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鱸單養如何實現高產?實踐經驗給你答案

加州鱸魚肉多味美,無肌間刺,營養豐富;生長快,適應性強,病害少,容易捕撈。加州鱸魚主要養殖方法有池塘混養、池塘主養、小池精養等幾種,現結合生產實踐將池塘單養高產養殖技術作簡要介紹:


加州鱸單養如何實現高產?實踐經驗給你答案

1、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8~10畝,東西向,坡比為1∶3,池底平坦,淤泥少,池埂堅實不漏水,排灌方便,配備增氧機、水泵。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溶氧充足,無汙染。冬季清除池塘過多淤泥,並經陽光曝曬,魚種放養前,每畝用50~70千克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  

2、魚種放養

  要求魚種體質好,無病無傷,放養經馴養過的魚種。一般在5~6月放養當年的夏花魚種,每畝放養規格8~10釐米的魚種1200~1500尾。

3、日常管理

  飼料投餵。投餵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如野雜魚、蝦、鰻魚飼料以及人工配合飼料。魚種放養後第二天少量投餵,以後投餵量逐漸增加,恢復到原來的吃食量後,再添加少量改變的飼料,讓魚慢慢地適應。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餵一次,日投餵量為存池魚總重量的10%~15%,依吃食情況和天氣而定,不投餵腐敗變質的飼料。平時注意巡池,觀察魚的攝食情況和水質、天氣等情況,遇到異常隋況及時解決。  

4、水質管理

  根據池塘水質情況,一般每隔15~20天加註新水一次,高溫期每隔5~7天加註新水一次,同時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調節池水pH值,保持水質清新,溶氧豐富,透明度在30~40釐米。 

5、魚病防治

  病害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做好苗種消毒、飼養管理和水質調節工作。每隔10~15天全池潑灑生石灰水一次,生石灰用量為每畝10~15千克,一方面可防治魚病,另一方面可調節水質,改善水體。4~10月是錨頭鰠病流行季節,發病後每立方水體用90%晶體敵百蟲0.3~0.5克化水全池潑灑,5天后再用藥一次。

6、脂肪肝的預防

在加州鱸養殖中,配合飼料投餵到0.3-0.4斤/尾的規格後,會出現加料困難、厭食、生長緩慢,同時還伴隨著肝膽綜合症、脂肪肝等導致抗病能力減弱的現象。事實上肝膽綜合徵和配合飼料之間的矛盾是由於鱸魚自身生理缺陷引起的,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所薛敏博士指出“加州鱸是先天性脂肪肝患者”。在粗脂肪高達13%以上的配合飼料中,只有添加膽汁酸,提高脂肪的吸收利用率,降低脂肪在肝臟的蓄積,才能解決加州鱸的脂肪肝問題。

7、注意事項

  ①放養前先進行清池,除去兇猛魚類。

  ②準備充足的動物性飼料。

  ③保持水質清新,溶氧豐富。

  ④加州鱸魚生長速度不一,飼養1個月後往往出現參差不齊現象,較大的個體會捕食較小的個體,應及時將大小不一的魚分養,達到上市規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