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我被騙了?到“武侯祠”旅遊,進的卻是“漢昭烈廟”?

多點歷史吶、就多點知識嘛。

多點文化吶、就多點談資噻。

「老成都」我被騙了?到“武侯祠”旅遊,進的卻是“漢昭烈廟”?

成都武侯祠,大門上高懸的卻是“漢昭烈廟”。草多寸/攝

官府和百姓 “暗戰”千年,才有了今天的武侯祠!

我被騙了?明明是到“武侯祠”旅遊,為啥進的卻是“漢昭烈廟”?

草多寸/文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如果你生活在成都,連這首詩都不知道的話最好不要出聲,免得別人看不起你。這是杜甫給成都武侯祠免費做了上千年的一句“廣告詞”。

武侯祠是紀念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廟。但很多人到武侯祠,發現大門牌匾上寫著的卻是“漢昭烈廟”。怪了,明明是祭祀諸葛亮的祠廟,怎麼會高懸祭祀劉備的牌匾呢?其實,這就是成都百姓和官府“暗戰”了上千年後的一個奇妙結果。

「老成都」我被騙了?到“武侯祠”旅遊,進的卻是“漢昭烈廟”?

劉備殿後,才是專門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草多寸/攝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後,由於蜀國人民非常懷念他,許多地方官員根據百姓的請求紛紛上書朝廷,請求為諸葛亮修建祠廟以便祭拜。但當時的皇帝、劉備的兒子劉禪和大臣們商議後認為:如果順應百姓的心願給諸葛亮建廟,這不太合服禮制,尤其是在成都,如果給諸葛亮建了祠廟,肯定會衝撞了劉家的祖廟。因此這個奏表沒有得到準允,但成都老百姓有這個強烈的願望,既然朝廷不準,於是就自發在鄉間各地、以及道路上四處臨時擺臺,祭祀諸葛亮。

大約過了將近30年,也就是蜀國即將被魏國滅亡前夕,蜀國中書郎向充、步兵校尉習隆等根據百姓的要求再次上表劉禪,請求為諸葛亮建祠立廟。由於請求的人實在太多,劉禪迫不得已,於是選定了離成都較遠的沔陽,就是今天的陝西漢中的勉縣,當時還屬於蜀國,就在沔陽為諸葛亮立了個廟。

後世數百年間,蜀中老百姓根本就不管官府同意不同意了,開始四處為諸葛亮建祠修廟,甚至還在成都劉備墓葬的旁邊建起了一座武侯祠。

「老成都」我被騙了?到“武侯祠”旅遊,進的卻是“漢昭烈廟”?

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文、書法家柳公綽書寫、魯建刻字的“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草多寸/攝

明朝初年,朱元璋最寵愛的兒子、被封為蜀王的朱椿來四川走馬上任。當他來到城南,看到“武侯祠”與“昭烈廟”並立在一起,尤其是劉備的墳塋“孤冢累然”、無人理睬,而旁邊的武侯祠卻是“丹碧巋然”、香火興盛,心裡很不是滋味。你想嘛,一個代表皇權,而另一個代表臣子,老百姓對他們的態度竟然有天壤之別。

朱椿這個蜀王可不是一介草包,他從小就飽讀詩書、聰慧過人,他看到這個場景,於是開始動手整修劉備陵廟,並且還開創性地提出了“君臣宜一體”,將諸葛亮請進了昭烈廟,置於大殿的東面,西面又供奉了關羽、張飛。這樣一來,既可樹立起皇威,也能滿足百姓的願望,還能帶動昭烈廟的香火。

「老成都」我被騙了?到“武侯祠”旅遊,進的卻是“漢昭烈廟”?

武侯祠裡二門背面東西兩面走廊的廊壁上,嵌有岳飛書寫的前後《出師表》石刻。草多寸/攝

這本是“一舉多得”的好事,蜀王的想法是好的,但只是打錯了算盤,老百姓心裡有的是諸葛亮,可沒有你劉備,雖然“昭烈廟”的香火旺了,但久而久之,老百姓反而將昭烈廟改叫成了武侯祠,直到今天。

今天你到武侯祠去,看到在劉備殿後有專門的諸葛亮專殿,這是清朝康熙年間,四川按察使宋可發主持重建武侯祠的時候修建的。他當時就提出,以諸葛亮附祀於昭烈廟,與歷代“專祀主義”不合,於是在劉備殿後新建了諸葛亮專殿。

「老成都」我被騙了?到“武侯祠”旅遊,進的卻是“漢昭烈廟”?

武侯祠裡展示“桃園三結義”的三義廟,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草多寸/攝

不管歷代統治者用盡辦法來強調代表皇權的“漢昭烈廟”,但老百姓才不管那麼多,反正始終都叫“武侯祠”。民國的時候還曾有人專門寫過一首詩來表達這件千年奇事:

“門額大書昭烈廟,世人都道武侯祠;由來名位輸功烈,丞相功高百代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