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映紅妝,風流何似,沈周《採菱圖》如一篇清新淡雅的小品文

夏秋之際,江南地區,婦女在湖上一邊採摘菱角,一邊吟唱歌謠的景象,頗為引人人勝,也是詩人與畫家喜好的題材。白居易有詩《看採菱》: “菱池如鏡淨無波,白點花稀青角多。時唱一聲新水調,謾人道是採菱歌。”

清水映紅妝,風流何似,沈周《採菱圖》如一篇清新淡雅的小品文

《採菱圖》

沈周鄉居生活中,此情此景必然十分熟悉,《採菱圖》即是描繪平時所見,如一篇清新淡雅的小品文。上題《人月圓》詞一闕:“菱湖女子梭船小,清水映紅妝。風流何似,花間翡翠,錦上鴛鴦。為翻綠蓋,誤拈紫角,纖指微傷。看他去也,一聲高唱,十里斜陽。” 將泛舟採菱女子比喻成“花間翡翠”,或“錦上鴛鴦”,前人雖有,未若此鮮明,而“纖指微傷”,憐愛之情,溢於言表。沈周老師杜瓊曾經題沈周另一幅《採菱圖》,也是這樣的句子:“紅裙綠髻誰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三三兩兩共採菱。纖纖十指寒如冰。不怕指寒並刺損,只恐歸家無斗升。”

這幅畫採用平遠構圖,湖水和天空留白,湖面用淡花青色,點出團團荷葉,遠近陂陀和山丘都作平行的排列,圓弧形柔和的皺紋,表示土質的山丘,這些都造成安定平穩的視覺效果,襯托斜向相對的三艘小艇的動態。

沈周早年受元人影響,可從這幅畫明顯看出來,畫中坡石、柳樹、設色通幅氣韻都類似趙孟頫的名作《鵲華秋色圖》。另外,他曾經收藏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卷),在研究前人的筆法中也給他很多啟發。

清水映紅妝,風流何似,沈周《採菱圖》如一篇清新淡雅的小品文

《東莊圖冊·菱濠圖冊頁》

沈周為好友吳寬畫的《東莊圖冊》中,有一幅《菱濠圖》,表明的也是採菱的情景,不過畫面處理的方式和《採菱圖》不一樣,是從俯瞰的角度描寫,河岸土坡用飽含水分的淡墨擦染而成,柳樹樹幹也是不勾輪廓的沒骨法,這樣的畫法在世傳《九段錦》的《蘆汀採菱圖》中也可以看到,不過構圖又有變化,將景物推遠,加以數重遠山,表現廣闊的全景。

《採菱圖》軸,1466年,紙本,淡設色,36.3×22.8釐米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沈周《東莊圖冊·菱濠圖》冊頁,無年款,紙本,設色,33×28,6釐米,南京博物院藏。此圖與右頁的《採菱圖》雖同描繪江南採菱的情景,但在構圖或筆法上卻有不同的表現。《菱濠圖》以俯瞰的角度來描寫,這樣的構圖沒有《採菱圖》的縱深感,但彎曲的河道引導視線往前推進,具遠闊感。《採菱圖》以圓弧柔和的皺紋表現土質的山丘,而《菱濠圖》中溼潤的土坡更突出了江南的水鄉。

清水映紅妝,風流何似,沈周《採菱圖》如一篇清新淡雅的小品文

《鵲華秋色圖》

元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卷,1295年,紙本,設色,93.2×28.4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趙孟頫是元末南方文人畫家的領袖。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其山水畫,他將開創的師古人、不求形似的文人寫意山水發展到最高峰。此幅畫在靈活的筆法下,淡彩、水墨渲染溼潤融合,畫風蒼秀簡逸,綜合了水墨與丹青、渲染與勾描。趙孟頫融合了南北二派,他的集大成影響所及,為元代文人畫的發展奠下堅固的基礎,因而元四大家對明清繪畫的影響極深。從沈周的坡石、樹枝、設色皆可看出他對文人畫筆墨的追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