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跑路 山東要求培訓機構設資金監控賬戶

近年來,各地時有發生校外培訓機構“卷錢跑路”的情況,為防範此類狀況,山東省榮成市擬定了《榮成市民辦培訓學校賬戶監管合作協議》,實行設立專門賬戶並委託銀行進行監管的舉措。

榮成市教體局要求,全市營利性校外培訓機構要在三個月內,完成資金監管賬戶的開設,將一定的最低限額辦學資金存入賬戶。銀行根據協議對其每月的資金流動實行限制,每個月累計支付資金不得超過最低限額的兩倍,對大額資金提取採取預警通報制。

校外培訓機構倒閉、跑路,對消費者帶來的財產損失是巨大的。今年,成立21年的老牌英語培訓機構韋博英語“一夜倒閉”,當初“預付款”的學員們,很多人已經無可課上,卻依然揹負著貸款。根據一位消費者的親身經歷,10月10號晚她還看到外教在發佈上課信息,但當晚又當即收到了老師在學員群發佈的消息,稱“韋博英語要閉店了,老師們也沒領到工資,大家各自想辦法”,第二天趕到上課地點時,韋博英語已經大門緊閉。各種解決計劃也並未落實,許多人退費無門。

防範跑路 山東要求培訓機構設資金監控賬戶

韋博英語倒閉後,旗下獨立運營的子品牌“開心豆”也受其門店倒閉潮的影響,傳出經營不善,多家門店停業的消息。甚至有家長在一次性付清學費後,孩子連一節課都沒上,門店就已經結業,而在結業前,機構還在招攬家長交費。

不僅是英語培訓機構,從早教到藝術培訓到午託,各類教育機構頻頻出現倒閉關門潮,當機構人去樓空的時候,消費者能追回錢款的希望是渺茫的。尤其是近些年來,學費分期等金融產品的出現,刺激了學員的付費意願和培訓機構的預收能力。但機構往往將預收款當作實際收入,將這筆欠款用作擴張,以搶佔市場份額,這極容易導致經營不善,資金鍊斷裂,機構倒閉。

機構頻繁倒閉跑路,導致消費者產生了極強的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的關係對教育鏈條兩端的發展都是不利的,信任出現危機後,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大品牌”,但韋博英語這個曾經的“大品牌”如今也狼狽收場,讓人不得不擔憂。

為了行業健康發展,保護消費者權益,對培訓機構的資金安全監管是十分必要的。其實早在2018年發佈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就有指出,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圍繞著這項規定,還需要在預付款管理上建立更有效的安全防火牆,建立權益保護的救濟機制。同時,需要建立快速的投訴舉報和權利保護通道,及時攔截機構跑路,並在跑路情況發生後,對實際控制人進行追溯,最大程度挽回消費者損失,決不能讓機構“一走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