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會、福建商會、廣東商會,那些成功的商會有何共同點?

商會,是商人聚匯地,是商人在外打拼的“孃家”

,也是商人與商人之間抱團取暖、共謀發展的地方。

那麼,商會要做大做強,如何發揮平臺作用,凝聚人心,傳遞正能量,從而取得快速發展呢?

浙江商會、福建商會、廣東商會,那些成功的商會有何共同點?

01



辦商會首先要有大局意識

雖說商會不具有政府的行政職能,也沒有從政議政要務,但辦商會首先要有大局意識。具體說來就是要講政治,心中有大局,要自覺服從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自覺接受有關職能部門監管,同時要站在經濟發展全局去思考問題,站在扶持當地經濟發展或行業發展的高度去更新商會發展理念,站在幫助會員用足用活政策的高度去探索為會員服務的新路子。而一旦離開這個大局,商會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就會變成空中樓閣。

02

商會要牢固樹立發展意識

有人發展是硬道理。商會要做大做強,發展是第一要務。那麼,商會如何取得快速健康發展呢?首先是規劃要先行。商會要根據自身工作實際,制定近、中、長期發展規劃,切忌盲目發展,幹到哪算到哪。其次是發展思路要清晰,商會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定一條適合自身發展之路。再是發展要務實。商會發展有了明確目標和思路,著重在於抓實。商會秘書處要根據工作任務和規劃要求,分解責任,量化標準,限時落實。

03

商會決策機構要有民主意識

商會,是一個非盈利性的民間組織,而不是某一家企業,某一個企業傢俬人辦公場所,更不是個人說了算的地方。因為在有的私營企業,老闆一人說了算,自覺不自覺養成了老大意識,而辦商會(協會)則有所不同,不能一人說了算,需要發揚民主、廣集會員智慧、科學慎重決策。因此,事關商會工作的大事、難事都需要經過商會決策機構討論決定

。凡經過商會決策程序上所決定的事就一定要執行。

04



商會會員之間要有團結意識

商會,是商人聚匯地,是商人在外打拼的“孃家”,也是商人與商人之間抱團取暖、共謀發展的地方。商會會員從不同行業走到一起來了,長時間的相互接觸瞭解,個人感情方面避免不了親與疏,遠與近,這些都很正常,但絕不允許受利益驅使拉山頭、搞小團體、拉幫結派,必須要有廣納百川、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情懷。事實上,也只有這種能容人容事的大胸懷、大格局,大家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為商會、行業的發展獻計獻策,盡心盡責。

05

商會負責人要有奉獻意識

商會負責人往往是某一個行業的龍頭、引航者,他們一旦當上商會負責人不僅要出錢,還要拿出時間來研究參與商會的具體工作。特別是事關商會發展的重要工作,更需要細心謀劃。與此同時,商會負責人要強化幫扶意識,大老闆幫小老闆,經濟實力強的扶持經濟實力弱的共同發展,再是老闆之間的強強聯合,實現雙贏多贏,既是辦商會的初衷和目的,也是貫穿商會發展始終的一項主要工作。

06

商會運作要有規範意識

新時期商會工作所發揮的作用愈來愈重要,商會工作涵蓋面廣,事情繁雜,有的還很特殊,處理起來涉及到許多方面。這就要求商會秘書處要按商會章程操作。會長、秘書長必須對商會章程熟悉,且在章程框架下行動。如商會選舉、經營範圍、會費的收繳等,必須遵循章程。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尤其是人事、財務管理制度,達到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的目的,同時要本著節儉辦商會的原則,管好賬理好財,讓有限的會費維持好商會的正常運轉。

07

商會日常工作要強化宣傳意識

商會成立的目的是什麼?具體做了哪些事?會員必須知道。只有通過一定的宣傳渠道,讓會員瞭解你商會在踏踏實實做事、謀事,商會的工作才能得到會員認可。否則,宣傳工作不到位,會員不瞭解實情,對商會工作不冷不熱,甚至漠不關心,商會人氣上不來,也就難以發展壯大。

08

商會自身發展要有品牌意識

商會既有共性的東西,如為全體會員服好務,維護行業合法權益等,又有個性的東西,要實行企業化運作,必須要有差異化,要有自己獨特的東西,要圍繞特色來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過去的晉商、徽商、閩商、浙商等久負盛名,如今駐長沙的邵陽、溫州、福建等商會,均因有自己的品牌特色,才取得了良好發展。

09

商會辦事機構要強化服務意識

為會員單位服好務是商會最基本的職能。商會為會員服務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服務理念,拓寬服務範圍,抓實服務內容,讓全體會員感受到商會在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充分發揮了橋樑和紐帶的作用,達到了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大家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真正有“孃家”的溫暖,與此同時,商會對會員的合理訴求要積極向政府機關及職能部門及時反映,尋求解決辦法,必要時要藉助法律顧問團隊力量,切實維護好會員合法權益。這樣的商會才能有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10

商會要有敢於擔當的責任意識

隨著政府管理職能不斷轉換,小政府大社會格局日趨顯現,商會不僅要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管理職能,而且

商會要擔負起社會責任這個擔子。大家知道,商會老闆,是先富起來的改革者,也是時代受益者,他們隨著自身企業不斷髮展壯大,強烈意識到要感恩時代,回報社會。商會組織要順應他們的意願和要求,引導他們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如在搶險救災、捐資修橋鋪路、扶困助學方面,讓他們當好突擊隊,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做到上為政府解憂,下為百姓造福,從而不斷提升商會社會形象以及知名度和美譽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