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政協|駐村期滿,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山路不再崎嶇難行

產業園區廠房已具雛形

村民在田間地頭忙前忙後

……

泥溪變了!

天下政協|駐村期滿,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11月7日,重慶市政協“參政議政巴渝行”採訪團一行到達雲陽縣七曜山生態自然保護區內的泥溪鎮時,還在連連感嘆一路上的山清水秀,不斷稱讚變美了的泥溪鎮。

是啊!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當一抹黛青漸漸變成真實的綠樹芳草

當一道炊煙漸漸變成具體的茅屋桑田

當一片片碩果“妝點”起豐收的景象

我們“醉”在了11月的初冬

2017年,泥溪被確定為市級深度貧困鎮,成為雲陽縣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就在那一年,市政協辦公廳扶貧集團會同成員單位和雲陽縣成立泥溪鎮脫貧攻堅指揮部,市政協主席王炯掛帥指揮長,同時選派3名駐鎮工作隊員和5名駐村第一書記蹲點泥溪鎮,聚焦項目實施、基礎建設、產業發展、政策落地、精神扶貧等重點領域,用心用情用力打響了一場精準脫貧攻堅戰。

兩年過去了,在市政協辦公廳扶貧集團持之以恆的合力幫扶下,泥溪鎮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已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摘帽第三方評估驗收。

天下政協|駐村期滿,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恰逢雨過天晴,陽光燦爛,泥溪鎮勝利村的黑木耳基地裡,一段段青槓木上新生的朵朵秋耳像可愛的小精靈,跳動著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的新希望;不遠處,村民們正熱火朝天地播下大球蓋菇菌種,憧憬著不遠的將來令他們脫貧致富的好收成……

堅持輸血與造血結合,幫扶濟困與助推發展並舉,是市政協對雲陽一直以來的幫扶舉措。

“我們探索了一條可推廣、可持續的利益聯結路子,提高村民積極性,激發內生動力,進而盤活整村、全鎮的產業發展。”市政協辦公廳副巡視員、駐鎮工作隊隊長楊鋒告訴記者,針對泥溪鎮主導產業帶動能力差的薄底子,駐鎮工作隊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在10個村(社區)成立村集體獨資的農業開發公司,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交出了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

天下政協|駐村期滿,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走進桐林社區,大棚裡剛剛採摘下來的一筐筐香菇新鮮肥美,宣示著新一個採收季的到來。67歲的村民楊春芳喜滋滋地說,去年他在香菇場入了股,前不久剛拿到幾百元分紅,加上參與柑橘管護可得一天80元的務工收入,家裡逐年增收前景可觀!“政策好,希望大!今年我又投入了3000元!”

天下政協|駐村期滿,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桐林社區居委會主任黃敬滿介紹,在工作隊的主導下,去年年初,桐林社區集體公司用產業發展補助資金入股,專業合作社以現金和技術入股,全村38戶貧困戶則採用到戶產業資金入股,共發展香菇10萬袋,總收入45萬餘元,首次實現村集體經濟破殼。“今年,基地又發展了香菇30萬袋,預計全年將實現純利潤30多萬元。”

天下政協|駐村期滿,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不僅有黑木耳、香菇,還有柑橘、烏梅、菊花……駐鎮工作隊圍繞“黑色食品、綠色食品、養生養心”這三大產業總體佈局,全力推動泥溪鎮農業產業發展。“全鎮糧經比由9:1調整到1:9,每家貧困戶都有兩個以上主導產業覆蓋,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楊鋒說。

但脫貧摘帽並不是終點,一接著一任乾的駐鎮工作隊伍,仍一如既往地活躍在山間,為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繼續奮戰。

衝鋒衣、迷彩褲、運動鞋……駐村第一書記羅強走進我們視線。在泥溪鎮最偏遠的村莊——協合村,山高坡陡,村委會就在一座山坡的半山腰上。

今年9月,羅強駐村已滿兩年,本可以重新回到生活舒適的主城,但他卻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留下來,繼續守護村民的希望和明天。

天下政協|駐村期滿,他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村裡的各項事業才剛剛起步,這時候回去我放心不下……”這個渾身洋溢著陽光氣息的80後,在這兩年中和遠山裡的村莊一起成長、蛻變,越來越成熟穩重。

有過迷茫,有過困惑,更有過萬事開頭難的挫折。但身為市政協辦公廳扶貧集團成員單位——重慶軌道交通集團的一員,羅強在“孃家人”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落實宣傳幫扶、基礎設施建設幫扶、教育幫扶、智力幫扶等多項措施,一步步紮實深入開展駐村精準扶貧工作,也一步步走進當地老百姓的心裡。

如今的協合村,正沿著羅強一幫人為之設計的“農旅結合、藥旅結合”的新路子前行。500畝牡丹園裡既供觀賞又可入藥的牡丹花每到春天便競相綻放,200畝軟籽石榴也漸成規模,“今年又發展了8萬段黑木耳,預計有十餘萬元收益……”羅強開心地算起賬。

羅強告訴我們,他還圍繞“抓黨建促發展、抓發展強黨建”這一核心,帶領協合村黨支部打造“一點一線”黨建陣地建設,即以協合村村委會為點,協合村組級公路為線,先期打造“亮點工程”太陽能路燈86根貫穿全村,再設置路燈黨建宣傳牌、燈箱式黨建宣傳欄等,完成“點面結合”。“狠抓黨建,目的是要為村民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他動情地說。

返程時,我們路過協合村1組貧困戶張邦友家,他年過七旬的母親李平香熱情地指給我們看牆上的“扶貧攻堅明白卡”,上面清楚地記錄著一條條已經落實的幫扶措施:實施低保兜底、落實D級危房改造、落實產業到戶……不善言辭的她沒有更多的話,只是連連說道:“樣樣都好!”“樣樣都好!”臉上的笑容和屋外的冬日陽光一般燦爛。


記者:凌雲

審核:趙彤 李木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