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一、市场规模

涂料是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如绝缘、防腐、标志等)的固态涂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总称。从化工产品产业链来看,涂料工业是位于产业链末端的精细化工领域之一。涂料主要由成膜物质、溶剂、颜填料和助剂组成。

涂料行业的上游产业包括树脂、溶剂、颜填料和助剂等化工原材料制造业,而树脂、溶剂等化工原材料的上游是石油化工行业。涂料行业的下游主要是建筑、家具、汽车、家电等生产企业及家庭装修市场。

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2018年全球涂料产量5543万吨,产值约1650亿美元。2008-2018十年间产量复合增长率42%,增速较为可观,但2018年受宏观经济影响,有下滑趋势。2018年亚太地区涂料产量全球占比约57%,中国涂料在亚太地区占比达到56%,其次是印度和日本。欧洲和北美地区分别是全球涂料行业第二大和第三大市场,相对全球总产量,占比分别为21%和16%。

全球涂料产量及增速

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涂料市场空间巨大,预计我国涂料总市场(包括建筑涂料、工业涂料等,包含规模以下)约4000亿元。根据数据,我国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的涂料产量为1759.79万吨,1998家规模以上企业收入为3268.1亿元。

  1. 我国规模以上企业涂料产量及增速
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我国规模以上涂料企业收入及增速

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建筑涂料总量需求有望保持平稳。建筑涂料按使用场景分为建筑外墙和内墙涂料,用途分为新涂和重涂。中期看,虽然新涂的面积会逐步下滑,但大量的存量市场重涂将支撑未来的外墙和内墙涂料需求,总体来看建筑涂料总量需求有望保持平稳。测算2018年我国建筑涂料市场(按出厂价口径,包含B端+C端)空间为600亿元,考虑到C端的加价率为2~3倍,整体市场空间超过1000亿。

建筑外墙漆产品本身具备成长性,一方面相对贴面砖、幕墙系统存在替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产品不断升级单价也能提升。与市场一般认知不同的是,优质工程墙面涂料行业具有较为可观的成长性。工程墙面涂料行业本身也在不断地发生技术进步,如今的外墙涂料技术,已经能够同时实现美观的艺术功能以及保温防腐蚀等实用功能。

政策鼓励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涂料发展,逐步淘汰高污染产品,引导涂料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水性涂料是国家大力支持倡导发展的新型涂料,与传统的溶剂涂料相比,水性涂料以水作为载体而非有机溶剂,可以大大降低涂料中有机溶剂的挥发,有效减少空气污染,绿色环保。工业性能优良的水性涂料需要较高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水性涂料的技术门槛较高,未来发展的竞争压力巨大。

近年来行业相关政策

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二、竞争格局:涂料行业集中度较低,龙头依然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我国全部涂料企业集中度CR10仅约16%,龙头立邦仅为4%。2018年我国涂料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约4085亿元(含规模以下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1998家,实现营收3268亿元。从集中度看,包括规模以下企业的CR511.3%,CR1016.0%,CR3024.8%,CR100也仅33.6%。龙头立邦2018年的营收为164亿元,市占率仅为4%。巨大的涂料市场,较低的集中度,给涂料行业中的企业充足发展空间。

我国涂料企业市占率TOP10

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国产工程涂料市占率快速提升。2018年工程漆市场规模约为160亿前三名(立邦、三棵树和亚士)市占率分别为18.8%/11.0%/7.2%,较16年份额分别-4.3pct/+3.9pct/+1.3pct。国产工程漆持续挤占小厂和外资份额。原因主要是国产工程涂料性价比提升。1)下游地产客户集中度提升;2)B端综合考虑价格、质量、服务,内资更优势;3)部分外资因为B端回报率差,回款差而主动收缩。

2018年工程用建筑涂料前三企业市占率

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地产企业CR10提升至28%,叠加精装修占比快速提升,2B端涂料市场快速增长。根据数据,TOP100房地产企业销售面积市占率已从2015年的25%提升至2018年的44%,CR10已提升至28%。另外全国的精装修率近年来加速提升,预计2019年可以达到32.8%。基于国家政策以及地产企业强者恒强的态势,预计地产企业集中度以及精装修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下游地产商CR10提升至28%

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预计2019精装修渗透率达到32.8%

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有望持续快速扩张

国产工程涂料质量稳步提升,性价比优势显著,有望持续快速扩张。我国涂料行业起步晚,而外资品牌往往拥有着标准的品质、全球化的服务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据中国涂界网,2018年涂料行业CR10中包含7家外资企业(包含港澳台)与3家本土企业,且达到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均为外资品牌,外资涂料品牌在中国市场仍然强势。但与17年相比,18年外资企业占榜单总营收比例下降了5.1个百分点,降幅大于17年的2.3个百分点。伴随着下游房地产企业推广集采模式,只有具备品牌、服务、资金优势的龙头建材供应商才能进入集采名单,马太效应出现,较为成熟的企业会得到更多发展空间,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