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鼠兔:從草場的敵人到功臣,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青藏高原是板塊運動的產物,是大自然的傑作。曾經這裡是一望無際的白,是碧草連天、令人神往的“世界屋脊”。這裡棲息著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藏羚羊、鵝喉羚、雪豹、野耗牛、藏狐、藏棕熊、香鼬、藏野驢、白唇鹿……

當然,青藏高原還有一種最常見的小動物:高原鼠兔。每逢花開時節,世界各地的遊客到了青藏高原,這小傢伙撞進眼球的速度比高原反應還要快。你可別小瞧了這小傢伙,它雖沒一個巴掌大,但250萬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和它密不可分。

高原鼠兔:從草場的敵人到功臣,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高原鼠兔長相像鼠又像兔,它沒有尾巴,和血緣和兔子更接近。英文名“pika”,沒錯,就是皮卡皮卡!

01高原鼠兔和牛羊搶草吃,在草場上到處打洞,牧民很討厭它

鼠兔在萬年前就住在青藏高原了,可以說是青藏高原的小土著。它是初級消費者,吃素為生,和人們放牧的牛羊存在一定競爭關係。對於其他食肉動物來說,青藏高原食物匱乏,鼠兔是難得的美味佳餚。大家熟悉的藏狐、艾鼬、香鼬、藏棕熊等動物其實都是靠鼠兔養活的。

除了在食物鏈中的作用,鼠兔還有一個特點:擅長打洞。如果有人把鼠兔當寵物帶回家,那可得看緊了,不然它會在你家院子挖地道。也正是這點,牧民們對鼠兔非常厭惡,他們認為,鼠兔到處打洞,破壞了他們賴以生存的草場。鼠兔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不僅是牧民,曾經各大新聞媒體也都大肆宣傳過鼠兔的危害,把它塑造成“草原害獸”,人人得而誅之。青藏高原從1958年開始實施滅鼠行動,從1960年開始30年間,超過20萬公頃的土地被投放滅鼠劑,而鼠兔是主要消滅對象。

高原鼠兔:從草場的敵人到功臣,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高原鼠兔到處打洞,讓牧民很頭疼

當然了,投毒滅鼠效果一般般,因為鼠兔是在太能生了。有趣的是,鼠兔在這塊土地上住了上萬年,一直和自然環境相安無事。從人類開始大規模入住之後,本來有一人高的草原變成了只有腳踝那麼高,本來風吹草低見牛羊,現在牛羊散去見枯草。由此可見,把“破壞草場”這麼大一口鍋扣在鼠兔這小小的身軀上不太合適吧。

02有關研究出來後,鼠兔被歌功頌德,有點矯枉過正

粗暴的屠殺鼠兔並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草還是隻有腳踝那麼高。隨著國家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講科學,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介入研究後,發現鼠兔並不是草場退化的元兇,最多算幫兇,真兇是多度放牧。是過渡放牧導致草場退化,而後鼠兔才暴增的;而不是鼠兔數量暴增,草場才退化的。而且鼠兔打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草場植物的生長。

高原鼠兔:從草場的敵人到功臣,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背了幾十年“破壞草場”罪名的高原鼠兔,一下子被大家稱讚表揚

這些研究猶如一記驚雷,媒體被炸開了,媒體就喜歡反轉劇情。瞬間,鼠兔口碑出現翻轉,鼠兔從“草場害獸”一下被洗得白白淨淨的,成了“草場功臣”,對鼠兔“歌功頌德”。老祖宗教我們“中庸之道”,現代哲學教我們“辯證法”,但他們在報導鼠兔時喜歡走極端,非黑即白,也許這樣更能吸引眼球吧。

但世界是彩色的,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鼠兔對於草場的是非功過,不是一棍子能打死的。

高原鼠兔:從草場的敵人到功臣,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我列了下高原鼠兔積極和消極的作用,詳情見下文

03鼠兔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積極作用

首先,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食物網中重要的一環。高原鼠兔作為食草動物,它一部分食物來源是諸如黃花棘豆等有毒牧草,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有毒牧草的擴張,保護了牧民的家畜,有效地提高了牧草質量;對於很多食肉動物來說,高原鼠兔是行走著的自助餐,冬天食物短缺,要是沒有高原鼠兔,很多捕食能力較弱的動物,比如藏狐可能挨不到第二年開春了。比如藏棕熊,鼠兔佔它食物比例高達44.7%。

高原鼠兔:從草場的敵人到功臣,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網紅藏狐也是靠鼠兔養活的

其次鼠兔打洞行為對於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有三個積極作用。第一,青藏高原缺少樹木等棲息場所,而很多動物又不擅長挖掘洞穴。它們往往會佔用鼠兔的洞穴作為自己的棲息場所。鼬科的艾鼬香鼬都有這種行為,藏狐也是依靠鼠兔才有了家,此外很多蛇類和鳥類也是如此。高原鼠兔為青藏高原的物種多樣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二,高原鼠兔打洞過程中,把底層的土壤翻到地面上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土壤的結構增加了土壤的透氣性。原本底部死氣沉沉的土壤,由於洞穴的作用,空氣和水分不斷進入,於是有了生氣。這一過程也是土壤營養物質循環利用的加速過程。

第三,高原鼠兔錯綜複雜的洞穴,對於水分的保持有積極的作用。當發生降雨和融雪的情況時,一部分水分進入洞穴被儲存起來,一部分進入更深的土壤。

鼠兔洞穴的存在增加了土壤的滲透力和含水量,對於植被的生長有促進作用。

高原鼠兔:從草場的敵人到功臣,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鼠兔:不經意間,我為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做出來不可磨滅的貢獻

04高原鼠兔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消極作用

談完鼠兔的積極作用,我們來看下鼠兔消極的一面,主要有三點。第一,根據對高原鼠兔食性的研究,

每隻鼠兔平均每天食草量77.3g,56只高原鼠兔一天能吃掉和一頭藏綿羊一樣的牧草。這就是高原鼠兔和牧畜存在的競爭關係,也是牧民們看到的最直接的事實。從這點來看,鼠兔被列為“害獸”,不冤。

高原鼠兔:從草場的敵人到功臣,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鼠兔和牛羊搶奪食物,也難怪牧民恨它們

第二,鼠兔的打洞行為,切斷了一部分植物的根系,弱化了植物固土的作用。當強降雨或者積雪融化,水流進入洞穴,對植物根部造成沖刷,

加劇了土壤的侵蝕。

第三,雖然有研究表明高原鼠兔是草場退化的結果,不是原因,因為它更喜歡棲息在退化後的草場。但正因如此,鼠兔在退化後的草場大量繁殖,數量超過了草場能承受的範圍,鼠兔進一步破壞了草場的生態環境,使退化後的草場更難恢復。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退化後的草場幾步就一個洞穴,要想恢復很難了。

05結語

沒有什麼東西是隻有一面的,就算單薄如紙也有兩面。高原鼠兔也不例外,它對於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環境有積極也有消極的作用。一味地投毒撲殺,或者“歌功頌德”都是不可取的。減少放牧,減少人為干預自然,讓生態環境自己運轉,這才是“滅鼠”的長治久安之策。

高原鼠兔:從草場的敵人到功臣,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願青藏高原早日恢復往日風采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媒介及生物學控制雜誌》、《獸類學報》、《中國動物志》、《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