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一路下挫、高管高位減持,山東華鵬遭遇原實控人拋棄

紅刊財經 胡振明

“兔死狗烹”的事件一直在A股市場中上演,只不過,誰吃了兔肉和狗肉,又是誰的兔子和誰的獵狗,這樣的問題太撲朔迷離,以致多數投資者懵圈。

11月13日,上市公司山東華鵬(山東華鵬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張德華與舜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舜和資本”)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轉讓其持有的山東華鵬2695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8.42%),同時張德華還擬放棄占上市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0%的股份表決權。交易完成後,舜和資本將成為上市公司山東華鵬的控股股東。山東省政府作為舜和資本的實際控制人,也將成為山東華鵬的實際控制人。

股價一路下挫、高管高位減持,山東華鵬遭遇原實控人拋棄

從這樣一個交易梗概可知,張德華打算將控股權讓出,而找來的接盤人是具有國資背景的舜和資本,然而其股權轉讓的真實目的卻未在公告中呈現。

公告發布後的當天,上交所對山東華鵬下發了《關於對山東華鵬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事項的問詢函》,對“舜和資本替代振興發展基金受讓股權的主要考慮”及相關債權債務安排和變化情況,交易雙方採取部分股權轉讓、部分放棄表決權的方式進行控制權轉讓的安排的原因,舜和資本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目的,本次交易相關方開始接洽的具體時間和主要過程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問詢。

問詢函還要求山東華鵬於2019年11月14日披露本問詢函,並於2019年11月20日之前披露對本問詢函的回覆。

在該問詢函的回覆披露之前,《紅週刊》記者梳理山東華鵬的公告、年報、招股書等公開資料,發現山東華鵬自2015年上市後至2016年年底,上演了一場熱熱鬧鬧的過山車行情。

以山東華鵬不復權的日K線看,上市之後股價從12.57元一路猛衝至最高114.33元,隨即又一路向下跌至每股23.98元,整個過程只用了兩個多月。隨後的一年半時間裡,山東華鵬股價經歷了幾輪大幅波動,之後2016年11月28日出現每股68.20元的較高價格之後,股份便一路大幅下跌再也沒有爬起來。至2019年11月18日,山東華鵬不復權收盤價為8.49元(後復權價22.73元)。

在山東華鵬股份股價波動期間,必定有一些人賺了錢也有一些人“割了肉”,但若從其股價從“高空落地”之後,不難看出,有很多投資者在其中“貢獻兔肉”而吃了大虧。

實際上,與山東華鵬的股價一起“飆戲”的還有其上市以來增收不增利的業績。根據Wind金融終端查詢到的山東華鵬財務摘要信息(如圖1所示),2015年至2018年,山東華鵬營業總收入從7.26億元增漲至8.02億元,除2016年小幅下滑之外,各年度均呈現增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利潤總額從2015年的6458.61萬元下滑至2018年的2365.83萬元,除2016年略微增加之外,其餘各年度利潤總額都下降。近幾年山東華鵬的營業收入與同期利潤總額變化方向完全相反,這樣的“巧合”實在耐人尋味。

圖1:財務信息摘要(來源:Wind金融終端)

股價一路下挫、高管高位減持,山東華鵬遭遇原實控人拋棄

在這樣的經營業績表現之下,公司高管和重要股東卻早已將股票脫手,美美地吃了一頓“兔肉”。如圖2所示,2016年5月和6月,即山東華鵬上市滿一年不久,公司高管王加民、王祖通、王秀清、王孝波、王正義、王代永、宋國明、樊春雷差不多同一時間減持公司股份合計167萬股,交易均價在33.77元至35.43元之間,套現約5857.70萬元。

同年11月,山東華鵬的重要股東蕪湖瑞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也清空了手中所持全部股票,合計賣出570萬股,交易均價40.05元至53.99元之間,套現約2.88億元。有意思的是,在上述這些股東減持股票之後,山東華鵬股價就一路下跌,股價一去不復返,再也沒有回到30元以上。

圖2:2016年重要股東減持情況(來源:Wind金融終端)

股價一路下挫、高管高位減持,山東華鵬遭遇原實控人拋棄

2019年前三個季度,山東華鵬營業總收入同比減少3.28%,而利潤總額出現虧損,錄得-2551.82萬元,同比大幅下降963.66%。就在這樣情況下,舜和資本在2019年9月開始大量增持山東華鵬股票,直至本次交易,若能夠順利完成,將成為山東華鵬控股股東。

舜和資本此舉究竟是佈局長遠,還是甘當接盤俠,抑或另有他謀?對此疑問,只能期待有更多的信息披露才能釋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