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宋朝一知府,看了和尚一眼,破獲一起凶殺案

導讀:張詠是北宋官員,與寇準齊名。他出身貧寒卻自強不息,加上才華橫溢,讀書過目不忘,年紀輕輕就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張詠仕途順利,後來一路高升到樞密直學士,禮部尚書,成為北宋一代名臣。

張詠一生做過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這些事情都詳細地記載在官修史書《宋史》之中,無需筆者多講。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一則張詠智破命案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張詠的高超智慧。

民間故事:宋朝一知府,看了和尚一眼,破獲一起兇殺案

話說宋太宗年間,張詠被任命為江寧知府。有一天一個和尚拿著度牒來請張詠核驗。這裡要說一下,在古代無論是想做和尚還是尼姑,都得由官府許可後發給憑證,憑證上面寫有和尚的籍貫年齡,出家日期等基本身份資料。

有了官府頒發的憑證才是合法的出家人。這種度牒需要和尚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基本上就是和尚的專用身份證。假如和尚外出化緣,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都需要到當地官府出示自己的度牒,以便讓當地官府核驗,好證明自己的出家人身份。

民間故事:宋朝一知府,看了和尚一眼,破獲一起兇殺案

​這個遊方僧人按例拿出度牒讓張詠核查,張詠看完度牒後,仔細端詳著和尚的容貌,然後笑著問了和尚一句話:“你不是和尚,擁有這張度牒的真和尚已經被你殺害了。”

說完,張詠命人將和尚押入大牢。第二天張詠公開審訊和尚。眾人對此很是不解,認為張詠審訊和尚莫名其妙。張詠對眾人說:“你們不要疑惑,且看我如何審問這殺人的假和尚。”

民間故事:宋朝一知府,看了和尚一眼,破獲一起兇殺案

​接著張詠質問和尚道:“度牒上顯示你出家為僧已經七年了,對嗎?”“對!”和尚回答的很乾脆。張詠盯著和尚的額頭大笑說:“你還敢欺騙本官!你既然已經出家七年,為何額頭上有被頭巾勒出的痕跡?和尚怎麼會帶頭巾呢!”

和尚被張詠問得啞口無言,只好低頭認罪。原來和尚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他和一個和尚一起外出,半路見財起意殺了和尚。為了逃避罪責,此人奪了和尚的度牒,剃光頭髮,假扮成和尚的身份,沒想到還是被張詠識破了。假和尚最終被張詠判處死刑,真和尚沉冤得雪,眾人這才佩服張詠的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