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雪設備顯神威 一場暴雪沒咋地

17日11時,長春的天空開始降雪,所有清雪車輛以清雪預案為指令,出動清雪機械1400餘臺開展清雪作業,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大型清雪車輛以“T”字形編組對城市快速路、主次街路進行反覆清掃。

18日一早,上班出門的市民駕車行駛在城市快速路、人民大街等城市主幹路網,呈現在眼前的是條條通暢的馬路以及暴雪後及時清理而露出的黑色路面。

1.4萬名環衛工人應對暴雪天氣

“雪呢?說好的暴雪呢?”18日5時,市民李先生拍攝了一張快速路交通順暢的圖片發到朋友圈。李先生的單位在洋浦大街附近,在聽到天氣預警消息後,他5時許就從家出發,提前兩個小時上班。從東部快速路長新街上橋行駛到快速路後,他把自己逗樂了,“以為暴雪過後道路不好走,我硬是提前兩個小時上班,結果20分鐘就到單位了。”

與李先生有同樣經歷的市民不在少數,大家都怕路不好走而選擇早早出門,可一出門才發現路上的雪沒了。7時30分,記者從東部快速路吉林大路上橋開始踏查,此時,快速路兩側雖然還有積雪,但從露出的黑色路面可以想像到環衛工人辛苦清雪的樣子。從南湖大路的下橋口行駛到東南湖大路上,道路邊石旁堆著高矮不等的雪堆,雪堆旁黑色路面清晰可見。

“從17日11時至18日2時降雪結束,累計降雪量為11.3毫米。”長春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劉曉龍說。他告訴記者,17日,我市迎來今冬第一場暴雪,為了做好清雪工作,市城市管理局提前籌劃,下發清雪預案,要求各城區、開發區在降雪前對所有的清雪作業車輛進行檢修並調至最佳狀態;科學合理地安排駕駛員進行倒班;配齊保障環衛工人作業安全的警戒繩、錐桶、閃燈等防護用品,1.4萬名環衛工人進入緊急狀態,準備全力以赴應對這次暴雪天氣。

17日11時,降雪開始,全市環衛系統立即啟動清雪預案,全部清雪車輛到達街路指定地點待命。13時,全市環衛系統開始清雪作業,1400餘臺清雪作業車輛全部上路進行雪中清雪,駕駛員兩班倒,歇人不歇車,對路面的積雪進行反覆清掃。各區街道辦事處同步對背街小巷開展清雪作業。

這場雪在清理過程中越下越大,降雪級別也變成暴雪。環衛部門出動滾刷、推雪板、拋雪機等各類清雪機械車輛1400餘臺、1800餘臺運雪車輛和1.4萬名環衛工人連續奮戰,累計運出積雪6889車。截至18日6時,我市高架橋和主要街路路面積雪已經完成減量運輸,其它街路也基本可以保障車輛通行。

各種高效率清雪設備顯神威

我們在給連夜奮戰的環衛工人點讚的同時,不得不誇誇眼前這些清雪“神器”。在眾多清雪路上的“神器”中,“山貓”最為給力。18日10時許,記者在亞泰大街與勇士路交會處,見到一輛高約2米,車身連“頭”一起長約3米的“山貓”。

與排列在一起的其它雪鏟、清雪滾刷相比,它的體型最小,車頭前安裝的拋雪頭、滾刷頭讓它顯得很特別。特別是那個長長的拋雪頭,積雪被轉頭吸進後直接通過傳送通道輸送到等候在它車身前的翻斗車內。

清雪設備顯神威 一場暴雪沒咋地

拋雪機可一次性將大量積雪吸拋到運輸車上,別看它力氣大,駕駛室卻很小。于慧 攝

駕駛員李雅濤在南關區環境衛生管理中心機掃大隊開了3年車, 在他的靈活操作下,成堆的積雪隨著“山貓”的前行,很快就被完全吸乾淨。除此之外,“山貓”只要換上不同的“頭”,還能連續發威,例如它能撒融雪劑、除冰,可更換滾刷、鏟頭、推雪板等。在目前的清雪一線上,“山貓”最給力的就是拋雪、滾刷、推雪板3個功能。別看“山貓”個頭小,它能憑藉靈活的360度“轉身”,把人行步道上的積雪輕鬆處理。“50米長的人行步道,10多名環衛工人可能要幹一個小時,‘山貓’只要幾分鐘就能打掃乾淨。”李雅濤說。如此一來,大量的環衛工人就可以騰出時間清理背街小巷。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山貓”的駕駛室很小,除了能容納一名駕駛員外,再也沒有多餘的地方。李雅濤告訴記者,當初選司機開“山貓”的時候,他因為身材優勢成為最終的勝出者。“我瘦,個子還不高,正合適。”他笑著說。

除了“山貓”,有個叫“道路寶”的清雪設備我們也陌生。因為它是目前長春市環衛部門普遍採用的一種除塵、清雪環衛車。在夏天的時候,它是清理道路灰塵的主力,到了冬天,則成為清理積雪和冰水的利器,可謂是集清雪、除冰超能力於一身的“神器”。

它的車前方有一個滾刷,中間和尾部分別還有3個滾刷,中間有一條傳送帶,負責將冰雪傳送到車廂內。駕駛室能容納兩個人,與普通車輛不同的是,“道路寶”的方向盤在右側,因為清掃作業時要想將路邊的冰雪清理乾淨,只有在右側才能看清楚車輛與街路邊石的距離和角度。在駕駛室內有一個類似於儀表盤的裝置,上面佈滿了檔杆和按鈕,像是安裝了一臺小電腦,操控著每一項工作。滾刷頂端都是鋼質的,在滾動時將地面的積雪捲起,並由傳送帶傳送至車廂內,如果路面結冰,並且冰層較厚的話,環衛部門會利用3—4臺“道路寶”編成一組,先利用鋼刷將冰層攪碎,再由後面的車依次收走。另外,車內還有3個踏板,除了一個剎車踏板外,另外兩個分別為工作油門和剎車油門,保證了車輛作業時的安全性。

“智慧眼”實時監控清雪一目瞭然

除了“山貓”和“道路寶”,我市目前還有一些國內先進的清雪設備,也都在這場暴雪中發揮神力。在降雪來臨前,我市環衛部門就對各城區、開發區車輛日常維護保養,耗材、易損件儲備、採購以及卸雪地、駕駛員招聘等情況進行檢查,讓車輛和設備能夠達到最佳狀態。所有易損件、耗材等物資,液壓油、齒輪油、機油等油品儲備充足。環衛工人休息室功能齊全,數量可以滿足環衛工人作息需要。所有這些,都成為這場暴雪後最強有力的保障。

另外,清雪數字化管理平臺採用的是城市綜合應用管理系統,分別與交警隊、氣象局相連,並與他們進行信息資源共享。該系統利用交警隊街路上的道路監控探頭,對街路上的清雪情況進行實施監控,極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對全市各城區、各路口的清雪情況達到實時掌握。不僅如此,他們還在機動車上安裝了車載攝錄儀,機動車到清雪第一線巡邏時,就能通過車載攝像頭將路面的情況第一時間傳回平臺,讓平臺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進行監控。

有了這樣的數字化智慧平臺,不僅可以提前知曉雪情,更能及時下達清雪預案,讓全市環衛部門1400餘臺清雪車輛、1800餘臺運雪車輛能準確到達指定地點做好準備並展開清雪作業。同時,平臺還可以對車輛進行GPS軌跡監控,實時通過平臺看到車輛是否達到規定的地點,是否已經集結完畢。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神器”,才能讓持續奮戰在清雪一線的環衛工人在18日白天及夜間,對我市主要街路、二三級街路和背街小巷進行重點加細清理,快速搶運路面積雪,力爭3日內將本次暴雪清理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