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有望持續快速擴張

一、市場規模

塗料是塗於物體表面能形成具有保護、裝飾或特殊性能(如絕緣、防腐、標誌等)的固態塗膜的一類液體或固體材料的總稱。從化工產品產業鏈來看,塗料工業是位於產業鏈末端的精細化工領域之一。塗料主要由成膜物質、溶劑、顏填料和助劑組成。

塗料行業的上游產業包括樹脂、溶劑、顏填料和助劑等化工原材料製造業,而樹脂、溶劑等化工原材料的上游是石油化工行業。塗料行業的下游主要是建築、傢俱、汽車、家電等生產企業及家庭裝修市場。

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有望持續快速擴張

2018年全球塗料產量5543萬噸,產值約1650億美元。2008-2018十年間產量複合增長率42%,增速較為可觀,但2018年受宏觀經濟影響,有下滑趨勢。2018年亞太地區塗料產量全球佔比約57%,中國塗料在亞太地區佔比達到56%,其次是印度和日本。歐洲和北美地區分別是全球塗料行業第二大和第三大市場,相對全球總產量,佔比分別為21%和16%。

全球塗料產量及增速

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有望持續快速擴張

塗料市場空間巨大,預計我國塗料總市場(包括建築塗料、工業塗料等,包含規模以下)約4000億元。根據數據,我國2018年規模以上企業的塗料產量為1759.79萬噸,1998家規模以上企業收入為3268.1億元。

  1. 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塗料產量及增速
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有望持續快速擴張

我國規模以上塗料企業收入及增速

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有望持續快速擴張

建築塗料總量需求有望保持平穩。建築塗料按使用場景分為建築外牆和內牆塗料,用途分為新塗和重塗。中期看,雖然新塗的面積會逐步下滑,但大量的存量市場重塗將支撐未來的外牆和內牆塗料需求,總體來看建築塗料總量需求有望保持平穩。測算2018年我國建築塗料市場(按出廠價口徑,包含B端+C端)空間為600億元,考慮到C端的加價率為2~3倍,整體市場空間超過1000億。

建築外牆漆產品本身具備成長性,一方面相對貼面磚、幕牆系統存在替代需求,另一方面由於產品不斷升級單價也能提升。與市場一般認知不同的是,優質工程牆面塗料行業具有較為可觀的成長性。工程牆面塗料行業本身也在不斷地發生技術進步,如今的外牆塗料技術,已經能夠同時實現美觀的藝術功能以及保溫防腐蝕等實用功能。

政策鼓勵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塗料發展,逐步淘汰高汙染產品,引導塗料行業向綠色環保方向發展。水性塗料是國家大力支持倡導發展的新型塗料,與傳統的溶劑塗料相比,水性塗料以水作為載體而非有機溶劑,可以大大降低塗料中有機溶劑的揮發,有效減少空氣汙染,綠色環保。工業性能優良的水性塗料需要較高的生產技術和加工工藝,對於很多中小企業,水性塗料的技術門檻較高,未來發展的競爭壓力巨大。

近年來行業相關政策

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有望持續快速擴張

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有望持續快速擴張

二、競爭格局:塗料行業集中度較低,龍頭依然具備較大成長空間

我國全部塗料企業集中度CR10僅約16%,龍頭立邦僅為4%。2018年我國塗料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約4085億元(含規模以下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為1998家,實現營收3268億元。從集中度看,包括規模以下企業的CR511.3%,CR1016.0%,CR3024.8%,CR100也僅33.6%。龍頭立邦2018年的營收為164億元,市佔率僅為4%。巨大的塗料市場,較低的集中度,給塗料行業中的企業充足發展空間。

我國塗料企業市佔率TOP10

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有望持續快速擴張

國產工程塗料市佔率快速提升。2018年工程漆市場規模約為160億前三名(立邦、三棵樹和亞士)市佔率分別為18.8%/11.0%/7.2%,較16年份額分別-4.3pct/+3.9pct/+1.3pct。國產工程漆持續擠佔小廠和外資份額。原因主要是國產工程塗料性價比提升。1)下游地產客戶集中度提升;2)B端綜合考慮價格、質量、服務,內資更優勢;3)部分外資因為B端回報率差,回款差而主動收縮。

2018年工程用建築塗料前三企業市佔率

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有望持續快速擴張

地產企業CR10提升至28%,疊加精裝修佔比快速提升,2B端塗料市場快速增長。根據數據,TOP100房地產企業銷售面積市佔率已從2015年的25%提升至2018年的44%,CR10已提升至28%。另外全國的精裝修率近年來加速提升,預計2019年可以達到32.8%。基於國家政策以及地產企業強者恆強的態勢,預計地產企業集中度以及精裝修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

下游地產商CR10提升至28%

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有望持續快速擴張

預計2019精裝修滲透率達到32.8%

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有望持續快速擴張

國產工程塗料質量穩步提升,性價比優勢顯著,有望持續快速擴張。我國塗料行業起步晚,而外資品牌往往擁有著標準的品質、全球化的服務和不斷的技術創新,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據中國塗界網,2018年塗料行業CR10中包含7家外資企業(包含港澳臺)與3家本土企業,且達到百億元以上的企業均為外資品牌,外資塗料品牌在中國市場仍然強勢。但與17年相比,18年外資企業佔榜單總營收比例下降了5.1個百分點,降幅大於17年的2.3個百分點。伴隨著下游房地產企業推廣集採模式,只有具備品牌、服務、資金優勢的龍頭建材供應商才能進入集採名單,馬太效應出現,較為成熟的企業會得到更多發展空間,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逐步退出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