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軍火庫,為您掀開經典武器神祕面紗,瞭解鮮為人知的身世謎團


作為軍事迷,外出旅遊,基本上都是紅色景點,比如說,軍博館、各地革命紀念館,裡面展出的各式各樣、明星武器裝備,每次看到,都讓自己激動不已。今天,就拿出幾款明星經典裝備,給大家說道說道。

PPSh-41衝鋒槍,由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格里戈利·斯帕金於1941年設計完成,1942年年中開始大批量生產 。到20世紀40年代末,該系列槍已生產了約600萬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產量最大的衝鋒槍。

湯姆遜衝鋒槍,二戰期間美國生產的140餘萬支湯姆遜衝鋒槍中,相當一部分根據租借法案提供給了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後期的反攻緬北和雪峰山會戰中都發揮了很大作用。作為二戰時期美軍的制式裝備,被奉為一代經典。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真正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從那以後,各國軍隊相繼裝備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由此成為聞名的殺人利器。

捷克式輕機槍,除了裝備捷克軍隊外,還大量外銷,中國、伊朗、伊拉克等十多個國家,都採購了相當的數量 。其中中國是使用數量最多的國家,不但採購,而且大量仿造。在中國的仿造和購買數估計超過10萬挺,抗日戰爭中,中國的兵工廠大約生產了39744挺,僅重慶的21兵工廠抗戰期間就生產了1萬多挺。


M2勃朗寧機槍是由 約翰·摩西·勃朗寧設計的大口徑重機槍,發射12.7×99毫米(.50BMG)大口徑彈藥,常見用於步兵架設的火力陣地及軍用車輛如坦克、裝甲運兵車等,主要用途是攻擊輕裝甲目標,集結有生目標和低空防空。從1921年就開始使用服役至到21世紀。

盒子炮,中國又稱駁殼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

捷格加廖夫輕機槍,又稱DP輕機槍,在蘇聯紅軍之中,捷格加廖夫機槍有著“唱片機”的綽號。這不僅僅是因為其彈盤很像唱片,而且還因為該型機槍在射擊的時候,彈盤是會轉動的。

1944年9月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遷駐清豐縣單拐。小型兵工廠,成功製造了我軍兵工史上第一門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

日本97式中型坦克,1945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從瀋陽日本關東軍坦克修理廠蒐集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在攻打錦州的戰鬥中,高克同志的警衛員董來扶同志駕駛它,單車突入國軍防禦縱深,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T-62主戰坦克,首次參加實戰是在1969年3月15日,在中蘇邊界的烏蘇里江發生的珍寶島衝突當中,當年蘇軍出動4輛T-62參戰,不過其中一輛在結了厚冰的江面,被反坦克地雷炸斷履帶,這款坦克後來被中國繳獲,成為蘇聯侵略中國珍寶島的證據,而它的設計和技術對於後來中國研製的69式坦克影響很大,目前這款坦克保存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中。

T-34坦克,全重32噸,發動機功率500馬力,最大公路速度7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00千米,裝備一門76毫米坦克炮,是一型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都很突出的坦克.從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蘇聯一共生產了T-34系列坦克84070輛,它帶有傾斜裝甲的設計思路對後世的坦克發展有著深遠及革命性的影響。


59式中型坦克,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參考蘇聯T-54A中型坦克仿製並大量裝備的一種中型坦克。它具有較強的火力,裝甲防護和機動性能良好,重量較輕,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使用維護方便等特點。

56式85毫米加農炮是前蘇聯D-44式85毫米加農炮的改進產品,1956年定型並投入批量生產,裝備部隊,主要用於反坦克。 那個時期步兵師屬主力野戰加農炮。

怎麼樣,看了一組圖片,是不是讓你瞭解了國內外的知名軍事裝備呢?它們威武的身姿,發揮的巨大作用,曾經在戰場上,創造了一個個輝煌戰績。知名經典武器,軍事愛好者的最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