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距我的老村東頭六節地遠,有一條不太寬的河流——叫漂河。它是呼蘭和巴彥的界河,河西是呼蘭,河東是巴彥。呼蘭東部沒有大鎮,老百姓買東西都去巴彥縣的西集鎮。去西集鎮必須要過漂河,河上沒有橋,只有一條石頭土壩可通行。

漂河東面是巴彥縣的少陵山和驛馬山。小的時候沒有看見過高山,認為這兩座山就是最高,最雄偉的山了。少陵山去的時候較多,去西集鎮買東西經常路過。驛馬山去的時候相對少一些。

聽老輩的人講:這兩座山,傳說是當年楊二郎挑擔子經過此處,楊二郎走累了,放下擔子歇腳,便有了這兩座山。驛馬山的傳說最多,越傳越神奇。在驛馬山的北山坡上,垂直聳立著一塊巨大的門形石板,石板四周有門框,門與框間有縫隙,門高一丈多,門前有石桌石凳,桌上有棋盤……傳說是神仙下棋用過的。有的人說石門裡面是洪水,打開後會淹沒整個呼蘭。所以小時候我們這些孩子們都怕石門打開。還有的人說石門裡面有金馬駒,於是我又常常盼著石門那一天在我去的時候,能突然打開,有小金馬駒從中竄出來,我家就不用過窮日子了。可是,到我離開家鄉,直到現在,石門也沒打開,也沒發大水,也沒跑出金馬駒。也有的人說,有人讓一個石匠鑿過這個石門,當石杵鑿下一個石塊,第二天早上又長平了,恢復原來的面貌了。後來石匠的眼睛也被崩瞎了,從此再也沒人敢動他了。當然,這只是傳說。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參加工作以後,我幾次去巴彥、木蘭、通河等縣,凡是方便的時候,我都要去驛馬山上看看。驛馬山,變化很快,幾乎一年一個樣。如今,已經成為了旅遊景點,風景秀麗,山石鬼斧神工,古樹偉岸蒼勁,處處峰巒疊翠,遊人絡繹不絕。來到驛馬山不僅能欣賞到優美的山林風光,而且還能拾到一串串古老的傳說。

驛馬山的主峰是鷹嘴砬子。沿鷹嘴砬子向西行走,可見一斷崖。此崖高5米,崖面直立,斷崖左右及上方均有直線裂縫,下方被土石掩蓋。從遠處眺望,其形如門,因此被稱為“石門”。也就是我小時候見過的石門。在石門的前面,有一塊為長方形、高約一米,形如床鋪的巨石,石板的上面散落著些許小石,排列有序,如同棋局;巨石兩側各有一個石凳似的石塊。傳說這石門裡面的石洞,曾是兩位天外仙人來此居住的地方,石門外的石桌和石凳則是兩位仙人下棋用的棋盤和坐凳。兩位仙人之所以常在石門前下棋,是因為他們牽來了一匹金馬駒,還馱來了一些金豆子,本意是想把金豆子送給山下的窮苦人,讓他們當種子用,春種秋收不再捱餓受窮。可是來到此地一看,山下的土地都被惡霸地主霸佔了,於是就把金馬駒牽到石洞中,讓它拉石磨磨金豆子,仙人則常在洞外下棋飲酒為樂,有時還放牧金馬駒於驛馬山的山花綠野間,所以人們常看見金馬駒的身影。現在,“驛馬仙弈”已被列為巴彥“十大天然奇景”之一。

驛馬山的另一天然奇景,在“一線天”處再西行約兩公里,有一石壁,石壁旁邊長有兩棵形狀特異的大樹,被稱為“情侶樹”。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青年男女因不滿父母的包辦婚姻而結伴“私奔”,來到了驛馬山上。有一天,正當這對青年男女以山花為媒,以綠樹為屏,以山泉為酒,就要舉行婚禮時,突然從山下傳來了叫喊聲和鑼鼓聲,兩人朝山下一望,發現竟是女方原來婆家的一群人“搶親”來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對情人,含著熱淚結拜為恩愛夫妻,然後同時吞刃自盡。到了第二年春天,在這對夫妻自盡的地方,竟神奇地長出兩棵長青樹,而且互相盤繞在一起,就像是一對棒打不散的鴛鴦一樣,永遠的相互擁著。

朋友,請您走出喧囂城市,去我的老家驛馬山去看看吧!這裡不但山美,水美,人也純僕善良,上山看風景,下山吃農家飯,也許金馬駒下山,你抱回來,是多麼愜意啊!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散文:一座山——牽腸掛肚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