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銀行對PPP項目不感冒?

99%的投標人【關注】劍魚標訊,都中標了!

劍魚標訊

4000+萬條招標信息免費看

100000+條項目信息日日更

1000000+萬名投標人天天用

更有定製推送等各種功能0元享

想要掌握最新項目信息嗎?

私信回覆【中標】,劍魚菌來告訴你!

近年來,PPP項目作為鼓勵社會資本的投資重點,但銀行對該類項目融資的熱情遠低於政信類項目(主要指城投債、政府購買服務業務)。實踐來看,信貸審查人員對PPP項目的熱情遠遠低於市場營銷人員,而市場營銷人員認為PPP項目和政信類項目類似。其實,兩者巨大的差異性,是信貸審查人員認為無法對等看待的重要原因。

為何銀行對PPP項目不感冒?

(一)股東背景的差異。

政信類企業與PPP項目中的政府信用差異,導致兩者風險截然不同。

政信類企業是指國資為背景的城投類公司,股東為當地國資委或者國有公司,一般無民營股東。該類公司的特性決定了隱含政府信用,雖然長期看該類公司融資要剝離政府信用,但眼下市場化原則的情況下,該類公司融資的迫切性,百分百國有公司的背景,無法完全根除政府的隱形信用,一旦公司流動性緊張,政府往往會出面化解。

特別是政信類企業往往從事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與其他政信類企業、財政部門資金往來較多,導致政信類企業深深打上政府信用的烙印,進而形成金融機構對政信類企業的政府信仰。政府信仰有一定非理性,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來看,前期政信類企業直接承擔政府融資職能(2014年43號文之前),目前政信類企業資金鍊出現問題時當地政府積極救助,因此金融機構對政信類企業的充滿信仰。

而PPP項目公司的股東完全社會化,無論是大型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均是市場化營運的企業,股東背景無政府信用支撐,一旦發生信用風險,政府難以出面化解。特別是社會資本方實力不強的情況下,銀行融資會陷入難以解決的境地。

市場與政府,是經濟中兩個相互獨立的主體。政信類企業背後是政府,是政府信用,而PPP項目公司背後是市場,是企業信用。這是兩者的本質區別。

2018年8月,SY市城市建設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受到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嚴重警告處分,暫停相關業務7個月。如果是一般民企、國企,信用風險會因處分而急劇爆發,但是作為政信類企業的SY市城市建設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卻沒有受到較大沖擊。由此可見信仰的力量。

(二)承貸主體差異較大

政信類項目的承貸主體是政信類企業,而PPP項目的承貸主體是PPP項目公司。

政信類企業往往資產規模大,對應的項目多,為其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多。無論是銀行還是信託,幾十億幾百億資金的供應把十幾家甚至幾十家金融機構捆綁一起,形成鐵索聯舟效應。如果政信類企業發生流動性風險,地方政府為了當地的融資環境,無法對大量的金融機構的訴求視而不見。特別是,一旦當地一家政信類企業出問題,金融機構會認為當地的政府債務問題很嚴重,已經出現區域風險,這回導致當地的政信類企業的再融資成本(包括信託、債券)會顯著上升,甚至當地政信類企業融不到資金,對於自身現金流極度缺乏的政信類企業,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這是當地政府所難以承受的。

而PPP項目則截然不同,大部分項目是獨家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一旦項目出現問題,單家金融機構的訴求難以被當地政府滿足。這時候公事公辦,銀行貸款出現問題是銀行自身經營的問題,和政府無關。

為何銀行對PPP項目不感冒?

(三)資金用途不同

政信類公司融資資金雖然採取市場化原則,但資金往往用在政府控制的相關項目中,無論以後項目發生什麼問題,哪怕是項目爛尾,資金的使用者是政信類公司,融入了公司的大盤子,是有據可查,也能分散風險的。我有關觀點,政信類企業的實際融資人是當地政府,實際還款人也是當地政府。當地政府為保本地的政府信用,會盡力解決政信類企業的債務問題。

而PPP項目也是專款專用,但單一項目一旦出現問題,則可能導致項目資金不足爛尾,或者股東等其他原因導致項目進展不順利,工程進行不下去,出問題的概率相對較大。PPP項目當作項目貸款進行審批,這是基本的邏輯。

(四)融資期限差異大

期限越長,不確定性越大,風險也越高。

政信類公司融資期限相對較短,既有一年期短期融資,也有三年的中期,大部分融資期限不超過三年(不超過中期財政規劃)。相對較短的期限,後續管理難度相對較小。

PPP項目融資一般8--12年,相對較長的期限導致後續管理的難度較大。

(五)還款來源不同

政信類公司還款資金來源於公司項目收益和整個公司的資金調度,甚至包括其他政信類公司的資金調度(通過其他應收應付款科目進行),騰挪空間大,還款來源相對有保障。

PPP項目還款來源為政府購買,但如項目招投標、建設質量、運營管理等方面出現問題,發生不符合政府購買的狀況,會導致還款來源無法得到充分保障。

總之,政信類公司正在積極轉型,其融資剝離政府信用是大勢所趨;PPP類項目公司和政信類公司的區別巨大,導致融資的難易程度不同。以上五個方面的差異,導致很多銀行對PPP項目不感冒。

為何銀行對PPP項目不感冒?

關注劍魚標訊或者下載劍魚標訊APP,獲得更多最新招標採購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