扇,

日繞龍鱗識聖顏。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幾回青瑣點朝班。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秋興八首》之四

聞道長安似弈(yì)棋,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百年世事不勝悲。

侯王第宅皆新主,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徵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

明清兩代繼承“二王”書法之翹楚董其昌書《杜甫七律三首詩冊》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曲江對酒》

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宮殿轉霏微。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徒傷未拂衣。

《秋興八首》之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秋興八首》之五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秋興八首》之四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馳。

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