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轉業士官,當地事業單位工勤崗,2019年安置,請問鄉鎮和縣直事業單位哪個更好?

天氣不錯44


古道鎧甲,軍旅二十餘載,基層、機關都經歷過,如今卸甲歸來,已整裝重新出發。

我是一名有著二十多年軍齡的轉業幹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的問題:16年轉業士官,當地事業單位工勤崗,2019年安置,請問鄉鎮和縣直事業單位哪個更好?

我的回答:毫不猶豫,堅決選擇縣直事業單位。

簡要分析如下:

一.工資待遇

根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中關於工資福利的規定;

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

其中基本工資包括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

崗位工資和在編人員所在的崗位類別和等級有關;

薪級工資和工作年限有關。

所以,就基本工資而言,不管你在什麼單位什麼崗位,只要崗位、級別、工齡相同,基本工資就相通。

但是基本工資僅僅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薪水的一部分而已。

津貼補貼和績效工資的分配就要根據不同行業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等因素。

其中績效工資由各地區、各部門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定,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制定績效工資分配的實施辦法。事業單位在上級主管部門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按照規範的分配程序和要求,採取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和辦法,自主決定本單位績效工資的分配。績效工資分配應以工作人員的實績和貢獻為依據,合理拉開差距。

津貼補貼包括一般性津貼補貼、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其中後兩項都是針對特定對象,一般性的津貼補貼就要國家根據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消費水準等因素來核定標準。

因此,就鄉鎮和縣直事業單位而言,後者的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顯然佔有優勢。

從這一點來看,必須選擇縣直事業單位。

二.發展空間

縣直事業單位最高可以相當於正科級,一般情況下是副科級。

而鄉鎮事業單位只能相當於股級。

尤其是按照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規定,

崗位類別、最高等級的設置同單位的架構有很大關係。

例如在廣東省,技術工一級、二級、三級崗位的總量佔工勤技能崗位總量的比例,全省總體控制目標為25%左右。其中,技術工一級、二級崗位的總量佔工勤技能崗位總量的比例,全省總體控制目標為5%左右。

因此,如果是在鄉鎮事業單位工勤崗,最高也就可能是三級,如果轉崗,最高也就是九級職員。

如果在縣直事業單位,工勤崗有可能達到二級,如果轉崗,最高可以達到八級職員。

從這一點來看,必須選擇縣直事業單位。

三.日常工作量

鄉鎮處於基本上處於行政級別鏈的最低端(村不算)

題主是士官轉業 在軍隊呆了16年

應該對部隊的日常相當的熟悉

機關一根針 基層萬條線

機關動動嘴 基層跑斷腿

上級機關的每一個文件精神、每一次會議內容、每一項的檢查、抽查、每一次的專題教育

最後都是機關嚴抓基層落實

想必題主在部隊時,經歷過不少類似的事情,同樣會有深刻的感受

轉業的地方後 同樣如此

鄉鎮機關工作人員少 創衛、維穩、扶貧、信訪、防火等等一些列工作都要鄉鎮領導通盤考慮。

996都可能是經常現象。

從這一點考慮,必須選擇縣直事業單位。

綜上工資待遇、前程發展、工作量三點來考慮,題主不必猶豫,堅決選擇縣直事業單位。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

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有所幫助!

古道鎧甲,軍旅二十餘載,基層、機關都經歷過,如今卸甲歸來,已整裝重新出發。


古道鎧甲


從個人角度看,建議你選擇縣直事業單位。我將從家庭、前途、收入這幾個方面為您做一下分析。

家庭

眾所周知鄉鎮工作是非常累的。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作為男性的轉業士官,維穩、包村、環境整治、扶貧等一系列工作一樣也少不了。本來鄉鎮男性就短缺,現在來了一個年富力強的還不使勁兒用?如果選擇鄉鎮,你就要有這樣一個心理準備:加班是常態,週末不休是常態。據我的瞭解,作為縣直事業單位,絕大部分都可以有一個正常的休息。這種狀態下,哪個單位可以兼顧家庭,一目瞭然。

前途

說句喪氣的話,作為工勤崗在哪裡工作都是一樣。2005年前後,各地工勤人員都不再聘幹,即使轉到管理崗也無法擔任實職領導,所以無論是選擇鄉鎮還是縣直事業單位,結果都差不多,找機會聘為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才是王道。

收入

無論選擇鄉鎮還是縣直事業單位,工資幾乎相同,但鄉鎮可能會有每月幾百元的鄉鎮補貼,不過真的被分配到一個比較偏遠的鄉鎮,這幾百元的鄉鎮補貼還不夠你來回開車的油錢,從這點上來看鄉鎮也並沒有多大優勢。

當然縣直事業單位還有一些其他的優勢,如離家近、接觸人面廣等,這裡就不一一贅述,希望我的建議能給你一點參考。


機關工作實用技能


12年的轉業士官,肯定是按工勤編制安置的,但16年的轉業士官,已經可以按照幹部身份安置了。如果還是按工勤崗位安置,可見在部隊的時候,沒有考什麼文憑,這是比較可惜的一件事。16年的轉業士官,不僅可以按幹部安置,還可以安置到黨政機關或者參公事業單位,這和12年士官有質的區別。

如果是安置到事業單位,當然是縣直更好。鄉鎮雖然有鄉鎮補貼,工資可能比縣上高個幾百塊錢,但鄉鎮工作繁忙,交通不便,工作和生活環境也比不上縣城。即使是在鄉鎮工作,家肯定也是在縣城安頓的,每天花在交通上的費用,遠遠比在鄉鎮工作補貼的錢多。再說了,鄉鎮的事業單位多半是副科級,縣直的事業單位多半是正科級,發展前途方面肯定是縣直更好。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管理,或者將來實行聘用制管理,工勤人員符合條件也可以競聘在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上班,按幹部身份對待,在縣直顯然更有發展前途。

另外,從家庭方面考慮,也是縣直更好一些。16年士官,肯定已經成家立業,在縣城工作,工作之餘可以照顧家庭,子女上學也肯定是縣城學校教學質量更好一些,鄉鎮無論是在教學設施還是師資力量上,都沒有辦法和縣城學校比。平時有個頭疼腦熱的,縣城的醫療條件肯定也比鄉鎮要好。工作時間之外,休閒娛樂肯定也是縣城更豐富一些。


公事吧


當然是地方黨,政,組織部門的工作好,一般軍隊回到地方是按照職務,一,二,三等功及兵齡安排。另外一種是技術兵,政工口,公,檢,法等。軍委工作部及國家軍人退役事務部己經下發放相關政策文件。規定地方有一些企業,公司,事業面臨破產與倒閉單位。一律不準安置退役軍人工作!👮👮👮


用戶95698201318


兩者其實還是有一定區別的,一般情況下鄉鎮更為忙碌一些,事業單位可能更穩定些,不過也要看具體崗位。

1.在鄉鎮應該說就是在基層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公務員的工作壓力相對較大,因為很多政策都要靠這一級去具體抓落實,所以工作任務會相對重一些。我記得有一本書叫侯衛東官場筆記,裡面寫的侯衛東一開始就是被分到了鄉鎮基層,開始的時候啥都幹,計劃生育、維護秩序、盯梢等等,所以很不容易。

2.縣直事業單位,工作地點在縣城,各方面的保障條件肯定要比鄉鎮好一些,如果生活基礎都在縣城,那事業單位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能兼顧工作和家庭。但是事業單位也面臨改革,後續的發展充滿很多不確定性。

3.如何選擇我覺得一個是看自己的生活基礎傾向於在哪兒,一般情況下縣城裡面從孩子教育、醫療等方面都還是有優勢的,而鄉鎮這方面整體上是有差距的;另一方面,看未來的發展,有的鄉鎮未來發展還是很有前景的,而且現在有農村戶口比城鎮戶口也是有不少優惠條件的,涉及到宅基地、拆遷等方面的問題,農村戶口可是更厲害,另外目前扶貧、三農方面上面扶持力度還是比較大的,如果在鄉鎮裡面有一些特色項目,回去之後結合實際如果能夠作為一番,也是可以考慮的。


起步一二一


三百六十行,一行又一行,現在的行業太多了,幹一行,講一行,萬萬不抵老本行。為了名,投政治;為了錢,去經商。總之,幹什麼行業,都要盡心盡力去幹,幹出一番成績,幹出一堆收穫(貨)。


用戶5370893633


縣直事業單位更好。一方面事業單位工勤編,無法走職務晉升途徑,那麼選擇縣直單位,職稱職數多,容易評聘職稱。另一方面,鄉鎮作為基層政府,直接承辦上級交辦各項工作,任務重事情多,加班加點是常態,不利於家庭和諧。


Hualala


從工作視野,家庭生活,孩子教育綜合選擇,應該縣直更好,從年齡比較,去鄉鎮更沒優勢吧。


君弈80後


合適的最好!好比穿鞋子,擠不擠腳只有自己知道!你要跳出圈子外面來看!不能只盯著一點不放,無遠慮必憂


北鎮市標兵自媒體


去哪都是相對性的,去鄉鎮,就是忙而雜。去事業單位工勤,一是最低等,二是面臨機構改革,工勤還得轉崗,特別麻煩。我覺得應該去鄉鎮,忙而充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