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我憧憬著未來將會有一種世界性的哲學在人類中出現

從廣大的意義上來瞻望哲學的發展,我心中有一個遠景——我憧憬著未來將會有一種世界性的哲學在人類中出現,這種世界性的哲學是把西方哲學、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往古各自的傳統和現今努力的成果作了高度諧調的綜合。如果這個理想能夠實現,那麼,世界人類彼此之間的關係將因此而趨於正常化了!

  

現在我暫且順帶藉著和西方哲學的比較,來簡短地陳述一下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

殷海光:我憧憬著未來將會有一種世界性的哲學在人類中出現

一、中國哲學的特質

  

   為了說明清楚起見,首先必須提到對中國哲學的一個理所當然的觀點,即我們必須承認,中國哲學和印度哲學一樣,並不是一門在程度上與西方哲學不相同的學問,它根本上便是另一種的哲學。與其說中國哲學是純然智性上的產物,不如說它是對人類的生活、歷史以及中國哲學家作為一個文明人而生活於其中的社會的一種反省。

  

融合與展

  

   現在中國哲學中,進行哲學思考活動幾乎和過一種哲學的生活具有同樣的意義。中國哲學家很少有完全不顧現實社會和現實人生的,這和當代西方專技哲學家(如Hempel,Scriven,Putnam等)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哲學家不僅僅把他的哲學作為信念而已,他實在是投身其中,將它作為個人和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箇中國本土式的哲學家,不把哲學看做是一些僅僅為了純心智上的領悟或樂趣而構想的觀念的組合。大致說來,中國哲學是聖賢的格言的組合,它不但反映在中國哲學家的言談中,控制了他們的內在的思維,甚而影響到他們的外在舉止。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是由於中國哲學把倫理、道德、政治、反省思考甚至相當程度的社會生活作了緊密的融合,然後將它們具體而微地展現在各個領域之中。在這種意義之下,中國哲學是一元論或者聖人主義的。

  

天人合一

   中國哲學的另一特色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萬物融為一體,天人合一的最高體現是:人類在心靈上或認知上都和大自然完全地契合,即是人類返回自然,自然同化人類;而自然的法則便是人類行為的準則。因此,順應自然就是人類行為最正確的途徑。“征服自然”的觀念雖然遍及整個西方,卻未曾在中國思想中萌芽。天人合一的思想甚且經常表現在中國詩歌、散文和繪畫之中。

  

殷海光:我憧憬著未來將會有一種世界性的哲學在人類中出現

未完全發展的邏輯的、知識論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許多西歐哲學思想家們早已熟悉和適應的一種思想方式淵源於古希臘,它是種極富理性推理的思考方式。這種可稱之為邏輯的、知識論的思考,在希臘本土的發展要比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來得更為完備!中國哲學的明顯特性之一,就是這種思考方式的未完全發展。意識到邏輯和知識論可意含著意識到認知的、抽象的思考方法。由於缺乏這種思想工具,中國本土式的哲學思想也極少利用精密的邏輯思考方法來開展其思想。這對於中國哲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自然,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也很重大:

  

   (1)倘若,古代希臘中邏輯的、知識論的思考方式的高度發展對於西方人之富於科學思想有所貢獻,那麼,中國思想之欠缺科學性的思考也必然是受到欠缺這種邏輯思考方式的影響。

   (2)由於缺乏邏輯的、知識論的思考方法,中國哲學家並不以有系統的方法來表達他們的觀念和體驗。這可能導致那些對邏輯的、知識論的思維方法念念不忘的西方哲學家們產生這樣一種想法:即中國哲學是曖昧的、含混的、不清晰的,又是沒有組織,不易把捉得到的,甚或有時難免使人產生莫測高深的感覺——這些感觸都不是他們期望的“哲學”可以容納的性質。因而對那些想正確地從中國哲學中學習一些東西的西方人而言,這無疑地使他們氣餒不已!

  

   然而,中國哲學之欠缺邏輯的、知識論的思考方式,絕不意指它不具有其他哲學上的重要意義。中國哲學中洋溢的“睿智”,和德語世界及英語世界中使用的“Lebensanschauuung”(人生觀)、“Weltanschauung”(世界觀)、“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歷史解釋)這些字眼具有同樣的特質。

  

   中國哲學常以雋永耐人深思的短語和警句的型式來表現出來。它們雖然看來似乎是不相關聯而又漫無組織,卻是非常適切地表達了其原作者的原創思想。維根斯坦的文體是近代西方世界中引人注目的範例,而《莊子》的文體則是中國出類拔萃的典型。當然,對那些習慣於幾何型態的哲學思想的人而言,《莊子》一書瀰漫了不夠清晰的心智型態和思想不連貫的氣氛。然而,他的哲學表現於優美如詩的散文中,到處洋溢著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隱喻,充塞了無比高潔的美感想象,富於超越的取向,禮讚至高無上的人生理想。你可以在其中尋覓出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卻找不出一點對教條的迷信和盲從。在《老子》和《莊子》這些書中,文章的型式雖是如許精簡,然而,毫無疑問地,它充溢著提示性,以及自由富於創意的思想。

  

   中國哲學是創造性的,而非調練性的思想。

殷海光:我憧憬著未來將會有一種世界性的哲學在人類中出現

二、研究的途徑

  

   由前所述,我們知道,中國哲學研究方法和西方哲學的研究方法多少是有些不同的。關於這一點,我願將我的觀點作個簡明的陳述。直至今日,尚未有一種具有普遍特性的方法可對一切研究具有使人信服的效力。嚴格說來,在研究某一學問之際,我們企圖找出一種具有普遍特性的方法,而目前這種實際探討的過程,還只是在嘗試階段。我們只能這樣說:研究任何學問所要使用的方法必須與所研究的題材互相配合;換句話說,研究題材和研究方法愈是緊密相連,則我們的成果也愈為豐贍。前面已經提到過中國哲學的特質,我們不難看出:要想研究中國哲學,絕不能忽視由於研究方法和研究題材之不能配合而產生的錯誤存在。傳統上,中國哲學的教師們總是著重於課本的誦讀和註釋,當然,這些都是必要的,然而,並不是足夠的。如前所述,中國哲學是和每一生存個體、個人生存其間的社會環境以及時代的脈搏息息相關,無法分割的。因而,為了對中國哲學作一番透澈的瞭解以說明清楚起見,必須把這些因素和情況作很審慎的考察。意圖對中國哲學有適當認識的,則在後設語言學上的探索是不可或缺的;又由於哲學家的精神人格和其思想的脈絡有極其密切的關係,所以對哲學家的人格發展也不能不予以注意。

  

   儒家思想支配中國達兩千多年,它多少有些像西方中古世紀的基督教,也在中國思想信仰的體系中居於正統的尊貴地位。因而,如前所述,儒家思想極其根深蒂固地把中國的政治、倫理體制、個人行為、社會活動以及理想的生活方式,一一加以融合和擴展出來。所以,透過文化人類學和知識社會學來研討中國哲學,自然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我們討論到此,並不暗示我們將引用任何行為科學的法則和理論,而用人類行為的結果來“含蓋”(照Hempel的意義)中國哲學。在物理科學中,用一般的法則或理論來含蓋一類個例,我們總會得到有效的說明;但就人類行為而論,每一件行為都有其獨特性。用行為科學的法則和理論來解釋人類行為,到目前為止,所收到的結果十分有限:行為科學也不能完全解釋人類行為的困惑。我們不能過分沉緬於科學主義之中。解釋人類的行為是相當棘手的大問題;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研究行為科學是完全沒有用的。行為科學有助於我們發掘人類行為的特徵、基本動機和一般傾向,以及海耶克所提出的“行為模式”。我以為假如把行為科學視作普通啟發性常識的累積,那麼,它對於瞭解(包含哲學性的瞭解)人類行為是能有所貢獻的!

文章原標題:《殷海光:我對中國哲學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