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這個人用了9年,從學徒工蛻變成船長,如今還掌舵港航產業協會

“行船走馬三分命,為了生活硬打拼。”站在石井口岸聯合辦公樓往窗外遠眺,石井港一片繁忙景象,南安市船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伍小民感慨良多。伍小民是土生土長的石井人,見證了南安航運業幾十年的風雨歷程。上個月,在政企通力合作下,南安市港航產業協會應勢而生,這位“航二代”當選首任會長。

“成立協會是經營格局所造成的,可以說是刀架在脖子上。”伍小民希望以協會為依託,抱團發展,更好地做到資源、信息共享,做大做強南安港航產業。

南安這個人用了9年,從學徒工蛻變成船長,如今還掌舵港航產業協會

協助外掛船舶回遷

南安港航產業由來已久,想要了解現狀,伍小民算是個行家。

“目前我們協會航運企業有28家。其中,南安轄區內8家,19家是南安人在廈門註冊的,有一家是由南安人在南京註冊,也是航運業。”伍小民開門見山地告訴記者,協會共有61家企業,這些企業涉及航運、油庫、物流、代理服務、碼頭業等多個業態,幾乎覆蓋了上下游產業鏈。

高明的商人,善於用數據說話。“泉州轄區內的船舶運力在270萬噸左右,南安轄區的船舶運力只有47萬噸,在泉州佔比很小。但在外南安人經營的航運業總運力高達160多萬噸。”伍小民進一步解釋道,據行業不完全統計,泉州人所擁有的船舶運力佔國內集裝箱貿易運輸市場的90%,意味著閩南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事實上,如今較為分散,凝聚力不足”。

作為泉州船東協會副會長,伍小民這樣總結同行人的困境:把船舶租給別人,現在很多租船公司(物流企業)自己買船搞航運業,導致現有經營單一的航運企業越來越被市場擠兌,生存越來越艱難。

自協會成立以來,就如何實現資源、信息共享,旨在扭轉頹勢的可行性對策一直在商討中。在伍小民看來,抱團發展固然是好,但牽涉多方利益,如果單純行業協會來抱團,約束力非常低,很難整合現有資源,還是會出現各自經營、各自為政的局面。

因此,在不損害各方利益的基礎上,成立一個第三方抱團企業,將大家利益捆綁起來,成為當務之急。不久前,伍小民就與廈門多家南安籍航運企業碰頭,在規範市場秩序等方面商討良策。

“政府非常重視,各級部門都鼎力支持,外地企業對未來充滿信心,如果協會正常發展,一兩年內可能不下於10萬噸新增運力迴歸。”對於行業協會的成立,伍小民坦言這是應時而生,他信心十足。

不過,運力迴歸牽扯企業利益。他表示,讓一艘正常經營的船停下來,再重新註銷、登記,需要耗費船東很大資金,“一條兩萬噸運力的船舶,停運幾天就損失數十萬元”。

“鼓勵外掛船舶回遷,需政府出臺扶持政策。”伍小民告訴記者,為了解決外掛船舶的後顧之憂,協會計劃提交合理性意見給政府,為做大做強港航產業鼓與呼。

從學徒工到公司總經理

所謂“靠海吃海、靠山吃山”,擁有南安市唯一出海口的石井,自然要“吃海”。豐富的海資源為石井海運業和眾多船企老闆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出生於營前村的伍小民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很多人把營前村比作“海上運輸艦隊”,或許有人會質疑,但事實就是如此。

石井港位於圍頭灣南端,具有絕佳的海域優勢,距廈門27海里、金門6海里,至臺灣鹿港航程僅18小時。石井靠近港口海域的幾個村子,村民祖祖輩輩都是以海為生。營前村是南安唯一一個純靠海為生的漁業村,全稱為“營前漁業村民委員會”。

“營前地處石井灣,背山臨海,地理獨特,人多地少,村民主要以漁蚵業和航海為生。”伍小民回憶道,上世紀80年代,大海捕撈業開始衰退,愛拼敢贏的營前人當機立斷,把全村的13隊捕撈船隊全部變賣掉。告別傳統的大海捕撈業,營前人開始了新的海上航運事業。伍小民的父親也順應潮流加入海運隊伍,成立了南安市船務有限公司,從事船運物流業務。

“初中畢業後,在福州讀了4個月的書,看見很多同學上船,覺得很有意思。”雖然彼時沒有航海夢,但為了逃避讀書,上學期間伍小民常常偷偷跑上船,最終走上了航海之路。

不過,在當上船長之前,則是漫長的煎熬。“一開始從學徒幹起,當學徒意味著什麼累活、髒活都要幹,但由於父親的關係,總能受到特殊照顧。”伍小民坦言,與其他人相比,自己幸福很多,少走了很多彎路。

“學徒工既是船員又要當搬運工,最怕的是木箱裝的重貨,裡面裝的自行車,幾百斤重。還有就是麻袋裝的糧食,幹完活手都會流血。”當了兩三年學徒之後,這位懵懂少年目標越發清晰,從三副、二副、大副到船長,從200噸到1600總噸的船長,再到3000總噸以上船長,參加了無數次考試的伍小民,最終可以如願適航,在老船長的帶領下開著船舶在海上航行。

從學徒工蛻變成船長,並非一朝一夕,足足花了9年時間。海上航行的日子,是枯燥、乏味、單調的,還得耐得住寂寞。“船一出海,沿著航線走,這個港口裝卸貨,再到下一個港口裝卸貨,週而復始,平時就靠打麻將打發時間。”伍小民坦言,這種背井離鄉的生活終究不能長久。2000年,他選擇了上岸,逐漸接觸家族企業。從業務員、副總直至2010年當上總經理,伍小民在各個崗位歷練過,逐漸獨當一面。

儘管逐漸接管企業,但伍小民也會主動要求跟著去跑船,看看船長有沒有按照管理模式執行,保證任務順利完成。

再塑南安港航產業雄風

大多數人都以為開著船,在海面上乘風破浪,看起來很威風;天天在海上航行,可以欣賞沿途美景,看起來很浪漫。這是一個被誤解的群體:他們的工作很忙碌,有時半年才能回家一次。“跑船真的跑怕了,曾遇到3次險情,嚇破了膽。”伍小民印象深刻的是1998年的一次遠航。

這一年秋天,伍小民像往常一樣,運著一船貨南下廣州,然而卻在中途遭遇險情:連續三天刮東北風,七八九級,到第四天,報六七八級。“當時裝了七分的貨,認為沒問題,出海以後,風不是很大,但浪很高,越往東走,浪越高。”彼時,當船長不久的伍小民經驗有些不足,他讓舵手調整航向,背頂浪——這是一種避浪的舉措。沒想到海浪太大,沿著船身猛灌水,很大部分水進了甲板。

“情況危急,當時剩下船頭跟船尾比較高,沒有進水,浮在水上。如果不是艙蓋密封得好,進水了,就沉掉了。”伍小民進一步補充道,在排出去的水遠遠少於進來的水時,他下了個非常錯誤的決定:讓船極速前進,意圖讓海浪追不上。但事實上,船一加速,後傾越嚴重,意味著進來的水更多。儘管後來有驚無險,但至今回想起來仍是心有餘悸。

除了面臨生命危險,企業還要面對無數的生死考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襲來,航運市場急轉直下。從2008年到2015年,航運業經歷了一輪低谷期,航運企業出現了“要麼生,要麼死”兩種結果。

“航運市場已經不是船東的市場,船東吃了很多虧,不管是上游企業也好,下游企業也罷,航運是物流業最底端一個環節,話語權非常低。”隨著從散貨船運輸到集裝箱運輸,航運業也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伍小民深刻意識到,現在行業要形成凝聚力,而凝聚力要真正做到如何形成整個集團的利益,從根本上解決經營困境。

他表示:“協會成立僅僅是個開始,以後還需要會長們不懈努力,才能把協會工作真正做好,讓會員單位感覺到協會是一個家,跟政府溝通的橋樑,再塑南安港航產業雄風。”

海絲商報記者:蘇清彬 李楊瑜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