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第二次磋商分歧“未解”

11月18日,日本和韓國經貿官員又奔赴去往瑞士日內瓦的路上,為的是出席19日日韓兩國在此地舉行的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第二輪局長磋商會議。19日的第二輪磋商會議進行了6個小時,韓方認為,雙方既有立場未變。9月11日,韓國政府就日本限制對韓出口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起申訴。具體來看,日本限制對韓出口高純度氟化氫、氟聚酰亞胺、光致抗蝕劑這三種半導體關鍵材料違反《關貿總協定》(GATT)和《貿易便利化協定》(TFA),限制三種材料技術轉讓有違《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TRIMS)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10月的日韓雙邊第一輪磋商未能取得任何成果。

日韓兩國自今年7月由於日本限制對韓出口半導體原材料而燃起的貿易戰一直未能平息。即使中間有雙方最強大的盟友——美國從中調停也不能倖免。在世界經濟增長下滑、全球債務創歷史峰值的背景下,尤其同樣以出口導向型經濟為主的日韓兩國為了爭奪存量市場的份額,只能兵戈相向,半導體行業的博弈只是其中一個典型領域,其它如造船業、石油化工、光學技術、汽車製造等方面都是日韓在經濟領域進行激烈競爭的戰場,目前兩國較勁已僵持了近五個月。

在經貿領域戰火風起雲湧時,日韓兩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也是高漲,韓國更是在全國掀起了抵制日貨的運動。首先受到衝擊的是日本著名品牌“優衣庫”,日本汽車也被殃及,10月份在韓國的日系車銷量同比下降58.4%,僅售出1977輛。另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韓國對日本貿易進出口赤字創16年新低,進口同比減少12.8%。

不過韓國在抵制日貨涉及的具體商品上,更多的是在韓國產品具有可替代性領域,比如服裝、汽車、旅遊、酒類等。但在不可替代性領域,受到抵制日貨運動的衝擊要小得多。

例如,韓國的護照芯片因為韓國自產的芯片質檢不合格不得不全用日本產的芯片,日本動漫在韓銷量也始終沒有受到抵制日貨影響。一名經營日本動漫產品店的店主表示,剛開始很擔心抵制日貨運動會影響到店裡的生意,但沒想到生意一直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在消費的一線,韓國年輕人群體的樂觀聲音也開始出現,韓國首都首爾的居酒屋生意在迅速回暖,如今又擠滿了韓國顧客。

同時日本也在放出緩和緊張氣氛的氫氣球,日本在韓日第二次雙邊協議之前,對此前進行出口限制的液體氟化氫發放了個別出口許可。除氟化氫,另外兩種產品氟聚酰亞胺和光刻膠分別在8月和9月也實現管制後首批出口。

對此,韓國官員認為基本上對韓日經貿緊張關係沒有太大的緩和作用,因為韓國向世貿組織起訴此次紛爭的主要目的是全部撤回日本的出口限制措施、恢復原狀。所以韓國官方仍在堅守底線:日本必須撤銷對韓限貿措施。10月底韓國總理李洛淵出訪日本參加天皇即位典禮之前,韓國外相康京和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韓日的前景和未來兩國關係的走向時,康京和的回答是:“(化解矛盾)路還很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