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很尷尬的事實?

ShuaigeDa


說到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大家第一反應都會說,中國當時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多,日本才多少人,中國又四億多人,怎麼會打不過日本呢?就算是日本人的裝備好,也架不住中國的人多啊,兵源相對日本而言,簡直可以算是接近於無限使用,光是拖,都把日本人拖死了。但這其實是個誤會,抗戰剛開始的時候,中國全國的總兵力和日本人的總兵力對比,中國並不佔優勢。因為當時國民政府還沒有建立起兵役制度,所以軍隊補充是非常困難的,要把中國的人口規模優勢轉變成軍隊數量的優勢,也很難。

抗戰開始的時候,中國全國各種部隊,包括中央軍和地方軍閥部隊,都算在一起,大約三百萬人,除了必須留在地方上維持治安的部隊之外,能夠抽調出來在前線和日本人作戰的部隊,總數量大約在130萬人左右。而一旦在戰爭中大量傷亡,要補充,就只能從地方保安團裡抽調部隊來補充。因此,在抗戰初期的華北戰場和淞滬會戰中,為了應付戰場上的不利局面,各省就已經開始大量將地方保安部隊改編為正規軍,開赴前線。

也因此,在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中,國軍相對而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能夠在局部戰場取得一定的勝利,並且造成日軍比較大的傷亡。尤其是地方軍閥,抗戰開始之後,大量擴軍,將原來的部隊大量擴充。比如廣西的桂系部隊,原本只有第七軍一個軍,在抗戰開始之後,馬上擴編為第七軍、三十一軍、四十八軍三個軍,十二個師,顯得兵強馬壯。滇軍六十軍雖然只有一個軍的番號,但是在擴充之後,是齊裝滿員的三個師,六個旅,十二個團,總共超過五萬人,一時之間成為徐州戰場上人數比較多的一支部隊。

但很尷尬的是,在經歷了華北初期抗戰和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幾次大規模會戰之後,無論是中央軍,還是地方軍閥部隊,都遭到了比較大的傷亡,必須要補充了,這時候就比較糟糕了。中央軍可以從自己能夠控制的省份繼續抽調保安部隊來補充,實際控制著某個省的地方軍閥部隊,在戰後也可以重新進行整編,再從自己的地盤抽調部隊來補充和充實,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又可以投入戰鬥了。

比如桂軍剛開始六個師,淞滬戰場上傷亡過半,所以到了徐州會戰,桂軍已經只能用於局部防禦,而無力充當戰區的主要機動作戰兵團了。滇軍六十軍在徐州會戰之後,三個師只能縮編為一個師,編余的幹部另外編成一個教導隊,另外兩個師則只能到後方去接新兵進行補充和整訓,然後再投入戰場。四川部隊的情況也一樣,雖然川軍部隊在淞滬會戰中沒有趕得上,但在嘉興一帶消耗較大,參加南京保衛戰之後基本上被打散,戰後也只能從四川再進行補充。在徐州會戰中的川軍部隊孫震的二十二集團軍,也是同樣的情況。

更加糟糕的是那些已經沒有了地盤的地方部隊,一旦在前方損失太大,就無法補充了。比如龐炳勳的四十軍,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雖然級別都不低,但是實際上人數並不多。比如孫連仲名義上是集團軍,至少應該下轄兩個軍,但實際上只有三個師和一個獨立旅,總共只有2.5萬人,而且裝備非常差,很多士兵還拿著晚清時期生產的漢陽造,就這樣還平均不到人手一支,實在沒有辦法的,就只能拿著大刀片隨時準備和敵人拼命。

我們常說雜牌軍,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地方軍閥部隊都叫雜牌軍,實際控制一定地盤的地方軍閥部隊,實力多數都還可以,打完了自己可以補充,這叫地方部隊,已經沒有了自己控制的地盤,只能依附於中央軍的部隊,打完仗只能等著中央軍補充完之後發善心,再給自己補充的原來的軍閥部隊,這才是雜牌軍。比如當時的西北軍和東北軍,就因為沒有實際控制的地盤,所以部隊每次消耗完了就很難再補充充實了,只能不斷的縮編,乃至番號被取消,這也是國軍中的雜牌軍的主要組成部分。

所以,經過淞滬會戰和徐州會戰兩次大規模會戰的集中消耗之後,中國軍隊哪怕是在數量上,其實都已經沒有太大優勢了。雖然國民政府很快就開始建立兵役制,從地方上徵集兵源來補充前線部隊,但是到武漢會戰時,大多數部隊都沒有來得及進行比較完整的訓練,就倉促投入了戰場。加上抗戰開始後德國援助和蘇聯援助相繼斷絕,大量損失的武器裝備無法補充,因此到武漢會戰前後,國軍無論是兵源還是武器裝備,都處於極端困難的境地。


蕭武


歷史上有哪些很尷尬的事實?

就在一個小時之前,我在高鐵站上廁所時,一不小心走進了女廁所,當我和正在女廁所打掃衛生的大媽對視時,場面尷尬的要死。

正好看見這個問題,我便聊聊我聽說過的兩件尷尬的事情,一件發生在明朝,一件發生在印度。

一、神獸“麒麟”

要問中國古代規模最大、時間最長、人員最多的的海上航行,肯定不少人會不約而同的說:“是鄭和下西洋。”

沒錯,的確是鄭和下西洋。

永樂三年(1405年),永樂帝下令,命八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從那一年起,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船隊從南京出發,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了東非和紅海,宣揚了天朝國威,促進了明朝的經濟發展。

但是,在鄭和第四次下西洋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極其尷尬、有趣的事。

1412年11月,鄭和第四次下西洋,當他們航行到孟加拉時,麻林國國王進貢了兩隻名叫“基林”的怪異動物,還誇大其詞的稱其為神獸。

鄭和之前雖以三次下西洋,見識遠超其他人,但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長相怪異的動物,而且還被稱為神獸,這讓他心中生了興趣,連忙向隨從的官員詢問道:“這是何物?”那名官員不敢怠慢連忙向鄭和介紹,當他說道這種動物名叫“基林”時,鄭和眼前一亮。

“基林”,“麒麟”,這東西不會是我天朝的神獸“麒麟”吧?

鄭和興奮至極,心想如果把神獸“麒麟”帶回去,陛下一定會很高興,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一定會更進一步。

1415年8月12日,鄭和結束第四次下西洋回國。與之前幾次不同,等到鄭和走到奉天門時,發現朱棣早就已經等待在那裡。

當鄭和牽著所謂的神獸“麒麟”時,包括朱棣在內的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

這種神獸居然有五六米高,麋身馬蹄,怪異至極。朱棣龍顏大悅,神獸現世,此乃祥瑞,這不正說明自己統治有方嗎?當即命翰林院的沈度寫一篇文章記錄此事,明朝的畫家還特意畫了一幅《瑞應麒麟圖》。


600年前的永樂帝朱棣,絕對不會想到的是,所謂的神獸“麒麟”不過是現在遍佈動物園的長頸鹿。

二、尷尬的印度高鐵

印度的火車系統“舉世聞名”,每當我從電視中看見,數以萬計的人掛(爬)滿整個火車,心中都會不由一驚。

所以,當印度第一列高鐵“範德·巴拉特快車”橫空出世時,備受所有印度人的關注。

按照國際標準,時速僅160公里的“高鐵”實在有些名副其實,充其量只能稱為“半高鐵”。但印度人還是對它充滿著期待。



讓人感到尷尬的是,這列“半高鐵”在開通的第一天,就出現了通車事故。據BBC報告,這列“半高鐵”在行駛的途中,剎車突然失靈,不久之後,列車最後四節車廂開始冒煙,到最後所有的車廂都失去了動力。當時這列“高鐵”上坐滿了官員和採訪的記者,他們都被困在車上,最後不得已,只能搭乘另一列火車離開。

後來印度公佈了調查結果,“半高鐵”在運行中疑似撞上了牛群,導致控制系統受損。

看來,這是印度平常吹牛太多,連牛都看不下去了,哈哈~


彈指間的歷史


中石化的油是不是越來越差了,我加一箱油四十三升,還跑了二百公里高速,四百公里都跑不到,以前都可以跑五百多公里。今天在私人加油站加了五十塊七升多油,跑了五六十公里,好像還有一小半。請問各位有車一族有沒這種情況


新華6531023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尷尬的事之一,就是外國元首很怕來中國吃國宴。

很多人認為,國宴多爽啊,放著全國的美味,大家還不搶著參加國宴。

根本不是這樣。

絕大部分參加國宴的各國政要,都是勉強應付一種外交儀式、外交禮節而已。

大部分人只是在國宴上隨便吃點東西,有的甚至是象徵性的碰一碰。

很多外國元首絕大部分吃不慣中國菜,甚至畏懼中國菜。

而我國最初的國宴,沒有太多經驗,多是拿出中國人認為最好的才招待外國人。

外國人往往很不適應。

主要分為幾點:

第一,只有淮揚菜才適合國宴。

很多人很奇怪,中國有八大菜系,最終只有淮揚菜獨霸武林。

最初也試驗過其他菜系。然而,都不符合洋人的口味。

最終結論是:“川菜相對比較辣,大部分外賓受不了;魯菜濃油赤醬,口味重,外賓吃不慣;北方菜燒烤多,對牙齒和腸胃要求高,外賓很多年齡較大,不適合;廣東菜多生猛海鮮,外賓第一次吃的話腸胃難適應。這樣一比較,淮揚菜就很容易‘勝出’了。”

第二,中國人認為的好材料,外國人難以接受。

國宴對於食料的選擇是非常牛逼的。

國宴大廚這麼介紹:所有的原料,都來自固定的渠道,都採用嚴格的標準,如蔬菜,都是有機蔬菜,不能添加任何化學肥料,避免有害物質造成損害。做菜所需原料的所用部位也有嚴格規定,比如“開水白菜”,這道菜一般只選取三寸半高、葉綠肉厚的白菜,還要去掉菜棒留其三葉嫩心。

此外,國宴所有選材,必須從其原產地精選而來。如燕窩,非泰國的官燕不用;魚翅,不是南海產的一極群翅不上桌;金絲小棗,也只能用樂陵產的。

即便這樣,外國人很難吃得下燕窩、魚翅、海參之內。

就像中國人也不接受高級魚子醬一樣。

據說尼克松曾經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後面的美國總統和國務卿:不要管叉子下是什麼東西?只需要往嘴裡送就是了。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嚇尿了。

一次不知道什麼原因,在廣西開會,當地將名菜龍虎鬥上桌。

那時候的龍虎鬥,今天吃不到的。

蛇是一種劇毒的毒蛇(今天是保護動物了),貓則是果子狸。

外賓開始不知道這是什麼,隨便吃了幾口。然後知道了菜的內容以後,外交官在回憶錄中寫到:一瞬間,我感覺肚子裡面都在龍虎鬥了。

第三,廚師水平高,但外國人不適應。

很長一段時間,外國人不適應傳統中餐。當年中國人去國外開餐館,都必須進行口味本地化,不然店很容易倒閉。

燒國宴菜的師傅共有160名廚師,從特級、特技、高級到中級都有,其中總廚師長1名,下設熱冷、麵點、西餐,8個正副廚師長,個個都是食界響噹噹的腕兒。

這些廚師來自五湖四海,除政治素質高外,還得“根正苗紅”,要過政審,並且文化素質要求也高,除勺上功夫外,還要求能研究各國風俗文化,會烹調全國各地名菜名點,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因人而異,隨客而變。

即便如此,很多老外還是接受不了中國菜的口味。


薩沙


鎮樓

談到歷史上尷尬的事情,老妖先想到了前兩天看《三國演義》中曹操的一段,flag不能隨便立啊。

曹操的真相定律

話說曹操率軍徵張繡時,經過一片麥地,農民見到曹操大軍嚇得逃得遠遠地,曹操此時想要塑造一下自己的形象,於是立下軍令,士卒不得踐踏麥田違令者斬首,還告誡將領一定要親身守法。

“騎士皆下馬,付麥以相持”

如果此時有將領當真違令,相想必操為了治軍甚嚴,定會毫不猶豫的砍了他。

然而,此時真香定律發揮作用。

操乘馬正行,忽田中驚起一鳩。那馬眼 生,竄入麥中,踐壞了一大塊麥田。操隨呼行軍主簿,擬議自己踐麥之罪。

三國演義中用詞很好,“擬議自己踐麥之罪”,如果真的按照軍令還需要“擬議”麼,所以曹操把行軍主簿叫過來就是好拉住自己。所以結果就是“割發權代首”,雖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是總比自己真砍了自己腦袋好。

打著打著就忘了的戰爭

西班牙與丹麥170年的戰爭

拿破崙時期,西班牙偉思卡爾在拿破崙進攻西班牙時,向拿破崙的同盟丹麥宣戰,然後……然後就忘了,直到1981年才有人發現偉思卡爾與丹麥還處於戰爭狀態。

英國與荷蘭335年戰爭

英國內戰時期,荷蘭因為支持克倫威爾(1649年處死英國國王,建立共和國),被退守在錫利群島上的保王黨敵視而被襲擊。於是荷蘭向錫利群島宣戰,然後……

然後1985年錫利群島議會主席致信荷蘭駐英國大使,表示兩地還沒有議和,次年荷蘭大使訪問錫利群島,簽署合約。


妖鬼雜談錄


歷史上尷尬的事件很多,列舉幾個:

一、自己人打自己人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戰爭期間,奧地利加入俄羅斯陣營。

1788年9月17日晚,奧地利騎兵越過蒂米什河,沒有發現土耳其軍隊。他們放下心來,買了一些酒肉吃喝。

很快,奧地利步兵看到騎兵喝酒吃肉,也要分一杯羹,雙方爭吵起來,隨後大打出手,有的士兵還開了槍。

在混亂中,有人認為土耳其軍隊來襲,高喊“土耳其人”!

奧地利軍隊中有很多不同民族的士兵,彼此語言不通,整個軍營立刻大亂。

始作俑者奧地利騎兵趁亂逃回大營,大營中守衛的士兵以為土耳其軍隊突然襲擊,急忙開槍,於是引發一場混戰。

奧地利軍隊自相殘殺,連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也慌了神,急忙逃跑,卻被自己的馬踢到小河溝裡,受了傷。



兩天後,奧斯曼土耳其軍隊趕到,滿地都是奧地利軍隊鬧烏龍死傷的士兵,不費一槍一彈就佔領了陣地。大喜過望,但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髮生了什麼。

二、意大利高炮部隊擊落自己元帥的座機

在二戰中,意大利與英國軍隊在北非開戰,意大利海軍元帥巴爾博親自去前線視察。



沒想到,他的座機卻被自己海軍軍艦上的高炮士兵當成英國飛機,進入最佳射程後,意大利軍艦高炮發射60多發炮彈,將巴爾博元帥的座機打成火球,機上無一生還。

巴爾博是意大利空軍之父,黑衫黨領袖,墨索里尼指定接班人,沒想到命喪自己軍隊之手,頗有些黑色幽默。

三、被自己發射的魚雷擊沉的倒黴潛艇

1944年10月,美國“唐格”號潛艇到中國東海海域,封鎖臺灣海峽。



10月24日夜,“康格”號潛艇發現一支日本護航運輸隊,立即發射三枚魚雷,擊傷了兩艘運輸船。

此時,潛艇還剩下兩枚魚雷,艇長奧克恩決定打光魚雷,他下令對擊傷的兩艘運輸船再補射一枚。第一枚順利擊中一艘運輸船,沒想到第二枚竟然出現了意外。

這最後一枚魚雷竟然鬼使神差地向左調轉方向,向自己的潛艇撲來。

艇長奧克恩嚇壞了,急忙下令轉舵,但來不及了。魚雷準確地擊中“康格”潛艇尾部,潛艇發生爆炸,沉入海底。



潛艇艇員大部分喪生,少數跳水逃生,包括艇長奧克恩在內,成為日軍的俘虜。

我是子龍威武煮酒談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子龍威武煮酒談史


說到歷史中最讓人尷尬的事實,我覺得抗戰的結束可以算作是一件。

對於到底是誰打敗了日本人,很多人一直爭論不休,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但是無論怎麼說都無法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在1945年時的日本確實是被美國人所打敗。

在上世紀日本戰鬥力最巔峰時期,日本除了對我們發動入侵之外,他們還對美國開了戰,對東南亞的幾個國家以及澳大利亞展開了入侵。


即便當時日本的軍隊力量分散得如此廣泛,當時我們也遲遲無法取得戰爭的勝利、把那些入侵到我們國土上的日本士兵趕回日本。

後來是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才在美國原子彈的威脅下宣佈了投降。

如果沒有美國人的原子彈,日本當時根本不可能那麼早就投降。

即便他們已經漸漸進入了頹勢,但是在那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下,他們當時仍會選擇在戰爭中戰鬥到最後一刻。

要是戰爭真打到那種程度的話,傷亡數量將會非常巨大,不僅日本人自己會損耗嚴重,我們的中華國土也會遭受到更加嚴重的創傷。

好在,美國人制造出了原子彈、用那恐怖的武器終結了這一切。


當然,我們國家對日本的投降也有著自己的貢獻。

如果不是我們在戰爭中抵抗頑強,導致日本遲遲無法拿下我們國家,那麼歷史中很有可能就不會出現日本投降的事情,畢竟在擁有了足夠資源後,日本絕對不會為了資源去攻打東南亞、絕對不會為了能安穩入侵東南亞而襲擊珍珠港。

西方人地鐵看書

一說到歐洲和美國等國家的地鐵,很多人就津津樂道地誇讚西方人,說他們的傳統很好,喜歡在地鐵上看書,不像我們除了在地鐵上玩手機,就沒什麼事情做。


但實際狀況他們真喜歡在地鐵上看書嗎?

其實並不是,他們之所以在地鐵上看書,主要是他們的地鐵裝備老舊、無法接通外部的信號,即便他們拿出手機來玩,也玩不了什麼東西。

不是不想,主要是實力不允許。

同樣的狀況如果放在歐洲一些地鐵信號良好的城市,這種情況馬上就會不復存在,他們該玩手機還是會玩手機的。


不過在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有一個很尷尬的事實值得我們的注意了,那就是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地鐵都是很早之前就已經修建的,比如紐約的地鐵,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開通,那個時候我們還處在清朝的統治下,不要說地鐵了,在路上想要見到輛汽車都難。

青島下水道油紙包

青島的舊下水道是由德國人在殖民時期修建而成,因為非常膜拜德國人的工匠精神,所以網絡上就流傳出了一些關於青島下水道的謠言。

說德國人當年在修建這些下水道的時候,在下水道的一些小隔間中留下了維修下水道的工具以及零件,這些工具和零件用油紙包包著,即便現在已經過去了近百年時間,這些油紙包裡的零件工具仍然可以使用。


但實際上當有人前往青島的下水道中探索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發現任何的油紙包,這點就讓那些相信油紙包傳言的人感到尷尬了。


孤客生


改革開放後,還有人敢在中國大地上“稱帝”,你說尷尬嗎?

不思進取,屢入邪教組織

丁興來,男,1925年生於湖北麻城縣,天生盲眼。年輕時曾先後加入龍門道、觀音門、宣佛門等會道門組織,1945年加入道德金門,接受封建邪教洗腦。

建國初期湖北省等地掀起大規模取締會道門的運動。道德金門首當其衝,首領雷金安激進反動,還組織“道德金門開國軍”與政府對著幹,先後發展道眾1萬餘人,並發動叛亂。雷金安自稱皇帝,下封元帥,軍師等職位,囂張跋扈,作惡多端。解放軍派兵圍剿,並很快平息叛亂。1953年,雷金安及其它主要骨幹成員30餘人被處以極刑,道德金門被取締,成員之一丁興來被判入獄五年。


不思悔改,山溝裡“稱帝”

1967年,丁興來出獄。這個滿腦子壞水的傢伙,好吃懶做,無所事事。服刑五年,不僅沒有反思過錯,重新做人,還打起了重操舊業的主意。

大別山地處鄂皖交界,地理位置險要,解放戰爭期間,劉鄧大軍曾“千里挺進大別山”,對國民黨實施戰略反攻。大別山區山高水惡,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這裡自然資源貧瘠、生活環境封閉、生產方式落後,使得當地農民普遍文化水平低下,思想愚昧僵化。加上醫療條件極為落後,有病難醫,所以不少人敬畏鬼神。

丁興來藉機竄進大別山區,利用當地人封建愚昧的弱點,宣揚他是“柏子大仙”下凡,在上天統管三界,下凡普渡有緣之人士“上天成仙”等。當地農民見識少,很快就被丁興來迷惑,紛紛加入“道德金門”。丁興來以“驅邪治病”,“普渡緣人”為名,在鄂、皖一帶大勢發展道徒。在此期間他曾利用“診病”、過“仙氣”等方式哄騙和以妖言恐嚇等手段,先後騙姦婦女達55人,年齡上至60餘歲下至10餘歲不等。被騙奸的婦女中,有母女、妯娌、姐妹、婆媳、親家等。



1981年,丁興來在信徒江某家中,假借“神仙附體”向信徒宣揚“三期末節”已到,“真命天主”即將登位,天下將歸丁姓人掌管。不久,丁興來在江某家的大院中舉行登基儀式,近百名教徒高呼萬歲。接著,丁興來封官授爵,30餘人當上“朝中大臣”,並賜封官印,臉皮之厚,令人汗顏。

更為可恥的是,丁興來登基當晚,於江某家中搭起大通鋪,與被封為西宮娘娘的吳某、江某等4名女子同床,實施誘姦。此後,嚐到甜頭的丁興來又舉行過至少4次登基儀式,每次儀式過後,都至少與3名以上女子同床,其行為令人髮指。



“皇帝”夢碎,自取滅亡

丁興來的噁心行徑,還有破壞道德法律的行為引起了上級部門的重視。

1990年夏,湖北麻城市公安機關在黃岡行署公安處的指導下,與受禍亂地區的公安局聯合開對道德金門的取締行動,共摧毀活動據點9個,收審骨幹成員9名,查獲道眾多人,搜繳各種證據277件,死灰復燃的“道德金門”終於被消滅。這個當了10年“山溝皇帝”的無恥之徒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遊史無終


最為尷尬的莫過於中國人曾經都不好意思出國遊。

丁錦昊到此一遊

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是距今約3000多年前的浮雕

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物。

但是,這樣珍貴的歷史文物上卻有著這樣幾個中國字“丁錦昊到此一遊”這這張圖片一經曝光之後在網上立刻火爆起來,

國人都紛紛表示不敢再去埃及旅遊了。

深海潛水撿中華香菸盒。

黃渤的《西遊降魔篇》在國內火熱放映的時候,他則忙裡偷閒來到了太平洋島國帕勞度假。

在一次潛水的過程中正在為身邊這些上帝創造出來的奇妙景象而唏噓不已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個香菸盒。

這時的黃渤已經忍不住要罵人了,這麼美的地方,是誰忍心丟這樣一個香菸盒進水裡。

直到他突然看清楚了,香菸盒上的兩個字“中華”。

於是趕緊像做賊一樣的把香菸盒收起來,帶出水底。

此後更是在微博上告知網友說以後在外國出遊一定要注意,這兩個字這臉我們丟不起。

當然,現在中國不斷髮展,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這段歷史確實曾經讓中國人感到非常尷尬。

對於這件事情,大家怎麼看呢?


替鯨照顧海


1.笮融。

這個人到了今天被堂而皇之的紀念,只看簡介,還以為這個人是樂善好施的大善人,其實如果評選中國歷史上最卑鄙無恥的十大名人,此人絕對能入選的。

此人生在三國時期,一開始投奔陶謙,陶謙任命他為下邳國國相,誰知他將此地糧食財物中飽私囊,建造佛寺,曹操進攻陶謙的時候,他帶著財物和部下就跑了;

廣陵郡長趙昱將他以貴賓相待,他卻恩將仇報,將他殺了並且掠奪其財物跑了;

笮融去投奔薛禮,薛禮以禮相待,他又將薛禮殺了,吞併其財物士兵;

笮融投奔揚州刺史劉繇,被命協助豫章郡長朱皓,於是朱皓又被他殺了。

由於笮融是個不知名的小人物,殺的人也不知名,所以一般不為人注意,但是從其人生平來看,是真正的忘恩負義,卑鄙無恥之徒,這樣一個人竟然還堂而皇之的有紀念閣,靠著坑蒙拐騙,燒殺掠奪,恩將仇報得來的錢,捐給佛教,就是佛教的有功之臣了?這不僅僅是尷尬了,簡直是對佛教的諷刺啊。

2.貂蟬故里。

說句不好聽的,故里個啥呀?

貂蟬,完全是一個虛構的文學人物,不僅正史沒有記載,就連野史都沒這個名字,文學作品上僅僅出現在幾本話本和《三國演義》的小說裡面,竟然還有什麼專家學者考證出其故里,幾個地方還爭著搶著說貂蟬故里是哪裡哪裡的,真是荒唐至極。

類似的事情可太多了,很多虛構的文學人物,竟然在很多地方被拿來做真正存在的人物來紀念,純粹是出於各種利益而生出來的荒誕的事情,實在不可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