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中興大唐的李昂,最終卻活成了唐朝最悲哀的皇帝

導讀:

說起歷史上強盛的朝代就不得不提一下唐朝,那是一個偉大時代,也是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之巔的證明,是中華悠久歷史的輝煌篇章。唐朝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一共誕生了21位帝王,國祚為289年。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家的印象中比較知名的皇帝大概有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緊接著在唐玄宗之後的那些唐朝皇帝,很多網友不怎麼熟悉,對他們不瞭解。

換句話說,其實在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後期皇帝幾乎默默無聞,隱沒在歷史長河中。喜歡歷史的朋友想必知道,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並且安史之亂爆發的時間也是很耐人尋味的。唐朝是從618年建立到907年滅亡,而安史之亂是從755年爆發到763年才被平定。

志在中興大唐的李昂,最終卻活成了唐朝最悲哀的皇帝

安史之亂

也就是說,安史之亂是在大唐建立之後的137年,差不多是唐朝歷史長河的中間。安史之亂後的那些唐朝高高在上的天子大部分過上了憋屈了生活,不僅名聲不顯,被後世人忽視,而且大多數沒啥實權。當年安史之亂爆發,已經是垂暮老人的唐玄宗拖家帶口去蜀地避難,而太子李亨選擇北上平亂,之後又在靈武稱帝。

李亨在大將郭子儀的幫助下基本平定了安史之亂,在期間李亨還重用了許多宦官,讓這些宦官掌握兵權。而李亨的目的也很正常,因為有安祿山的前車之鑑,李亨必須要防著這些大將,避免出現第二個安祿山。可是李亨此舉卻意外是的宦官勢力變得強大,一些別有動機的宦官反過來壓制唐朝皇帝。

此外唐朝藩鎮弊端一直存在,各地節度使掌握兵權勢力太強大,經常陽奉陰違不理睬唐朝皇帝的決策,再加上朝堂之上並非一團和氣,皇帝還忙著和大臣勾心鬥角,無暇治理天下。安史之亂的那些唐朝皇帝並不是故意埋沒自己的名聲,而是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皇帝手上沒有兵權,而宦官勢力太大,藩鎮節度使還不聽話,各地又鬧起義。

志在中興大唐的李昂,最終卻活成了唐朝最悲哀的皇帝

唐朝宦官

這些問題是剪不斷理還亂,常弄得他們心力交瘁。因此,唐朝中後期皇帝不是不想幹出一番經天緯地的政績來流芳百世,而是難度太大他們著實辦不到。然而雖然很難辦到,但還有很多唐朝中後期的皇帝嘗試著去改變。今天筆者要說的這位皇帝不一般,一生立志要中興大唐,還企圖消滅宦官勢力。

然而他發動的"甘露之變"不僅失敗,還讓自己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遭到宦官長期的軟禁,活成了唐朝最悲催的皇帝。他就是唐文宗李昂,唐朝的第14位皇帝,一生恭儉儒雅,還博覽群書。李昂執政後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勵精圖治主動施展仁政以達到挽救大唐中興大唐的目的。

據史料記載,李昂上位後就做出了一件讓人稱道的事情來,他放出了三千多宮女,並釋放五坊鷹犬,並省冗員。這些舉動節省了宮裡的開支,把錢省出來的花在軍需上。並且李昂不好女色,能勤勤勉勉、宵衣旰食,是一位勤政的好皇帝。從李昂革除奢靡之風,停廢許多勞民傷財的事就可以看出,他真的想要挽救大唐。

志在中興大唐的李昂,最終卻活成了唐朝最悲哀的皇帝

唐文宗李昂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李昂的一系列舉動起到的效果不怎麼大,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純粹是治標不治本。因此,李昂後來才會選擇孤注一擲發動甘露之變,徹底消滅宦官勢力。只有消滅宦官勢力才能加大自己的權力,才有更好的放開手腳施展抱負。李昂這樣想是沒錯的,若宦官勢力不剷除就不能有效治理國家。

於是在太和九年十一月,金吾大將軍韓約來到大殿上稟告皇帝,說在左金吾仗院內石榴樹上夜降甘露。皇帝李昂就讓宰相和中書、門下省官先去那看看是不是確有其事。不久後這官員回來說不太確定,於是李昂順理成章命令宦官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志弘(一作弘志)等去那查看。

原來"甘露"是李昂與大臣的計策,目的就是為了哄騙宦官們去那左金吾仗院,然後讓埋伏的士兵出來將宦官一網打盡。可天算不如人算,宦官仇士良等至左金吾仗院時,突然看到了埋藏在暗處的士兵,於是慌忙逃出。之後宦官帶領自己的人馬神策軍與皇帝的士兵發生打鬥,可是神策軍人數眾多,很快將大臣李訓、王涯、賈餗等殺死。因這一事件大概有一千多臣子被宦官處死,那時幾乎整個朝廷的官員都被屠殺,朝列幾乎為之一空,李昂快要成為光桿司令了。

志在中興大唐的李昂,最終卻活成了唐朝最悲哀的皇帝

唐朝宦官仇士良

事變之後,李昂被宦官軟禁起來,過上了淒涼的生活,一些政事決斷幾乎被宦官把持,連皇帝都成為了傀儡,更何況之後的朝廷宰相等大臣,皆畏懼與權宦。李昂面對宦官的欺壓也感到無可奈何,整日買醉一籌莫展。時常對大臣感嘆自己的遭遇還不如周赧王、漢獻帝。而忠心耿耿的大臣聽了李昂的知心話,也不禁悽然淚下,痛恨自己無能。

話說回來,甘露之變為何會失敗?李昂是不是要負責任?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一一道來緣由。

李昂手中無兵權,宦官手上掌握這神策軍

甘露之變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李昂身為皇帝手上沒有兵權,只有一些親衛兵,而宦官手上掌握著頗具戰鬥力的神策軍。在那一場事變中神策軍大殺四方,李昂為數不多的士兵被屠殺殆盡,徹底失去了翻盤的機會。假如李昂手中有兵權,就算事情敗露,那也能憑藉手底下的士兵直接硬碰硬與宦官對抗,達到消滅宦官的目的。

志在中興大唐的李昂,最終卻活成了唐朝最悲哀的皇帝

唐文宗李昂

李昂執政能力不足,空有一腔抱負是不行的

歐陽修在《新唐書》中這樣評價唐文宗李昂:文宗恭儉儒雅,出於天惟,嘗讀太宗《政要》,慨然恭之。然其仁而少斷,承父兄之弊,宦官撓權,制之不得其術,故其終困以此。甘露之事,禍及忠良,不勝冤憤,飲恨而已。

從歐陽修的話中可以知曉,李昂有明君的氣象,卻沒有明君的實力,光靠勤政是不夠的,李昂缺少的是像唐太宗那樣果斷的執行力、讓人稱道的魄力。

李昂的執政能力遠遠比不上唐太宗、唐玄宗等人,身上沒有那種勇往直前的魄力。並且李昂太急切了,草率發動甘露之變,後果估計不足。還有一點,安史之亂後節度使與皇帝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皇帝忌憚節度使,而節度使不理睬皇帝命令。假如李昂能夠拉攏一些節度使,有了他們的支持就能與宦官勢力對抗,也不至於落得個軟禁下場。

大臣之間的不和,讓圍剿權宦這件事失敗了

還有一點原因很深刻,原來當初圍剿宦官的計劃並不是"甘露之變"。當時李訓和翰林大學士、工部尚書鄭注一起商量,準備讓鄭注出任鳳翔節度使,執掌軍隊,等到王守澄下葬時,讓宦官們一起去滻水送葬。到時候就可以讓鄭注率兵將宦官全部殺死,這個計劃堪稱完美,有可能成功。

然而李訓想要佔頭功,於是沒有通知鄭注,貿然用了自己的計劃"甘露之變",結果事變失敗,不僅自己身死,還牽連了一千多位官員。

唐文宗李昂還因此被囚禁了大半生,成了唐朝最悲催的皇帝。

志在中興大唐的李昂,最終卻活成了唐朝最悲哀的皇帝

甘露之變失敗後

結尾: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李昂雖然出生在日薄西山的唐朝中後期,但是他還是沒有放棄中興唐朝的美好願望,不僅自己身先士卒節衣縮食,釋放宮女節省開支,又勤政愛民不敢鋪張浪費,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

但李昂也只能是一位好皇帝,不是一位能力出色的帝王,他執政能力不足,手上沒有兵權,這些原因導致了"甘露之變"的失敗。

李昂努力了,雖然失敗被軟禁了但他還是一位"好漢"。一位敢於反抗權宦、一心救國的皇帝,遠遠勝過那些"樂不思蜀"自甘墮落的人。李昂雖然能力不足,左右不了自己的命運,但他敢用實際行動對權宦說"不",這就夠了,因為他不認輸的精神贏得了後世人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