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動亂,僅僅是因為汽油漲價嗎?

吳半山山神


當然不是,至少不全是。

從2019年11月15日,伊朗政府宣佈每升汽油價格由10000里亞爾上調到15000里亞爾後,伊朗100多座城鎮爆發了大規模示威遊行,並陸續出現了暴力事件。

截止到11月18日,因暴力示威規模的不斷擴大,已經有超過200名示威者死亡,3000多人受傷,另有超過1000名示威者被捕,伊朗國內陷入了動盪不安的險惡境地。

面對雞飛狗跳的危險局面,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賽義德·阿里·哈梅內伊在11月17日的電視講話中表示漲價方案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機構參與的委員會共同決定,雖然自己不是專家但予以支持。並且譴責暴力示威者,要求安全部門履行職責,呼籲民眾避免參與暴力行動。

不過從示威,特別是暴力示威規模不斷擴大的狀況來看,哈梅內伊的表態並未平息伊朗民眾的怒火。

連宗教領袖說話都不好使,伊朗民眾這次為何如此激動呢?僅僅是因為汽油漲了三毛錢(5000里亞爾相當於3毛錢)嗎?靜夜史認為當然不是的,因為本質上說,雖然受政府調控,但汽油價格的漲跌實在太正常不過,雖然什葉派穆斯林更加激進,但為了3毛錢就鋌而走險實在太說不過去。

很多人認為,伊朗民眾的暴力思維,本質上是對40年來伊朗政教合一統治秩序不滿的總爆發,汽油漲價不過是導火索,是壓垮伊朗民眾承受底線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句話是有部分道理的,因為汽油漲價確實只是一個導火索,不可能是引爆伊朗民眾憤怒的唯一理由,真正讓伊朗民眾忍無可忍的,一定另有他因,而這,卻不一定是政教合一的體制。

對比伊朗巴列維時代的所謂自由民主,再看看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民眾的每況愈下,理論上很容易得出“巴列維王朝好”的結論。

但這個好王朝卻是被伊朗民眾推倒的,因為巴列維王朝看似自由民主,和西方國家關係密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小康,但此時的伊朗只能作為富國而不是強國。

換句話說,但凡追隨西方的國家,在能夠得到經濟援助的同時,也必然犧牲掉所謂的獨立自主,並徹底淪為西方國家的附庸。巴列維王朝時代雖然富足,但更像一隻肥羊,這不是伊朗發展所需要的。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伊朗的目標從來都是遜尼派穆斯林。如果伊朗只滿足於小富即安,必然在醉生夢死中被輕易掐死,所以伊朗必須獨立自主,必須向外輸出革命,鞏固其強大地位。

所以,巴列維王朝最終被伊朗民眾拋棄,霍梅尼領導的政教合一政權最終登上歷史舞臺。

很多人說政教合一時代,伊朗生活水平大不如前,這是非常不嚴謹的。畢竟作為世界第六大產油國,伊朗即使混吃等死也能夠在石油資源的買賣中活得瀟灑滋潤。所以雖然不如巴列維王朝富裕,但也能過得去。

真正讓伊朗民眾食不果腹,最後不得不鋌而走險的,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瘋狂制裁。

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伊斯蘭革命的成功,霍梅尼與整個西方世界的瘋狂對立,巴列維王朝依然會將伊朗帶向更美好的明天。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從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開始,美國就開始了美元石油霸權體系的構建,它的目標是將所有產油國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下。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巴列維王朝還是政教合一體系,只要投向美國就必然萬劫不復,因為掌控了全球石油定價權的美國可肆意收割包括伊朗在內的其他國家的財富,伊朗即便是巴列維王朝也必然深受其害。

所以,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成功,既是歷史的選擇,又是人民支持的必然結果。

當下伊朗的風起雲湧,根本原因不在於政教合一體系的天怒人怨,而在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圍追堵截,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始終不敢對伊朗動粗,但卻在非戰爭手段上變本加厲,使作為伊朗主要收入之一的石油出口愈發艱難,所以伊朗政府才出此下策,將負擔轉嫁到普通民眾身上。

從哈梅內伊與伊朗政府堅定站在同一陣營的表態可以看出:此時的伊朗確實在美國的制裁下難以為繼,他們的並肩作戰成為伊朗度過難關的最重要保證。

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勢力,雖然對伊朗局面冷眼旁觀,但也不會允許其神權系統在短期內崩潰。

所以,“反美”依然是伊朗暴力抗議的主要議題,而這樣的憤怒也終將會因為美國的“鬆綁”而停息。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油價只是一根火柴,而原因是霍,哈二將統治下的伊朗已民不聊生這才是火藥桶。當然美國在全世界都是一口大鍋,誰只要有國內矛盾解決不了都可以讓他背,且很有效,專制者都樂此不彼。前蘇聯解體美國背過,柏林牆倒塌美國背過,反正美國從不解釋,因為背得起,這就是實力。


生如夏花vs逝如秋葉


伊朗今年的遊行示威已經有好幾起了,這次表面上是燃油漲價導致的,但是,應該是伊朗伊斯蘭革命四十年長期的社會矛盾積累,當初,在七九年,霍梅尼以反腐敗為由號召青年學生推翻巴列維王朝,四十年過去了,伊朗還是那麼落後,腐敗問題更加嚴重,年輕人就業難,貧富差距大,更為重要的是,伊朗的國力還不如土耳其,改革派強烈要求改革,而宗教頑固勢力卻非常強大。


太興真人


背後少不了美國的黑手。

伊朗🇮🇷原來每日石油出口三百萬桶以上。

美國用國內法,強逼各國斷絕與伊朗的石油貿易。

致使伊朗日石油出口僅剩一百萬桶。

經濟足襟見肘,財政入不敷出。

在這困難的情況下。

政府推出了汽油漲價的決定。

令人蹊蹺,此決定一經推出。

立刻引發伊朗數十座城市的民眾抗議。

又齊刷刷的演變成動亂。

攻擊軍警的暴力行為愈演愈烈。

恰似提前彩排過似的。

事有怪狀,必有妖孽。

反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謀體,恰似打了雞血,異常亢奮。

輿論風暴猛刮,直指伊朗當局。

美國政府,連發聲明,頻頻出招,招招險惡。

劍指伊朗當局。

大有一舉將伊政府搞垮的兇猛樣子。

從中可以看出端倪。

老美的亂伊影子已清晰可見。

故,汽油漲價非根本由頭。

老美對伊朗石油交易的壓制,才是伊朗動亂的主因。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伊朗近期爆發的大規模騷亂,誘因是伊朗政府近期提升了國內燃油價格和配給,但伊朗爆發的大規模騷亂的原因卻又多方面!



第一,長期積累的的民怨!伊朗長期遭受美國的經濟制裁和貿易封鎖,但有一段時間的空窗期,即《伊朗核協議》簽訂之時到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之間的這段時間,這段時間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的以恢復出口,同時也可以從國際市場上採購必須的各類物資,那段時間伊朗民眾的生活水平提升比較明顯,但好景不長,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並恢復對伊朗經濟封鎖和貿易禁運,導致伊朗民眾剛剛恢復的生活希望,又被無情的打壓!讓一群人一直生活在清貧的生活可以,但一旦讓他們有過更好的生活,再重新回到清貧的生活,必然會有強烈的反對情緒。這種情緒會積累,如今遇到了發洩的機會和藉口,肯定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本輪美伊衝突起始標誌,就是以色列拿出了一份數百頁的伊朗秘密進行核技術開發的情報,隨即伊朗方面也在國內大規模的肅清的以色列的間諜網絡,但這件事情卻足矣說明,美國及盟友已經在伊朗境內展開了大規模的情報蒐集和扶持代理人的工作,這部分人大部分隱藏於伊朗的各行各業中,趁機煽動民情就是這些人的使命。不過伊朗當局顯然也比較清楚這種情況,而伊朗是一個石油和天然氣豐富的國家,為何突然提高燃油費呢?難道真的指望這點收入改善財政收入嗎?不可能如此簡單!伊朗這是故意做局讓不安定分子提前暴露出來而已。



第三,當一個經濟體在外部嚴密的封鎖和制裁下,最危險的是什麼呢?不患寡而患不均,伊朗的石油配額,可以跑伊朗民眾以非常低的價格獲得石油,一些投機分子會將這些成品油走私犯鄰國,以賺取鉅額的差價並獲得一些生活必需品,但這類投機行為只能在臨近邊境地區展開,會讓伊朗的向心力和國家權威逐漸的喪失或者受到挑戰,久而久之必成大患!因此提高燃油費用和調整配額,可以有效的消滅這種投機行為和動盪因素。


涇水書生


十一月十五日伊朗政府宣佈,要實行汽油漲價50%的政策,結果引發民眾遊行示威抗議。連日來蔓延至一百多個城鎮,近十萬人數參加,甚至引發搔亂,商店被砸搶,一百多家銀行被焚燒。

汽油漲價不一定就引發大規模的抗議示威,從伊朗的處境看,這顯然是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產生的結果。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為了交換流亡美國的前國王,伊朗當權者,暗地煽動青年學生,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押使館外交人員及家屬的老老少少約五十人作人質。從此與美國結下怨仇。人質拖了一年才被釋放。

兩國交兵,不傷來使。伊朗執政者不講規則,更認不清自己,認不清所挑戰的對象,會給自己帶來的後果。

伊朗的伊斯蘭革命,並不是要將社會向前推進,它建立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社會,是將人的意識拉回到近兩千年前的神權政治裡。社會無論願意與否,總是向前進步,只是快慢不同罷了。開歷史倒車,只會被世界進步潮流所拋棄。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它能成為最強大,必是特有的土壞及良好的環境的培育。

伊朗與美國交惡,其實是現代文明與愚昧文明衝突的結果。因為唯有優秀的現代文明,才能培育出代表人類文明的強大國家。伊朗卻是要人的社會意識走向倒退,走向愚昧。進步與倒退相遇,引發衝突是必然的。

伊朗與美國對抗了四十年,歷屆總統並不對伊朗認真。伊朗與美國,不在同一檔次,排隊距離美國太遠。可是伊朗謀求製造核武器,美國就不敢輕心了。

伊朗的神權政治,含有恐怖主義性質。恐怖主義皆有漠視生命,濫殺無辜的特點。為了某一政治目的,它會不惜殺戮任何生命,包括自己的同胞。它在歐洲製造的恐怖襲擊,及在兩伊戰爭其間,欺騙成千上萬的少年兒童,以幼嫩的血肉之軀,踩踏伊拉克佈置的地雷,為戰爭開路。這充分體現了神權政治的邪惡與對生命的冷漠。

伊朗若擁有核武器,對美國是嚴重的安全威脅,對世界安全也是嚴重威脅。因為它的政權性質,很容易為了某一目的,而將核技術擴散。假如落入恐怖組織手中,對人類社會的生存安全,就是嚴重威脅。

特朗普退出核協議,想以更嚴厲的條款,重新制定核協議,顯然是以美國安全及在中東安全利益為目的。他以嚴厲經濟制裁及武力威脅為手段,企圖迫使伊朗就範。其實是想快刀斬亂麻的解決與伊朗的衝突。

然而對伊朗的石油禁運,禁止世界上任何國家與伊朗進行石油貿易。導致了伊朗民眾生活,陷入困苦中。伊朗的工農業落後,經濟主要依靠石油出口支撐,沒有了石油的國際貿易,伊朗的經濟其實就陷入了斷糧狀態。國家經濟飢餓,必然導致經濟發展停滯,物質匱乏,其結果是民眾失業,物價飆漲,生活貧困,民怨連天。

民眾生活陷入貧困,有苦無處訴,或且訴也無用的情況下,政府又發佈政策,提高汽油售價,這無疑是點燃人們心底怨氣,旺燒成火的根源。

很難說伊朗的民眾,是否厭惡神權政治。思想已經封閉了四十年,人早成了深井青蛙,習慣了井口大小的天空。如果在井口上,撐上一塊美麗畫布充作天空,也會令人陶醉。其實生活困苦,才是折磨人的利器。因此伊朗人此次爆發示威抗議,實是對被陷入困苦不滿的表達。

當然這正是美國經濟制裁,想要的較果。美國更想希望乘此機會,弄翻伊朗的神權統治。但是美國的願望難以實現,因為伊朗的統治集團,擁有軍隊的貼心保護。對於獨裁者而言,得軍心者,就是得天下了。


陸零零八


汽油價格的上漲和汽油定量配給的減少只是伊朗國內動亂的一個誘發因素,大多數國家發生的大規模民眾抗議示威活動一般都不是由單個因素所引起的,其背後難免會有一些其它的更深層次的矛盾。此次伊朗民眾走上街頭是他們內心積攢已久憤怒的一次集中爆發,而伊朗政府上調油價並且減少汽油定量配給,這只是伊朗國內衝突的一個導火索。
(伊朗國內局勢)


在伊朗沒有遭遇美國製裁之前,伊朗政府依靠國內豐富的石油資源能夠賺取大量外匯,它們也能夠滿足民眾的一些基本生活需求。比如在2017年底伊朗國內也因為民生問題而爆發了大規模的民眾抗議示威活動,不過那個時候因為伊朗還沒有遭遇美國的制裁,所以伊朗政府能夠通過滿足部分民眾訴求的方式平息民眾的憤怒。然而在2018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且重新啟動對伊朗的制裁之後,伊朗國內的經濟狀況卻再次惡化,並且這次伊朗政府自己都自顧不暇,更別說解決民眾的需求。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決定讓伊朗貨幣里亞爾大幅貶值,由於伊朗國內的很多基本生活物資都需要從國外進口,貨幣的貶值必然導致伊朗國內物價飛漲。在物價飛漲的同時伊朗國內的失業率卻不斷升高,很多伊朗年輕人整天無所事事,他們連自己基本的生活都難以得到保障。然而伊朗政府面對美國的制裁卻遲遲不願意妥協,這就讓美國的制裁緊箍咒不斷收緊,直到今年6月伊朗石油出口被完全禁止。

在過去兩年的時間當中,伊朗民眾的收入越來越少,同時物價卻持續攀升,這就導致伊朗民眾的生活水平越來越低。在生活本已經非常艱難的情況下,伊朗政府上調油價並且減少汽油定量配給,這直接引爆了民眾的不滿情緒,他們內心此前已經積累的不滿也因此徹底釋放了出來,於是他們走上街頭,燒燬了伊朗中央銀行,甚至連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畫像也被一把火付之一炬。
(安倍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伊朗國內的衝突是美國希望看到的結果,這也是美國政府希望自己的制裁群能夠達到的效果,當然美國的最終目標並不是伊朗國內的騷亂,它是希望伊朗民眾的抗議能夠讓伊朗政府感受到壓力,這樣魯哈尼才會考慮跟美國回到談判桌。在民眾生活水平下降的情況下,伊朗政府此前的各種宣傳都是空洞的,老百姓不在乎美國到底怎麼樣,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會怎麼樣?所以伊朗政府也應該認真考慮一下跟美國進行談判的事情,只有讓美國解除制裁,伊朗政府的麻煩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李姓先生


伊朗從70年代過的非常好的國家,到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上臺開始進行神權領導就開始封閉四處為敵,當年老百姓也是被洗腦推翻前政權,一直不敢怒言,這次油價成立了導火索

70年代伊朗

f14


葛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伊朗這次的騷亂雖然和汽油漲價有很大的關係,但那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真正的原因還是伊朗的經濟問題。



以前美國沒有制裁伊朗的時候,伊朗依靠國內的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能夠獲得大量的外匯收入,所以伊朗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不錯的。但是美國封鎖了之後,世界其他國家也不敢和伊朗做石油貿易。伊朗空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是能夠獲得的收入卻非常有限,積累下來自然讓伊朗的經濟每況愈下。



伊朗自伊斯蘭革命之後,對國內民眾也加強了控制,這讓很多伊朗人民也感到不滿。以前伊朗和美國交好的時候,伊朗的收入在海灣地區首屈一指,和沙特可以相提並論,而現在伊朗的生活水平在海灣地區倒數。雖然伊朗政權現在老是宣傳美國製裁,要同仇敵愾對付美國,但是對普通老百姓來講,生活水平才是最重要的。相對於統治者來說,老百姓實在感受不到美國的威脅,和美國沒有太多的仇恨。



但是生活水平下降卻是切切實實的感受,所以趁著這次汽油漲價的問題,伊朗很多老百姓都上街示威遊行。而這是美國所樂於見到的,美國也希望通過封鎖來拖垮伊朗的經濟,導致伊朗政權垮臺,這樣美國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銀河國際觀察


汽油漲價只是一根導火索。起根源是與美國對抗四十年,經濟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為什麼奧巴馬時期伊朗同意簽訂《伊核協定》恰恰是基於伊朗廣大人民渴望擺脫貧困的民意基礎。另外哈梅內伊對外用兵,帶來大量傷亡,也讓老百姓不滿。老百姓覺得為了一個人的宗教理想而讓老百姓的子弟戰死他國戰場實在不值。伊朗政府的確應該對過去的政策進行反思了。宗教狂熱取代不了吃喝拉撒。沒有人願意幾十年如一日生活在貧困之中而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