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球”智慧 行大國之交——哈佛“中國通”談中美關係

新華社美國波士頓11月18日電 題:以“小球”智慧 行大國之交——哈佛“中國通”談中美關係

以“小球”智慧 行大国之交——哈佛“中国通”谈中美关系

10月8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國際政治學者、“軟實力”和“巧實力”概念的首創者約瑟夫·奈教授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謝鍔 攝

一名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應能準確判斷對手實力、從容接發球,並且無論勝負,均與對手握手。

談及48年前為中美關係破冰的“乒乓外交”,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國際政治學者、“軟實力”和“巧實力”概念的首創者約瑟夫·奈教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是時候琢磨一下“小球”的智慧了,當前中美兩個大國的相處之道,恰如乒乓球的競賽規則。

約瑟夫·奈說:“就好像中美在打乒乓球,有時候中國勝,有時候美國勝。但只要一場比賽打完,雙方握個手,還能愉快地開始下一場比賽,那麼比賽打多了,中美兩國就都會有進步,都會越來越好。”

在他看來,中美之間的競合關係,一是要競爭有度以防因誤判導致劇烈衝突;二是在一些領域繼續保持緊密合作。

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和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也認同約瑟夫·奈的觀點。三位“中國通”表示,當前白宮對中國及美中關係存在戰略誤判,應當拋棄冷戰思維,迴歸理性行動。

以“小球”智慧 行大国之交——哈佛“中国通”谈中美关系

10月8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右)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郭沛然 攝

——主張對華強硬不是“共識”

今年7月,在美國的上百名專家學者及政商界人士發表了一封題為“中國不是敵人”的公開信。此信發表後,不斷有知名人士繼續簽名以示支持,新增名單上包括美國前副總統沃爾特·蒙代爾。

公開信說,美國將中國視為敵人並試圖讓中國與全球經濟脫鉤的做法,將損害美國的國際角色與聲譽,也會損害世界各國的經濟利益;美國不可能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大幅減緩中國發展的步伐;對於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領導者的恐懼被誇大了。

參與執筆的傅高義說,這封信沒有得到白宮的任何回覆,但簽名數量翻了一倍,實為更有力的回覆。在他看來,當前華盛頓一些政客對中國知之甚少,既不關心事實細節,也不願意瞭解中國正在發生什麼。

以“小球”智慧 行大国之交——哈佛“中国通”谈中美关系

10月8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教授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謝鍔 攝

89歲的傅高義自1961年開始研究中國,20世紀80年代後每年至少去中國一次,退休後傾注十年心血完成《鄧小平時代》一書,深入瞭解並時刻關注中國。在他看來,“華盛頓宣揚的是,美國已有一種共識,即應當對中國更強硬。但這封公開信卻表明,所謂的共識並不存在”。

“我們很多人依然認為,應當與中國和睦相處,並想方設法與中國合作,”傅高義說,“試圖切斷中美之間聯繫的一些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作為加拿大籍中國社會史專家,宋怡明也認為,讓中國與全球經濟脫鉤“實在是再糟糕不過的想法”,“政治上說不通,經濟上也說不通。至於美國與中國脫鉤,也是毫無可能,代價將不可估量”。

英國智庫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若與中國經濟脫鉤,西方其他主要發達國家並不會追隨美國。

以“小球”智慧 行大国之交——哈佛“中国通”谈中美关系

8月11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折扣商品展”上,一名參展商展示中國製造的服裝。新華社記者 李穎 攝

——中美利益早已深度融合

談及中國是否佔了美國的便宜,宋怡明反問道:“如果中國佔了美國便宜,美國為什麼還要和中國做生意?既然美國公司還在籤合同,就說明它們知道利大於弊。”他認為,美國一直是中國發展的受益方,特別是美國老百姓得到很多實惠。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一份報告顯示,97%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與中國做生意是盈利的。此外,中美貿易每年為美國典型家庭節省850美元的開支;2009年至2018年間,僅美國對華出口就支撐了逾11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

約瑟夫·奈指出,美國一些政客誇大對中國發展的恐慌,甚至宣揚“新冷戰”,是非常危險的,事實上中美之間並非“你死我活”,雙方利益早已深度融合。

以“小球”智慧 行大国之交——哈佛“中国通”谈中美关系

9月20日,在北京王府井蘋果專賣店,工作人員為顧客介紹最新上市的蘋果手機。當日,新一代iPhone 11系列蘋果手機、Apple Watch Series 5智能手錶等產品在中國上市銷售。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美國政府必須接受,中美縱然制度不同,也要和平相處。”約瑟夫·奈同時表示,白宮有些人聲稱“中國將取代美國”,實屬誇大其詞。

9月下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中提到,中國無意挑戰美國,也不想取代美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9月在紐約演講時說,中國沒有稱王稱霸的基因,也無意在國際舞臺上玩什麼“權力的遊戲”。

以“小球”智慧 行大国之交——哈佛“中国通”谈中美关系

10月16日,在美國艾奧瓦州一家奶牛場裡,工人為乳牛擠奶。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中美之間始終同大於異

傅高義說:“中國經歷了巨大發展變化,還將繼續經歷巨大的發展變化。”

短短70年裡,中國從一窮二白,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經濟發展引擎、創新推動者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參與者。

如今的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成長最快的中等收入群體;中國人購買了大量的智能手機、品牌服裝和新款汽車;中國電影屏幕總數已超過美國,2018年也是全球票房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連續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地位,2018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近1.5億人次……

以“小球”智慧 行大国之交——哈佛“中国通”谈中美关系

2017年4月6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來自休斯敦獨立學區的小學生在第十屆全美中文大會開幕式上朗誦唐詩《相思》。新華社發(鍾佳攝)

談及這些不同側面的發展成果,宋怡明十分感慨。“人們總是很容易忘記中國原來的樣子。我也只有翻出老照片,才能深刻體會到,中國人是多麼了不起。”他說。

接受採訪的“中國通”們一致認為,面對中國的快速發展,美國最需要接受、適應和妥善應對。儘管雙方有種種分歧,但中美之間始終同大於異,放眼長遠,共存與合作是大勢。

事實上,就在10月,中美雙方在華盛頓舉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爭端解決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並同意共同朝最終達成協議的方向努力。此後,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多次通話,保持密切交流。

以“小球”智慧 行大国之交——哈佛“中国通”谈中美关系

4月25日,在美國艾奧瓦州卡斯縣大西洋鎮,一臺播種機在農場進行作業。新華社發

——中美關係未來依然樂觀

宋怡明說,他對中美關係的未來依然樂觀,一是與中國合作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收益,二是美國最終還是要承認和承擔它的國際責任,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責任。

專家們提出,中美應在氣候變化、金融穩定、貿易體系、全球衛生等領域加強合作,同時建議商人、學生、學者等“非國家行為體”發揮更多黏合作用,強力增進人文交流,相互贏得民心。

傅高義說,當前形勢下人文交流尤為重要,所有希望美國與中國交好的人,都應該盡其所能,幫助改善中美關係。約瑟夫·奈也表示,期待看到更多人文交流,人們有機會相互瞭解,才能減少懷疑、恐懼和誤判。

目前中國已是美國國際留學生的第一大來源國,2017至2018年度,共有超過36萬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學習。

以“小球”智慧 行大国之交——哈佛“中国通”谈中美关系

2016年5月18日,在美國紐約,幾名中國留學生參加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典禮。新華社記者 李木子 攝

不過,宋怡明也提到,當前美國有一些刁難中國學生、學者的做法,他認為是“極其錯誤的”,因此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很多美國大學已呼籲白宮重新考慮其相關政策。

如今中美之間每年人員往來達500萬人次,平均每天1.7萬人,每17分鐘就起降一個航班。據《經濟學人》雜誌報道,中文已經是排在英語和西班牙語之後的美國第三大語言。

今年是中美建交40週年,展望下一個40年,約瑟夫·奈再次提到乒乓球運動。“中美關係的未來,仍需提倡‘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