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關隘是指險要的關口,在交通要道設立的防務設施,也稱關卡。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關隘。

一、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在1990年以前,山海關都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的起點。其實明長城還一直向東延伸到中朝邊界的鴨綠江畔,遼寧虎山才是明長城最東端。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我們熟知山海關是在明末時期。我們通過下圖就能夠看到在明末時期,山海關對於大明王朝的重要性,這絕對是抵禦滿清西進的咽喉要地。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所以我們熟知的明朝將領,袁崇煥就以山海關為中心,構建了“關寧錦防線”,“關寧鐵騎”始建於孫承宗,成型於袁崇煥。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最後,李自成進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吳三桂夾在李自成農民軍跟清軍中間,起初吳三桂還是傾向李自成的,但最後“衝冠一怒為紅顏”,得知陳圓圓被霸佔後,吳三桂立馬投降滿清,引清兵入山海關,也正式拉開了滿清入主中原的序幕。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山海關。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二、潼關

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是關中的東大門,西進長安東去洛陽的必經之路,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三國時期,曹操跟馬超韓遂的西涼軍就是在潼關大戰。

明末,洪承疇、孫傳庭殺得李自成僅剩十八騎逃入商洛山中。後來李自成捲土而來,也是在潼關擊殺孫傳庭,“傳庭死,大明亡”。最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也是在潼關一錘定音,清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金庸小說中“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的風陵渡就位於潼關北面,中間隔著黃河。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三、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

嘉峪關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明正德十一年,滿速兒汗入寇肅州,遊擊將軍芮寧陣亡,全軍陷沒,嘉峪關失守。

四、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

居庸關位於距北京市區50餘公里外的昌平區境內。當然“天下第一雄關”的稱謂,更多人是傾向於嘉峪關的。

居庸關得名,始自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徵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當年成吉思汗滅金,就是入居庸關。

現存關城,系明初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規劃創建。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五、友誼關

友誼關位於廣西憑祥市西南18公里處,原名鎮南關,地處中越兩國邊界。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1885年3月23日,法軍兵分三路,再次大舉進犯鎮南關,直逼關前隘。70高齡的老將馮子材,下令反擊法軍,法統師尼格里被擊成重傷,另兩名法軍高級將領被生擒。

鎮南關大捷是中國近代史抵抗外來侵略,取得的一次偉大勝利。它沉重的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迫使法國茹費內閣倒臺。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六、中華第一關——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雁門關最早可以追溯到趙武靈王時期,在軍事改革,胡服騎射,大敗林胡、樓煩的入侵,建立了雲中、雁門、代郡。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

漢元帝時,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

我們熟悉北宋時期的楊家將,楊業就在雁門這裡與遼軍作戰,多次重創遼軍,人們稱楊業為“楊無敵”。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1937年,八路軍一二零師七一六團挺進雁門關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擊了日軍汽車運輸隊,一舉摧毀敵人汽車四百餘輛,贏得了震驚中外的大捷。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蕭遠山就是在雁門關被伏擊。後來的蕭峰也是在雁門關跳崖。現在雁門關景區甚至開發了蕭峰跳崖處景點,準備設置蹦極項目。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七、紫荊關

紫荊關位於河北省易縣紫荊嶺上,是內長城的重要隘口之一。因位於居庸關和倒馬關之間,明代時合稱它們為“內三關”,是由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區的要口。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變後,蒙古瓦剌部俘虜明英宗朱祁鎮,攻破紫荊關進逼北京,而正是這個國破之際,千古忠臣于謙,率領大明軍民,擊敗瓦剌部,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八、劍門關

劍門關地處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早在唐代,詩仙李白就在《蜀道難》中寫道:“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三國末期,蜀漢大將姜維率三萬蜀軍駐守劍門關,抵擋住了鍾會十萬魏軍的攻擊。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劍門關也是中國戰爭史上,唯一一個沒有被正面攻破過的關隘。

九、天下第九關——娘子關

娘子關位於山西省平定縣與河北省的交界處,是出入山西省的咽喉之地。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唐朝初年,高祖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曾率兵鎮守於此地,因而得名“娘子關”。

當年日寇入侵山西攻佔太原,就是取此道,數萬中華軍人忠骨埋於此地。

十、武勝關

武勝關在河南和湖北的交界處,大別山和桐柏山橫亙東西。與東面的九里關、西面平靖關合稱為“古義陽三關”。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春秋時期稱直轅、澧山,秦統一中國後改為武陽關,南宋時期易名武勝關。

武勝關發生的戰事,最早追溯到黃帝與蚩尤的爭戰,戰國時期,“三關”是楚吳爭奪之地,南北朝時有成為魏梁交戰之地、唐末王仙芝、宋代岳飛、太平天國洪秀全、20世紀的近代軍閥都曾在三關激戰。

以上就是中國的“十大名關”:山海關、潼關、嘉峪關、居庸關、友誼關、雁門關、紫荊關、劍門關、娘子關、武勝關。

我們在來了解中國其他關隘。

十一、萬里長城第一臺——鎮北臺

中國長城“三大奇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

鎮北臺位於榆林市北約5公里處紅山上款貢城西南角。這裡也是漢蒙重要互市之地,鎮北臺上可以對互市情況一目瞭然,如果是戰事,也可以作為觀察敵情的觀察哨。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十二、玉門關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

《漢書·地理志》,玉門關與陽關,均位於敦煌郡龍勒縣境,皆為都尉治所,為重要的屯兵之地。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唐朝詩人王之渙在《涼州詞》中寫道: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十三、陽關

陽關,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

陽關與玉門關都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重要關隘。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寫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秦之四塞:函谷關、武關、蕭關、大散關。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十四、函谷關

函谷關先後有三座,即秦函谷關、漢函谷關、魏函谷關。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我們最熟知的是秦時函谷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位於第二關潼關東面。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戰國時期,秦朝能夠抵禦山東六國聯軍,就是因為函谷關從來沒有丟失過。不過秦末,陳勝部將周文從陳縣出發西進,僅用月餘時間就攻破函谷關,直抵驪山腳下戲水。

還有道家創始人老子,就在函谷關寫下《道德經》後,騎青牛出關一路西行。更有傳說,老子一直西行至印度,佛教釋迦摩尼就是老子本人。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十五、武關

武關是古晉楚、秦楚國界出入重要通道。位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東武關河的北岸。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劉邦入關中就是過武關;後來出關中,楚漢爭霸,劉邦也是派了部將薛歐、王吸秘密出武關。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後來的黃巢、李自成、白蓮教義軍及賀龍率領之工農紅軍,均出入於武關。

十六、蕭關

蕭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蕭關據六盤山山口依險而立,扼守自涇河方向進入關中的通道。蕭關是關中西北方向的重要關口,屏護關中西北的安全。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漢武帝曾多次出蕭關巡視,威懾匈奴。

北宋時期,党項人建立西夏,蕭關是宋夏對峙的前沿陣地。

十七、川陝咽喉——大散關

大散關位於寶雞市南郊秦嶺北麓。陸游有詩曰: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大散關是古陳倉道的咽喉之地,韓信出漢中,就是在子午道“明修棧道”,經陳倉道出大散關“暗度陳倉”。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後來的蒙古大軍,也是由大散關入漢中滅蜀,最後滅了南宋。

十八、平型關

平型關位於大同市靈丘縣同忻州市繁峙縣的分界線平型嶺上,是雁門關東面一處險要關隘。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我們熟知的八路軍一一五師,就在此處取得大捷:在此一役殲滅日軍近千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十九、虎牢關

虎牢關,又稱汜水關、成皋關、古崤關,是洛陽東邊門戶,重要的關隘,位於今河南省滎陽市市區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鎮境內。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因傳聞周穆王曾將進獻的猛虎圈養於此而名虎牢。

熟悉《三國》的讀者就肯定知道,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二十、瞿塘關

瞿塘關又名夔門,位於三峽奉節縣瞿塘峽夔門山麓,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的瞿塘峽西口,是古代東入蜀道的重要關隘。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三國時期,劉備入蜀攻打廣漢未克,諸葛亮與張飛、越雲等率軍自荊江逆江而上,佔領此關,遂克巴東。

二十一、南津關

南津關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西陵峽東口,是西陵峽的終點,它和瞿塘峽入口處的夔門,是三峽首尾兩端的天然門戶。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二十二、仙霞關

為古代衢(今浙江省衢縣)、建(今福建省建甌縣)兩州間之咽喉。與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並稱中國四大古關口。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唐代農民起義軍黃巢就轉戰千里,從此關入閩。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明朝末年,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史稱隆武帝。曾寄希望依託仙霞之險與清廷相抗衡,不料鄭芝龍降清,撤走關隘守軍,清兵破關隆武帝不久便被擒獲。

著名大漢奸,阮大鋮就是死在這個關口。

二十三、耀武關

南宋時期,名將韓世忠和梁紅玉夫婦在湖州德清一帶屯兵點將,建立耀武關,位於莫干山麓。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現在是戶外休閒娛樂很好的去處。

二十四、梅嶺關

梅嶺關是中國江西省大餘縣粵贛邊境的關隘。宋時置梅關,稱梅嶺關,現名小梅關。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二十五、獨松關

獨松關 ,中國古城臨安(今杭州)西北關隘。在今浙江省安吉縣境內,南與杭州市餘杭區境交界,北距城關遞鋪鎮8公里。獨松關與幽嶺關、百丈關合稱“獨松三關”。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水滸傳》宋江徵方臘,就有關隘描寫。

二十六、大勝關

大勝關位於南京長江東岸,被秦淮新河水道分為南北兩部分。此地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為南京的江防要塞和中轉港口。

朱元璋曾在此擊敗陳友諒數十萬大軍的進攻。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二十七、鬼門關

鬼門關在今廣西北流縣西,介於北流、鬱林兩縣間,雙峰對峙,中成關門。因其南多瘴疫,往者多難生還,故名鬼門關。後改名為天門關。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二十八、崑崙關

崑崙關,位於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與崑崙鎮交界處。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1939年12月18日,國民黨軍隊在廣西崑崙關殲滅日軍5000餘人的戰役,也稱桂南戰役。這是抗戰相持期間中國軍隊首次取得攻堅戰的勝利。

中國自古而來的二十八大兵家必爭之地,軍事關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