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門山秋色(散文)

對門山秋色(散文)

(桐柏毛集湖山之秋)

對門山秋色(散文)

作者 李朝俊

透過窗欞,望見對門山上的秋陽放光,照得山上亮光光的,繞腰山霧白晶晶的。山上的樹,山上的藤,山上的草,山上的石,山上的霧,還有山林草地石頭上的鳥,和我一般都醒了。

推開大門望對門山,對門山拉開山霧瞧我。我看見溝口之內是山嶺,溝口之外是山嶺,山嶺兩邊還是山嶺。嶺嶺溝溝,溝嶺逶迤,山外有山,天高地遠。越伸長脖子向山裡探望,越數不清多少山,多少嶺,多少溝。

只見山溝山嶺山峰,像小花狗的脊背,一片金黃,一片赤紅,一片青紫,一片碧綠。秋的山色,斑瀾花狗,歡跳奔跑在藍天裡,閃現在遊子的鄉愁中。

兒時,我帶只花狗壯膽,常在對門山爬高下低,鑽林過溪,看鳥飛兔躍,嘗山果美味。對門山的秋,醉美山野,果熟誘人。彌猴桃樹高丈八,開枝揚葉長數尺藤蔓,蔓散花墜結果,四果一組,多組相擁,錯落有致的凌空生長。小時候詞彙有限,不知道文雅的詞句“碩果累累”,好用桐柏土話說果子長得“疙瘩卵蛋”,倒也形象表達出果實之多的語境。

疙瘩卵蛋般吊在枝頭的果子,除了彌猴桃,還有帶著白霜的紫色野葡萄,人過風動幽谷清香漫散。鮮紅柿子壓枝樹梢,紅光耀眼,風過柿落,草叢之上美食一地,好似進了今日西紅柿菜園大棚;金黃山裡果子,銀灰色荊棘樹中隱藏,顆顆飽滿粒粒甘甜,只是那花葫蘆大小的馬蜂窩,吊築在果樹的半腰上,讓人不敢輕易接近;溝溪山石板上水響,帶著山野味道流淌下澗入河,莫名的幾許惆悵隨著水霧,從眼前飄向遠方。

走在山中,茅草的淺黃,金黃;黃櫨的火紅,絳紅;葦草的雪白,絮白;山松的翠綠,油綠;栗子樹葉半黃半青……路邊各色,遠處景緻,在我眼裡都是熟色舊景,都沒有從眼前草叢裡突然跑出的野雞,新奇耐看刺激有趣。這野雞長尾花翎,“革嘍”一聲鳴叫,在人們驚呆沒反應過來之時,悠然在草叢助跑一陣,隨後雙掌使勁一點,飛機起飛般展翅滑翔到數百米開外,落地慢悠悠度步覓食,一幅山中主人的派頭。

比花翎野雞派頭還大的是山裡的果子。人去與不去見與不見,山果天然生長與山色一體,該開花就開花,該坐果就坐果,在春風裡在夏露裡在秋日裡,甚至在雪飛飄飄時節裡,都是靜靜地掛在枝頭。人採去味美如飴,百果之中分出高低優劣;鳥啄去香留下籽播山野,來年鳥糞之處發芽出苗。人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我是果好不管山高路陡走偏峰,和夥伴們吃過野葡萄,野彌猴桃,野酸糖梨……花狗隨我們追過野兔,大黃狗熱尿澆開圓球般的大刺蝟,黑狗與花蛇鬥智鬥勇,爪滾山石嚇得蛇行彎彎墜下山崖……

鑽出山林,坐在山岩,眺望遠山,雲海金山,山峰連綿。仰臥山岩巨石,俯瞰山嶺溝壑,味美甘甜腹中,心在天邊,情傾地遠。幻想在巨石之上,人心生出翅膀,在天上自由飛翔。有時想當只鳥,翅膀一張想到哪就到哪,鳥可比人快樂自由多了;有時想變團白雲,天南海北流動觀景,看哪天干地旱,按下雲頭灑出甘露送上好收成;有時想成山岩頂上的不老松,又粗又壯又青翠,風來搖枝去疲憊,雨來靜立洗征塵,靜看人間春秋……

對門山的秋色,給我最美妙的感覺,是人到絕處道路寬。那是我爬山摘果到了山岩絕處,左邊沒路,右邊沒路,後退也斷了路。艱難時刻,心速加快,汗水辣眼,腳則立挺,手扣石縫,閉目喘息。片刻之後,瞄準上方,狠心一搏,引頸蹬腿,手腳並用,腹貼山岩,奮力攀爬,一陣風來,看見光亮,看見那邊的山水,看到了多條人行之道!當時不知道這是詩人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境界。

對門山的秋色,年年秋日留,年年秋不同。少年見對門山的秋,山熟地舊,四季一秋,遙盼山外世界;青年見對門山的秋,人在他鄉,山秋心頭,有了“才下心頭,又上眉頭”的心境;行走天下秋色盡收,現在見對門山那一抹葉紅秋深,感覺最是多彩錦繡。

對門山秋色(散文)

(作者故鄉留影\攝影桐柏李玉海)

對門山的秋色,遊人遊的是風光,我記憶的是峰嶺相依山頂望遠的情思,體味天高地闊路遠水長的心境,愉悅山雨山風清洗心中塵埃的輕鬆。

對門山,是我家門前一座無名山,一座普通得如同人人心中的那條“大河”,無論我走到哪裡都伴在身邊,都是無限風光之巔。對門山的秋色,是淮河秦嶺風光大寫意畫卷的局部,是中國南北地理圖形的凹凸處,是中原桐柏山勝景的一座溝嶺一脈源頭。

這無名對門山,這無名小溪水,是我們有名的故鄉,是我們永遠記住的鄉愁。

對門山秋色(散文)

對門山秋色(散文)

對門山秋色(散文)

(攝影:北京楊志強)

照片除署名外,均為作者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