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會合並重郵、重醫後嗎?合併後實力會超過西安交大嗎?

重慶有67所高等院校,有重醫、西政、重理、重工、重科、川外、川美、重郵、重交、重師、重人等一大批普通二流大學,但都是非985、非211的雙非學校,一流學科也屈指可數,生源、師資、資金、政策等相比985和211院校差很多。先說我的答案,合併後重慶大學最少排到全國15名左右,不至於超越但至少同西交、川大、武大等會是同一梯隊的中堅九校,落後於第一梯隊的“清北華五”等。為什麼?我是一名非常關心重慶時事的在校大學生,我下面具體論述給你聽。

  第一,重慶大學更應該合併西政和重醫,分別彌補法學和醫學兩個致命的短板,而不是合併電子科技等專業重合度較高的重郵,意義不大。

  第二,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個副國級兼任市委書記的直轄市,相比中西部地區其他如成都、武漢、西安等副省級市,有著更加自主的經濟、行政等權限。同時,直轄市相比副省級市甚至省份有著更好的政策和定位,獲得的國家支持和照顧相對更多一些。

  第三,重慶的現實問題。以成都、武漢、鄭州等為首的一大批中西部省會城市,都在走“省會優先戰略”,高校、工業、人才、政策等資源都在一定的計劃干預下向省會集中,它們都是人口接近一個億或者是資源極其豐富的大省。重慶畢竟是隻有3100萬常住人口的直轄市,而且還有大量貧困地區,資源相比這些大省差很多。

重大會合並重郵、重醫後嗎?合併後實力會超過西安交大嗎?

重大會合並重郵、重醫後嗎?合併後實力會超過西安交大嗎?

  第四,要說合並遇到的困難。像曾經旗鼓相當的華西、成科、川大都能突破利益糾紛,華西、成科相對川大的地位和影響力,不亞於西政和重醫相對於重慶大學吧?西南石大、西南交大、四川農大等突破地域限制將主校區搬到成都。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等由四五個大學合併組成,這些大學的合併歷程中涉及到利益糾紛、地理限制等複雜問題並不亞於重慶大學和西政、重醫吧?為什麼其他省更難的都行,重慶不行?

  第五,我們要知道,中國城市格局競爭已經進入新階段。不再是北上廣深獨霸全國資源的時代,已經進入東部沿海先富帶動後富時代。國家釋放多個信號鼓勵良性競爭,讓國家中心城市、自貿區、經開區、國際性活動和賽事等儘量向中西部地區傾斜,而中西部省份都在做大做強“省會”,讓省會城市代表全省參與國內甚至國際人才、資金等資源競爭。

  第六,重慶的現實問題,重慶只是一個常住3100萬人,各種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中等偏少的直轄市。同四川、湖北、河南等大省相比,重慶的各方面資源差很多,連大省都在整合資源,好在國內甚至國際競爭中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反觀資源規模差很多的重慶,以西政、重醫等為代表的高校,以個別利益為重而忽視重慶整體利益,讓重慶錯失一流高校的機會。

  第七,合併失敗。在上個世紀末21世紀初期的高校合併潮中,重慶大學幾乎鐵定合併西南政法大學,但後面受到某些人為抗拒因素而失敗。2005年左右,重慶大學大概率也會合並重慶醫科大學的,但是牽涉較多的利益糾紛而失敗。重慶從此錯失擁有一流高校的機會,只有重慶大學一所三流高校,和西政、重醫、重理、重郵、重工、重科、川外等一批四五流高校。

  看看四川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在2000年左右的高校合併潮中均吸納大量院系專業而實力大增,看看這些學校前後實力和排名變化。而重慶大學在50年代分出去那麼多院系專業,結果僅合併兩個小規模的建築方面的院校,不痛不癢。

  很多朋友提出,“高校在於精,而不是大”,這個我是非常贊同的。學科評估結果中,重慶大學只有3個A-,西南大學3個A-,西南政法1個A,川美1個A-……全重慶加起來也只有6個A級學科。至於重郵、重醫則一個A級學科都沒有。而西安交大呢?2個A+、4個A、8個A—,共14個A級學科,無論是數量和質量西交都領先重慶大學。

  但是,如果重慶大學在前些年合併西政和重醫,新重慶大學一定可以邁入,除了“清北華五”之後的第二梯隊,合併後絕對是1+1+1>3的效果,西政的法學和重醫的醫學絕對會空前加強。

  其一,2000年左右正值重慶直轄初期,中央對重慶有多方面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待遇不會差。

  其二,重慶作為直轄市有更多的經濟和行政方面的自主權限,激發高校的生命力和活力。

  其三,追根溯源,西南地區多數院校都和重慶大學有關,多少都有重慶大學分出去的院系專業和師生,特別是西政,合併並不是強加而更是一種迴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