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高教“窪地”,如今一飛沖天,這個城市名校資源媲美上海南京

前幾日,傳出消息,深圳將高水平籌建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等高校,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很多人覺得深圳的高等教育水平因此又上了一個臺階。

如果把時間往前推20年,深圳雖是全國知名的經濟發達地區,但高等教育水平卻與同為一線城市的北京、上海、廣州有很大差距。當年的深圳,拿得出手的高校只有一所——深圳大學。且那時的深圳大學,名氣一點也不大。

曾為高教“窪地”,如今一飛沖天,這個城市名校資源媲美上海南京

沒想到20年過去,曾經的高等教育“窪地”,如今一飛沖天,現在深圳的名校資源,不說可以與北京相媲美,卻完全可以與上海、南京相媲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深圳這些年究竟引進了哪些知名大學。

2001年,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成立;2014年,清華大學與伯克利加州大學、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依託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共同創建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2016年11月,深圳市政府與清華大學簽署協議,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的辦學基礎上,共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校區)。

2001年,北京大學與深圳市共建了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學深圳醫院;2016年8月,北京大學與深圳市在廣州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建北京大學深圳校區。

2002年,深圳引進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18年,以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為基礎設立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正式以獨立招生代碼招收本科生。

曾為高教“窪地”,如今一飛沖天,這個城市名校資源媲美上海南京

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深圳研究院成立;2016年,中國人民大學和深圳市簽署合作辦學備忘錄,在深圳研究院的基礎上創建深圳校區。

2012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批准籌建;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正式批准設立。

2013年,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先進技術學院揭牌成立;同年11月,深圳市與中國科學院簽署《深圳市人民政府 中國科學院在深合作辦學備忘錄》。雙方將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作建設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校區。

2015年,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成立;中山大學計劃在深圳校區佈局建設3至4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這些平臺面向學術最前沿、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將被建設成為同領域國際最高水平的平臺。

曾為高教“窪地”,如今一飛沖天,這個城市名校資源媲美上海南京

除以上高校外,還有一大批名校於2000年之後和深圳牽手,成立深圳研究院:廈門大學深圳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深圳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圳研究院,山東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浸會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大連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南開大學深圳研究院,武漢大學深圳研究院,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

浙江大學深圳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南大學深圳研究院,東南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深圳研究院。

粗略估算,近20年來,深圳至少引進了25所頂尖大學,這樣大的力度,國內恐怕沒有第二個城市能做到。

曾為高教“窪地”,如今一飛沖天,這個城市名校資源媲美上海南京

眾所周知,科技是城市發展的基石,而高校是“科技之源”,深圳使上全身的力氣提升城市高等教育水平,與深圳的經濟發展定位有很大關係。作為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必須有與之匹配的高教實力。也只有高等教育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深圳才有持續創新的動力,才能保持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才能讓“深圳速度”持續下去,才不愧“中國硅谷”的稱號。

深圳在高等教育上的大手筆投入,是當下很多城市大力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的一個縮影。我們發現,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正在向少數地區聚集。與此同時,優秀生源也正在向少數地區聚集,越來越多的高分考生選擇到發達地區求學。

這樣一來,教育資源分配的天平會不會傾斜得越來越厲害呢?這個問題大概得再過幾年才能得出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