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軍師:用戰爭解決全球「分歧」,已成美國重要戰略選項

戰略場景觀察

風軍師:用戰爭解決全球“分歧”,已成美國重要戰略選項

鏡頭一:慘遭美國“關稅大棒”的各路盟友在失望過後,集中火力開啟了針對美國的“圍毆”模式。在這方面,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表現得猶為明顯。法國媒體形容,馬克龍怒了,發起對美國的“圍毆”,特朗普奮起回擊!這對昔日牽手抱抱又親親的好夥伴,在七國集團(G7)峰會前一天,“打”了起來。前往加拿大準備參加G7峰會的馬克龍,在當地時間7日,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一起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針對美國日前的“關稅大棒”,馬克龍比特魯多顯得更強硬,不僅指責美國的“孤立主義”與“霸權”,還呼籲G7其他6國做好“G6+1”的準備。當天,馬克龍還一連串地發了十多條推特,明裡暗裡針對美國,還說“沒有永遠的領導人”。在馬克龍發佈的這條推特之後,特朗普也發了一條推文:“請告訴總理特魯多和總統馬克龍,他們正在收取美國的大量關稅造成非貨幣壁壘。歐盟與美國的貿易順差為1510億美元,加拿大的政策讓我們的農民和其他人失去生計。期待明天見到他們”。話不投機半句多,一言不合就開嗆。在美國宣佈將對歐盟鋼鋁加徵關稅之前,馬克龍與特朗普打了一通非常“糟糕”的電話。之後,美國正式發起針對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等盟友的貿易戰,此舉引起馬克龍的強烈不滿。馬克龍與特朗普在推特上“互掐”了起來,火藥味十足,一時間鋪天蓋地的輿論都聚焦二人的矛盾上。

鏡頭二:本次G7峰會,結果正如我前幾天說得那樣,不歡而散。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失敗的歐洲之旅,決定了本次G7峰會不可能有一個好結果。內塔尼亞胡訪問歐洲,首先碰上了默克爾的這個硬釘子,德國沒有絲毫的妥協餘地,堅持不會退出伊核協議,甚至對於伊核協議的修改也表示不會支持。而法國總統馬克龍,本來說好的,可以有限度的修改伊核協議,這次也突然翻臉,站到了和默克爾同樣的立場。英國的態度也一樣。儘管英國正在進行脫歐行動,可是在伊核問題上,這一次卻毫不遲疑的站到了歐洲一邊,而不是選擇支持美國。這其實也不能怪英國,特朗普上臺一年多了,還沒有訪問過英國這個最鐵桿的盟友。當下好像是以色列成為美國的最鐵桿盟友了。但從吃醋這一方面來說,英國那也是滿滿的一大口山西老陳醋啊。更何況,退出伊核協議也的確不符合英國的利益。

風軍師:用戰爭解決全球“分歧”,已成美國重要戰略選項

鏡頭三:中美兩國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越來越大,這個地方有可能是南海。首先,有關南海發生戰爭的各種說法越來越多。當然,這些說法沒有一條來自於中國。因為按照中國主流“專家”、“學者”們的意見,中國今後將沒有任何戰爭,所有一切問題,特別是所有一切同美國的“分歧”,都能得到十分有效的“管控”,都能通過外交談判得到解決,通過戰略“合作”而實現“共贏”。所有一切關於南海可能發生戰爭的訊息完全都來自於海外。對此,比較積極和比較熱心的首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官方不斷渲染中美髮生戰爭澳大利亞怎麼辦的問題,結論是強調澳大利亞應該加強在軍事上的自主能力,併為中國與美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做好準備,儼然乎該課題已迫在眉睫、不容迴避一般。更有甚者,曾任軍隊高官的澳大利亞議員還公開叫囂說,除非發動全面戰爭,否則不能把中國趕出南海。因此,種種跡象表明,澳大利亞已經把包括南海衝突在內的中美戰爭當做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加以對待。他們不是、大概也不會拿這樣話題開玩笑。談論南海戰爭的還有菲律賓。來自菲律賓的消息比較混亂,一會兒是什麼“菲總統準備好為南海而戰”,一會兒又是什麼“菲律賓不會同中國打仗”,反反覆覆、念念叨叨,話題時不時地就扯到戰爭上來,難道菲律賓的那些人就那麼愛搞“無厘頭”,就那麼願意說一些“無的放矢”的廢話屁話嗎?談論南海戰爭最多的自然美國。近些年來,美國軍方高官不斷就這個話題發表各種危言聳聽的言論,美國太平洋總部司令甚至曾放出對中國已經做好“今夜開戰”的準備。這不會是在開玩笑。儘管中國主流“專家”、“學者”們對這樣的表態十分“淡定”,但筆者以為,這種表態足以證明,用一場戰爭來解決中美之間的“分歧”,已經成為美國一個重要的戰略設想與選項。

可以預見的前景

風軍師:用戰爭解決全球“分歧”,已成美國重要戰略選項

一、筆者認為美國已經在南海對中國下手

美國在戰略上對中國下手,在政治上對中國下手,在經濟上掐中國的軟肋,這已經都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為人們所忽視的是,美國武裝力量在南海也已經對中國下手了。在所謂“航行自由”的名義下,美國經常性地派軍艦飛機侵入南海島礁周邊中國的領海、領空,事實上已經突破了中國的軍事安全底線,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美軍所針對的不只是中國在南沙的那些“人造島”,而是把中國的西沙諸島也囊括在美國“航行自由”的航線之下。這是赤裸裸的戰略碰瓷,其挑釁與挑戰的蓄意昭然若揭。

二、美國企圖摧毀中國南海“人工島”絕非危言聳聽

美軍高官直接放話說美國有能力摧毀中國南海“人工島”。這是美國軍方有關南海問題最新最重要的立場表達,最近幾天的新聞媒體已經做了廣泛的報道。上述種種跡象都遠非“風起青萍之末”,而是滿滿的“山雨欲來風滿樓”了。有鑑於此,我們不得不設想,假如有朝一日美軍在南海對中國動手,以強大的軍事力量摧毀一、二箇中國的“人工島”,屆時中國該怎麼辦呢?應該承認,美軍完全具有這樣的能力。不管中國南海的“人工島”具有怎樣的防禦能力,也不管中國在南海具有怎樣的海空支援打擊力量,以美國的軍事力量水平,摧毀這樣的島嶼並不費力。須知,摧毀不同於佔領,只要使用一定數量的遠程攻擊武器,完全能夠將建好不久的島嶼打個百孔千瘡,然後揚長而去。如果美國這樣幹,進行這種軍事行動的肯定不只是美軍一家。夥同美軍並肩遂行這一軍事行動的可能還有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等,對此,這些國家都已經有了明確的宣示,理由自然都是捍衛“航行自由”,他們所打出的旗號也當然是“國際社會”。美國率領“國際社會”的聯軍,為了南海的“航行自由”,為亞太的和平,為了世界的和平,為了人類的繁榮,像當年“八國聯軍”那樣,對中國的“軍事擴張”與“侵略行徑”予以迎頭痛擊,這是多麼偉大、多麼正義的行動啊!所以的西方媒體及國際教科書都將毫無例外地這樣書寫(可憐的是,中國的媒體一直在營造美國盟友群起反對美國的假象)。

風軍師:用戰爭解決全球“分歧”,已成美國重要戰略選項

三、當用戰爭解決全球“分歧”已成美國重要戰略選項,中國怎麼辦呢?

如果因此進行軍事上的反擊,第一,取勝的希望不大,只能報復性地擴大沖突;第二,和平崛起的戰略設計面臨泡湯;其三,被美國拋棄的可能性很大,再想同美國“互信”、“合作”與“共贏”而不可得矣;如果捱打不還手,則信譽與威望的損失將不可估量,同樣也將有難堪之重。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命中註定”也!這將對“互信”的沉重一擊,這也將是對“合作”的無情摧殘。

最後筆者呼籲,用戰爭解決全球“分歧”,已成美國重要戰略選項(包括對其鐵桿盟友動武),中國人需摒棄幻想,時刻準備戰鬥,要以全新的戰略思維模式來武裝自身大腦!做美國打不敗的對手方能和平共處!(風軍師:2018年6月1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