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項目拿地到開工實現“不見面”

□記者 姜言明 劉濤

通訊員 李勝男 時夢瑩 報道

本報肥城訊 “政府上門服務, 整個過程,只需與代辦人員溝通,我們不用親自跑,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還為我們騰出更多精力從事研發、生產,真是暖人心。”11月12日,山東康利思食品有限公司商廣磊說,該公司的項目從拿地到建設僅用10天,處處彰顯了“肥城效率”。

同為剛拿到“三證”的泰安特種建築用鋼項目工程管理組組長馬學季也表示:“在具體辦理過程中,一直與代辦人員通過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傳遞材料,最後代辦人員把手續辦完送到我們手中,我們很滿意這樣‘不見面’的服務。”

石橫特鋼集團投資200多億元建設的泰安建築用鋼產業集群項目,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之一。圍繞企業少跑腿、手續快辦理、項目早投產,肥城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採取“三證聯辦”方式,僅用15天時間就將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辦結好並交到了項目負責人手中,“拿地即開工”,讓項目建設有了“加速度”。

對此,肥城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主要負責人介紹:“圍繞推進全市重點項目快落地、早開工,我們推出重點項目全程代辦服務,一窗受理、自願委託、無償代辦、全程服務。政務服務工作人員‘勤跑腿’,企業‘零跑腿’,終極指向就是一次辦好。”

肥城市依託市、鎮兩級政務服務大廳,建立重點項目代辦服務中心,形成分工協作、接力聯動的服務網絡。一個重點項目、一名市級領導、一套最優流程、一人專業代辦、限期辦結交證,審批手續全程代辦。以大廳窗口為前臺,部門圍著窗口轉,窗口對接代辦員,實現“不見面”完成審批。

肥城市委書記常緒擴說:“過去發展拼資源、拼政策、拼土地,現在是拼環境、拼服務、拼效能。營商環境已成為一個地方的核心競爭力。”

重點項目全程代辦,彰顯的正是肥城良好的營商環境。數據顯示,肥城市已連續三年位列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前20位、全省第1位。

肥城設立代辦中心,為的就是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真正為企業解決“燃眉之急”。格潤高分子材料項目是一家專門從事食品、醫藥及日化等行業包裝材料的生產企業,在最初進駐肥城化工園區時,正趕上全省化工園區集中整頓,在省政府重新審核認定前,暫停受理入園項目審批。瞭解到這個情況後,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的代辦工作人員按照“特事特辦”的原則,及時與安監、環保、規劃等多個部門進行溝通對接、同步預審,積極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確保了項目按時落地投產。

現在,貼心全程代辦已成為肥城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的一項特色服務。“三證聯辦”“無前置、容缺辦”“不踏勘、承諾辦”;企業登記由“按天辦”到現在“按小時辦”;多數審批事項由承諾件變為即辦件;建設項目辦理施工許可材料由原來的170頁壓縮到4頁,32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組建國土、房管、稅務“一窗通辦 ”綜合窗口,實現“一次辦好”……把簡單留給企業,叫響了“市場你來闖、服務我來辦”的營商品牌。

在不斷優化服務、提高效率的同時,肥城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還深入研究政策法規,及時為企業項目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努力為企業群眾減負,提升他們的獲得感、滿意度。

“審批服務局的代辦人員不僅幫我們辦理建設手續,同時還向我們及時反饋政策信息最新變化,他們通過電話和微信告知我們綜合配套費減免政策在2019年6月3日到期,督促我們準備材料。在他們的幫助下,6月3日拿到了施工許可證,為我們企業節省資金30多萬元。”對此,肥城聚源鋼球製造項目負責人趙秋平深表感激。

每個重點項目的審批都有專人盯靠代辦, 政務服務人員“低下頭來”“彎下腰來”“蹲下身來”,從“辦完”轉向“辦快”“辦好”“辦滿意”,全力做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 一個個以代辦人員姓名命名的“田健”“劉勇”等代辦窗口,肥城高新區、肥城經開區、石橫化工園區等鎮街的10餘名金牌代辦員,用實際行動踐行“大道至簡,服務至善”服務理念,用貼心服務讓企業感受“溫度”。

據統計,今年以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共為全市27個重點項目代辦完成130項手續,其中10個項目已完成開工手續。前三季度,肥城到位資金、重點產業新開工項目、過億元項目等各項招商引資指標,均居泰安縣市區第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