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傅若清:《祖國》將有續集,主旋律電影遵循“12字方針”

今年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後簡稱為“祖國”)一炮走紅,也將總出品人傅若清,推至臺前。

《祖國》是去年年底中宣部電影局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華誕策劃的影片,由華夏電影主出品,黃建新總製片,陳凱歌總導演,張一白總策劃,陳凱歌、張一白、管虎、徐崢、甯浩、薛曉璐、文牧野等七位導演聯合執導。影片上映40天收穫超29億票房,達到集錦影片史無前例的好成績。

獨家對話傅若清:《祖國》將有續集,主旋律電影遵循“12字方針”

傅若清時任華夏電影董事長,是《祖國》項目幕後重要的操盤手之一。今年9月26日,傅若清當選中影股份第二屆董事會副董事長、總經理,成為同時兼任中影、華夏兩家電影國家隊的領導。

傅若清與中影其實頗有淵源。自2007年起,他便進入中影集團任職公司董事、副總經理;2011年成為中國電影董事、副總經理;2014年,進入華夏任董事長。

他曾主導建設過懷柔後期基地,也曾參與開發創立過“中國巨幕”,還在執掌華夏期間,參與投資出品了《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十八洞村》等影片,但這些年來鮮少對外發聲,出現在公眾面前。

獨家對話傅若清:《祖國》將有續集,主旋律電影遵循“12字方針”

11月17日,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在由國家電影局主辦的第五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見到傅若清時,他的手機上還貼著《祖國》的衍生貼紙,與前來參會的新導演們相談甚歡。

他告訴我們,自己最近依然在參加各種活動,希望把《祖國》帶到更多觀眾面前,他還笑稱,其實自己起初對影片票房的預期在10億元左右。

除此以外,上個月電影《雙子殺手》北京首映禮上,傅若清出現在映後導演對談環節,我們才知道,原來華夏還在主推支持120幀、4K、3D放映格式的CINITY影院系統。而且,這個初現江湖的系統背後,有著更大的願景與規劃。

獨家對話傅若清:《祖國》將有續集,主旋律電影遵循“12字方針”

電影行業國家隊,正在對行業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推動力。

覆盤《祖國》:抖音矩陣式營銷,整合了互聯網時代的所有資源

娛樂資本論:聽說您對《祖國》的票房預期,最初只有10億元?

傅若清:是我要求他們必須達到10億元,其實我自己的預期沒有那麼高,因為劇本剛出來時,我沒感覺有這麼好的狀態,我曾經說努力做到15個億已經很不錯了。

影片拍完後,看到整體的呈現效果,我們很有信心能夠超過10億。我當時要求要壓住製作成本,控制好宣發成本。其實設立10億的目標,我們也是想在影片取得社會效益後也能收穫一定的經濟效益。

娛樂資本論:所以做這部影片,華夏追求的第一位是社會效益,第二位才是經濟效益麼?

傅若清:

第二位應該是口碑和觀影人次,第三位才是經濟收益。

娛樂資本論:最終超出預期的原因是什麼?

傅若清:毫不誇張的說,有一半的票房貢獻,來自於國家創造的一個70週年的氛圍,閱兵、國慶遊行、演出等等,所有的這些東西,孕育了濃濃的愛國熱情,也給電影做了非常好的鋪墊。我們只是把一個好電影嵌入到了整體的大活動裡面去。

一開始我們對製作這種集錦電影,老實講,真的沒有信心。把這七個各具風格的導演,拍攝七個橫跨七十年的故事,我們覺得它很難出色完整的呈現。

你們看到的是一個片子,在我腦子裡這是七個影片的整體統籌,因為七個導演每個都是傑出的導演,都有傑出的團隊,他們都有傑出的想法來解除銜接上的磨合困難。

其實我最感動的是大家協同團結,都努力把片子做好的情懷。其實用什麼形式來串這七個片子,那時候已經來不及想,先拍下來再說。

初期拍攝的時候,凱歌導演要求每一個導演一定要傳達最質樸的情感,最淋漓盡致的把這種感情傳達出來。我們當初為影片制定了一個十二字方針——歷史瞬間、全民記憶、迎頭相撞。

其中的“迎頭相撞”就是,這種情感,要把小人物的經歷“撞”進歷史大事件、時代和社會大背景中。

獨家對話傅若清:《祖國》將有續集,主旋律電影遵循“12字方針”

其實這樣表達出來了,雖然人物不同,時代背景也不同,但是我沒有聽到有觀眾在說這七個故事不協調,大家說的更多的是哪個導演的段落他更喜歡。

後期我們創作和製片團隊來複盤這個事的時候,認為把控好內在情感來串聯故事,可能比用物理的方式去串,更好。

娛樂資本論:七位導演中,您覺得誰拍的最符合最初的創作預期?誰拍的超出預期?

傅若清:這七個導演都符合了當初的預期,也都超出預期。

娛樂資本論:現在主旋律電影越來越多,您覺得創作和宣傳中有哪些要點?

傅若清:創作的要點其實還是你要站在觀眾的角度去做,而不是隻站在創作人的角度去創作。

我們得打破以前“我拍我的,你看你的”的常規,你得從觀眾的視角切入進去,我們管這個叫“共情”,只有共情才能達到最後的共賞。

其實我覺得這次宣發對我來說有特別大的收穫,也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整合工作。

以前我們做的宣發程式化的東西多一點,做版做盤發下去,然後配秘鑰,協調排片發行。這次發行的點睛之筆,就是28號點映要排多少場、要保證一個怎樣的上座率,來激起觀眾想看這部影片的慾望。

宣傳上我們這次做了一個大整合,整合了互聯網時代的所有資源。這是原來我們做電影宣發不太具備的,或者說相當欠缺的,比如這次抖音矩陣式的使用,原來我們不會太認真的去琢磨,但是這次都做了極大的開發。

另外,主旋律影片特別重要的是上宣,像人民日報、央視網、紫光閣、共青團這些媒體,因為它們很多時候是能給主旋律定調。

比如王菲唱的《我和我的祖國》,用流行唱法來編唱經典紅歌,那麼帶來的肯定是方方面面不同的聲音。但是上宣的宣傳能夠從正面給你定義好,這就出不了簍子了,它能夠扭轉一些雜音。

《祖國》會有續集,可能會聚焦好的陌生人

娛樂資本論:聽說《祖國》未來還會有續集,還是會用這樣的集錦形式麼?

傅若清:其實續集我們也沒想好,按我個人的理解,應該不會完全複製《祖國》,但是我們會借鑑它裡面的東西來打造出不同的影片。

我覺得可以沿用的東西:

一個是影片的主線和紐帶一定要清晰;

還要有協調的組合,比如第二部可能是五個導演拍一個故事,也可能是五個故事由一個導演執導,這種形式是多樣的。

但是內核不變,就是普通個體與國家的情感連接和時代中的情感撞擊。

續集中,我們可能會聚焦於好的陌生人。像有媒體報道過老太太當街摔倒,反倒敲詐攙扶她的人,使得人們不敢去扶老太太,這類關於社會冷漠的新聞其實不是主流,陌生人之間也有很多好的東西。

我不知道你們聽過一個新聞麼?有個聾啞的小女孩,做了一個跟大腦連接的電子耳蝸,有天她在大街上弄丟了這個耳蝸,要是超過12個小時找不回來,她就要去醫院重新開顱安裝新的耳蝸。分秒必爭,結果所有的陌生人都在通過發朋友圈之類的方式幫忙找,最後給找回來了。

你有一個非常和睦的國家才可能有這樣的民風,我們想通過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展現時代。

娛樂資本論:華夏之前主要做發行,很少做製片,這次主導出品這部影片的契機是什麼?

傅若清:一方面,你沒有好的作品,就永遠沒有好的發行。比如說這部影片如果不是我們自己出品製片的,很可能發行團隊就不會選擇華夏。

另一方面,我們有強烈的創作好影片的動力。華夏已經有16年左右的歷史,完全有能力去開發自己的電影項目,正好這次也能借著70週年的契機。

而且,華夏作為央企,整合資源的能力更強,像這次《祖國》有奧運、空軍、核工業、應急部隊等等,我們在中宣部的支持下,整合資源也會更容易。

獨家對話傅若清:《祖國》將有續集,主旋律電影遵循“12字方針”

Cinity系統的價格比其他高端系統更具優勢,是由中國主導的新的電影技術標準

娛樂資本論:我們很關注華夏主推的Cinity系統。之前我們聽說《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後,您立馬去了李安在美國的工作室。那次的經歷是怎樣的?

傅若清:關於Cinity,從根本說,還是對於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期待與踐行。

我在中影的時候管過很長時間的電影院和院線,我一直都說電影院是電影的最終產品呈現的地方,但現在的放映條件,沒有真正對得起創作者們辛苦創作出來的好影片。

我們就是出於這麼一個樸素的初衷,想要改變影院。

在中影懷柔後期基地,我們看到所有創作的影片在銀幕上都呈現的很棒,但是一到影院,整個感覺就不行了,與後期製作銀幕差距太大了。所以我說,任何電影人都必須要做一件事,就是去捍衛電影作為最高級的視聽藝術產品的地位。

而且,現在流媒體這麼多,手機、電腦、互聯網技術不斷升級,完全可以取代影院的影音功能。如果我們的影院不能展現出影片的魅力,那我們還怎麼讓大家進影院呢?所以我們影院呈現出來的東西,要讓大家覺得值得,除了儀式感之外,品質一定是最好的。

如果是120幀的話,由於巨大的數據量,是不可能在線播放的,只能是本地播映,你就必須到影院來。然後我再創造影院的舒適度,調整座椅環境等,整體達到一個讓你覺得最好的視聽體驗。

娛樂資本論:但現在是影視和資本寒冬,您怎麼說服影院去更新放映系統?

傅若清:很多人說到了影視寒冬,是因為打破了原來固有的一些利益主體,有可能某些資本的熱度沒有以前高。因為資本是逐利的狀態,如果一個行業強調規範發展,或者說平穩發展,就會減少盲目投資和熱錢。電影從2003年以來每年以35%的增長率發展,肯定什麼錢都會往這走,出現逐利浮躁的形態。

所以我覺得現在是行業平穩後,資本也會平穩的匹配。我聽到的是,比如現在春節檔上映的七個重點影片,很多人都想投這些片子,好影片並不缺乏投資者。只是好題材和影片類型進入了摸索期。

對於Cinity的投入,曾經有人說,影片充足的話,幾部戲就能把裝這個系統的成本賺回來,因為我們這個設備價格極具優勢。

娛樂資本論:您覺得CINITY影院系統未來會代替其他主流高端系統麼?

傅若清:好萊塢900多位電影人在《雙子殺手》美國的首映禮上,都認為Cinity的呈現要好過其他的系統的,Cininy在3D影片的呈現上目前是最高等級。

獨家對話傅若清:《祖國》將有續集,主旋律電影遵循“12字方針”

未來我們願意與其他系統之間的合作,比如Cinity (by 中國巨幕)。

我做這個高格式系統的初衷,其實就是想大踏步的提升放映質量,讓觀眾獲得最好的觀影體驗。

娛樂資本論:我們聽到一種聲音,把CINITY影院系統與5G技術相提並論,認為這是中國主導的新的電影技術標準,希望能在全球推廣。

傅若清:我們確實有這樣的想法在,現在還沒有大面積推廣,因為想要等技術更完善一些,再把更成熟的產品推廣到全世界。

你們現在看到的是CINITY1.0的版本,隨著兩個月的時間,年底我們可能會更新到3.0版本,無論是軟件版本還是硬件上的技術調整,我們都要把它打造的更完善。

所以我在整合完了所有東西后,大概在明年上半年,我們會全面推進,首先是美國。

我們這個系統的國際視野其實從名字你就知道,我們先起的英文名字,這是由我們美國的技術人員、觀眾和電影人共同探討,幾經測試創造的。CINITY內涵的可以是Cinema Infinity,也可以是China Infinity。

中文名“影無限”到現在還沒開始推廣。

《中國女排》《阿凡達2》也嘗試高幀率拍攝

娛樂資本論:聽說CINITY影院系統是由華夏、美國科視共同開發的,三方的角色分別是什麼?

傅若清:CINITY影院系統中播放器部分是我們和GDC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共同研發的。科視是我們放映機的定製供應商,他們排他性的提供符合我們要求的設備。

娛樂資本論:未來華夏會怎樣推廣這個系統?

傅若清:我們要把CINITY分類推進,創作一個極致的電影觀賞體驗。

未來CINITY會變成一個大體系,不僅是120幀,也可以是48、60、96幀,未來會有一個階梯的選項。對CINITY影院系統的硬性要求還要有高亮度、廣色域、高對比度和沉浸音。

理想狀態是,CINITY最普通的版本可以取代現在的影院放映系統,讓觀眾形成高品質的觀影習慣。這將會迭代原來的產業鏈。

娛樂資本論:我們在推廣CINITY影院系統時會有補貼麼?

傅若清:直接的資金補貼沒有。我們會給一些物料和衍生品,在品牌宣傳上給影院支持,另外提供優質優惠的技術保障,我們幾乎首周都有駐場人員去排除可能出現的問題。

娛樂資本論:現在用高幀率拍攝的好萊塢和國內導演有哪些?

傅若清:現在就是《中國女排》,是用48幀為主進行拍攝。由於影片運動的鏡頭比較多,製作週期又不長,如果全程用高幀率拍攝,製作費成本和週期都不允許,未來後期也不一定用48幀做處理,所以不能完全說是高幀率拍攝的作品。國外的話,《阿凡達2》好像是用48幀以上的幀率進行拍攝。

獨家對話傅若清:《祖國》將有續集,主旋律電影遵循“12字方針”

這項技術的阻礙就是成本和週期。用這個技術一定會增加數據量,在後期做特效和渲染時時間就會拉長,又會增加成本。

假如現有放映設備可以支持120幀,導演在拍攝過程中又能控制好週期和成本,我相信沒有一個導演不願意用。

未來李安導演還會幫助我們做一些培訓,帶一些年輕導演和創作者,讓他們知道120幀怎麼實際拍攝,讓他們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