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斷親"現象越來越嚴重,什麼原因導致的?

寧寧說三農


農村“斷親”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不但是農村,城裡也是一樣,越來越多的斷親現象發生,追其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錢,錢就是罪魁禍首,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歸納起來一共是兩個事情,一個是吃飽撐的,一個是沒飯吃餓的,所有的矛盾皆因錢,這才是根本

凡是大言不慚的說,我根本不在乎錢,這種人大部分都不能合作,這種人最在意錢,他也只是嘴上的功夫,就像找對象一樣,我不是奔著你的錢來的,這樣的夫妻早就離婚了,因為他沒有說實話。

親戚不相往來大部分都是因為金錢,沒有借錢給他,或者借錢了沒有及時歸還,還有就是有錢的親戚根本不理會窮親戚,誰願意搭理窮光蛋,去掉錢就有感情,錢是感情的障礙,如果雙方都窮關係會一直融洽,如果雙方都富,關係會越來越好,因為他們談得來,因為他們誰也不怕誰,如果一方是千萬富翁,一方是窮光蛋,根本沒有機會往來,也不願意搭理對方。

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姨娘親、姨娘親,死了姨娘斷了親,親戚就是這樣,沒有永恆,特別是一些老親戚,爺爺的姥姥家,到孫子這一輩肯定就完了,現在經常來往的親戚就是姑姑家,姥姥家,舅舅家,其他親戚來往不多,慢慢疏遠,最後斷親,這也屬於正常現象,大家說對嗎?


大海傳媒


有的親戚不斷真的不行了,說一下我親身經歷吧,我有個姑姑在五常,她自己家種大米,我家吃的大米都是我親自回去去她家買,前幾次大米都特別好,在家裡做飯樓道里都是大米的香味,後幾次去買大米的時候,她就提前給我準備好了,因為我沒看見她親自去米廠磨米,所以害怕不是自己的大米,我姑姑拍胸脯保證是自己家的米,我就拉回來了,結果到家煮飯就發現沒有以前大米的香味,而且在陰涼的地方放了半個月大米最底層竟然有很多的粉末,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給我反饋說今年的米不好,不是五常大米,而且放了兩個月竟然就發黴了,我就給身邊的哥們把大米錢退了,這是第一年,第二年我去的時候就把這事說了,我姑姑說那我知道咋回事了,我說今年你給我的米肯定不能再這樣了,要不身邊的哥們都沒法相處了,姑姑說放心吧,不過大米拉回來雖然沒發黴也沒粉,不過沒有以前吃的大米那種香味了,第三年了我又回去了,結果拉回來的大米又開始發黴和粉了,自認倒黴了,剛把大米拉回來沒幾天姑姑打電話說他家孩子開車把人碰了,需要借五千塊錢,我說那行吧,我轉給他微信上,我把錢轉完了,我弟弟說了句謝謝啊,哥,然後就把我微信拉黑名單了…臥槽,這特麼是人乾的事嗎?我給他打電話問他什麼意思,弟弟說想獨立了,也不想跟家裡的任何人相處了!我說好!記住你說過的話!然後就掛了,再就沒聯繫!又過了一個多月,姑姑給我打電話要借一萬塊錢,我死活都沒借…這樣的親戚根本沒發相處了…感覺總被姑姑坑…


閒鶴疏寒唳華庭


人走茶涼,姐走門檻斷。與我朝夕共處二十八年的老婆去年因病去世了,在老婆下葬期間,她的兩個弟弟與家人,沒有在我家喝過一口湯吃過一口飯,此後在也沒有與我往來。國慶節前兒子和媳婦一家人回來歇假,讓他們去他舅家走一趟,兒子他們不去,親情就此斷了……


對著月亮說我愛你


說一下我們家,爺爺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我父親是小兒子,老家四套祖宅,三兄弟抓鬮,我父親抓到了兩套,在我十三歲之前,大伯二伯分別搬離祖宅,大伯在同村的街上,二伯在市區。

十三歲後父母在江蘇開辦企業,除了過年回家住一週,幾乎不回老家。三年後在老家市區買了房。

大伯育有大堂哥大堂姐一兒一女,大堂哥39歲,一個女兒13歲。當兵九年退伍後考了地方單位殯儀館接線員,單位不好聽,工資福利還是很可以的,摺合下來一個月8000左右,大堂嫂最早賣衣服,後來賣安利(一口鍋賣給我爸媽2800),現在跑滴滴。大堂哥除了上班,整日和大伯混跡賭博場所、坐檯、夜店,如今大堂哥負債200萬,欠姑姑60-80萬,姑姑要求大堂哥還,大堂哥說沒錢準備賣腎去。過年家族企業分紅,姑姑想截流大伯家的分紅8萬元作為還債,大伯說不給他錢他去姑姑家32樓跳下來;大堂哥在外面胡作非為,大堂嫂在外面也有了個相好,真tm一言難盡。大堂姐在中石化上班,一個月4500元收入,大姐夫裝修師傅收入一個月8000-10000元,大堂姐自結婚起幾乎都住在大伯家,很少回姐夫家裡,姐夫家裡去年拆遷,大堂姐拿了點錢買了輛polo,除了上班,整日混跡於麻將攤,跟幾個賭棍也有點不清不楚,大姐夫來我家找我爸,一把鼻涕一把淚,我父親勸了姐夫兩個多小時不要跟我大堂姐離婚,我父親當面打電話罵了堂姐半小時,然後現在,也沒什麼用,大堂姐依然混蛋,大姐夫雖然人老實巴交,但是也不傻,婚姻也是名存實亡。大伯當了七八年村支書,現在除了偶爾做一下兼職保安,空閒下來就是麻將攤,據說跟我大堂哥同時與一個寡婦有一腿,臥槽畫面真美...

二伯家育有一子,二堂哥與二嫂育有雙胞胎兒子和一個小女兒,二嫂自從結婚,從未出去工作,二哥什麼不靠譜做什麼,傳銷的、微商的、代辦信用卡、生物汽油(純屬扯淡的水裡加催化劑)、生物電機理療等各種扯淡事業,現在給平安賣保險和辦理信用卡pos機,已經是二哥職業生涯最靠譜的事業了。二伯母和二嫂在家帶孩子,二伯是我們當地非常出名的老賭棍,從十六歲混跡賭場到如今58歲,老千高手,被抓賭時跳過樓摔斷腿,也跳過河跑路,去年年初捅了一個人住了重症監護室2個月,二伯自己被砍斷兩根手指,因為對方先尋釁滋事,對方沒報警,通過家族裡的關係,叫了當地gaj領導和hsh大佬談和。

姑姑家育有一子,初中人民教師,教體育,最安分守己,除了愛踢球愛LOL,沒有其他愛好,不抽菸不喝酒不賭錢不嫖娼,嫂子是同校美術老師,除了愛吃,沒別的毛病。但是姑姑是個特愛管閒事的人,完全遺傳我奶奶(當年奶奶吵遍十里八鄉,周圍鄰居和親戚得罪完),姑姑管管我大伯家的事兒,被坑了大幾十萬,管管我二伯家的事兒,也沒少被坑錢,管管我舅公家的事兒(我奶奶的哥哥),舅公家兩個伯伯跟姑姑吵了一通。真心的遺傳我奶奶,不得不佩服,雖然她心是好的,但是完全不注重方式方法和說話時機,讓人很糟心。

我家就我一個,去年訂婚,今年準備11月底婚禮,兒子現在兩個月多兩天。父母於2012年賣掉企業股份在家養生,家裡除了沒什麼錢,其他都算安好,就是我父親,也有點遺傳了我奶奶的毛病,話多囉嗦情商低,讓人有點糟心。我母親是個情商極高的人,所以夫妻倆還算和睦。我與妻子在外地做生意,雖然沒什麼太多收入,也沒什麼負債,我們沒買房,所以壓力主要來源自孩子和生意,還算好。但是誰家的鍋底不黑呢?我家還好,丈母孃家可不咋滴,我老婆有點扶弟魔(但凡姐姐扶弟魔,一般弟弟就是個廢物),我家小舅子不是敗家的人,但是唯唯諾諾,遇事慌亂,25歲了內褲買多大都不知道還要老丈人來買,相親與一個姑娘出去玩了兩回,住同一個酒店房間起碼有七個晚上,回來告訴我們,連手都沒牽過,我tm差點一口老血噴湧而出,後來相親一個女孩,晚上我和我老婆帶著小舅子去跟女孩媽媽還有女孩一起吃飯,小舅子晚飯兩個半小時說了兩句半話,我老婆說“給女孩和她媽媽倒一下茶水”小舅子“好的,阿姨喝點茶,xx(那個女孩)喝點茶”,臨結束,我老婆說“你們兩個自己加微信聊吧”,小舅子對女孩說“我掃你吧”,走的時候我們送女孩母女離開酒店,小舅子說了句“慢走”......我tm還能說什麼?

老丈人家裡沒什麼條件,丈母孃前幾年癌症早期,花了不少錢,老丈人腰椎問題,做不了什麼事兒,也沒什麼收入。我有點擔心但凡我和老婆賺了點錢,等小舅子以後萬一有姑娘願意嫁,估計以我扶弟魔老婆的性子,我們家要放血了。

來,以上我家至親的情況,你們告訴我,tmd這個怎麼親近?我要是年收入幾千萬,我在乎親情,那無所謂,隨便親近。我們家現在自己也就是安穩的水平,中產都差好遠,我怎麼跟他們親近?先不說我大伯二伯這樣的,一親近就問你借錢,就我姑姑這樣,一親近,人拉著你去管管這家的事兒,管管那家的事兒;與小舅子親近,關鍵人家沒話跟你講,跟老丈人丈母孃親近,那就準備好三十萬等小舅子結婚時支援他們吧。

現實的情況是,自己家都自顧不暇,我沒空沒精力更沒錢去顧及到親戚們,更不想給自己找事兒做,也不想他們有什麼困難想起來找我,我沒能力幫,駁了人家一回兩回,不可能一直不幫忙吧。

所以,就不要親近了吧,大家各自安好,然後我們就逢年過節發條微信吧,平時沒事也別聯繫,有事兒更不要聯繫。



吳大大大大大大茶缸


農村斷親現象越來越嚴重,這個斷親,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怎麼講呢:

第一,沒有人,會主動和自己的親戚朋友,尤其是親戚斷交。這樣腦子進水的人,有,但真的是萬中無一。大部分人,即使很不爽親戚,面子上,還是要過得去的。

第二,那麼,怎麼個被動法呢。因為,長年不在家啊,家,就是個空房子的,一家人,全部在異地(往往是幾百上千公里的外地)工作、生活、學習。想回家,興師動眾,很不方便。

比如我們一家四口,回一次家,大寶和小寶的東西,我和我老婆兩個,都感覺拿不了。何況,還有我們的東西呢。想一想,算了,不回了。

老家都不回,跟親戚們,基本上沒有現實中的往來,婚喪嫁娶的大事,也只是上個禮了。

第三,再談平常生活。現實中沒條件走動,那麼,電話總有聯繫吧。

呵呵,除了跟雙方父母,每週有通話。別說跟親戚們了,我跟我親弟弟,也就是一個月通話一兩次;我老婆跟她親弟弟,半年能通話一次,就不錯了。

不是不親,血濃於水。關鍵是,都很忙啊。一天忙完,九點多,該哄孩子睡覺了,打什麼電話。

長此以來,父母和兄弟姐妹,肯定沒問題。但是,親戚們,卻被動的斷了。

幾年不怎麼聯繫,再親的親戚,也只是認識了。


董江波


親戚不同於父母子女,應該做到禮尚往來,窮親戚不能把有錢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一旦不施捨了,就不習慣了。說說我的例子吧,我們那邊農村舅舅這身份看得很重,以前每年只要回農村老家過年,我都會去舅舅家拜年,給長輩分壓歲錢,我舅舅家好像十多年沒有去我家拜年了,我表哥表姐也從來沒有給我爸媽分壓歲錢了,舅舅過世了,另外的老表(姨媽的兒子)和我商量包乾禮一樣多,就因為我相對其它老表富裕一點(廣州有車有房),舅媽家竟然嫌少,表哥也不出來一下,農村女人就是事多,總覺得我有錢應該多出點,竟然把乾禮錢退回給我,一個死八婆還罵我讀書讀……,我媽就跟他們吵了起來,在我印象中,好像外婆過世後,從來都是我門給錢給物出去,舅舅家一毛不拔,老媽也經常說舅舅只進不出,現在舅舅也走了,我們有錢也是辛苦賺來的,我讀書沒錢借錢,舅舅家也沒幫助過,他們心裡感覺舅舅最大,我們給他們是正常的,經過這個事情,我們家就直接跟舅媽家斷親了。



xiaolong2010


現在農村斷親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是因為現在越來越不把親情放在心上了。

如我家的堂伯哥,因為他父親的一塊宅基地,被他的二弟買過去,他卻認為是父親與自己二弟在騙他,並與他二弟爭了起來,沒有爭過二弟,便認為是父親偏心,於是揚言只要不把宅基地給他,他就不再為父親養老。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後來,他的父親病重,託人讓他去看一看父親,他都拒絕了。在他心裡,宅基地的重量遠遠大過他與父親的父子之情,他與二弟的兄弟之情。

無獨有偶,我同事的小姑子,因為想要孃家父母的拆遷房,而她父母只有兩套,一套給了兒子住,一套自己住,就沒有答應給出嫁了的小姑子,結果我同事的小姑子就與孃家斷絕了關係。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隨著物質的越來越豐富,道德底線越來越低,因為借錢,因為房子,甚至因為一件不大的事情,都會割斷與父母兄弟等之間的親情,也許因為這樣的事情多了,有樣學樣,不以為恥,沒有道德底線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萍風竹雨123


“斷親”現象其實現在越來越明顯了,而且不分農村和城市,原因有很多。

記得小時候春節期間家裡的親戚要走到正月20才走的完,那時候我奶奶那邊的親戚也經常走動,但是後來隨著我奶奶去世對方同齡的姐妹也去世,基本上我奶奶姊妹的後代和我們就徹底斷親了,至少有七八年沒有走動過了。

在說說我爺爺,我爺爺在的時候,曾經哪些遠方的外甥女都會一年看一次,但我爺爺去世後也就不來往了,所以在中國的親戚關係中,長輩起到了很好的紐帶作用,如果家裡長輩去世,那麼哪些三四代以外的親戚基本上不會走動了。

另外就是現在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平時很少回家,而且有些人打工後定居在了城市裡,像我有一個親戚在外面打工一二十年已經定居在外面,一年到頭就回來那麼一兩次,平時家裡親戚整酒如果回來了就來,如果沒回來就不來,所以平時他們春節回家只走比較親的親戚,比方說舅舅,姑姑這樣的,其他的基本上就交給父母走動,你可以想想如果他父母去世了,哪些遠方的親戚基本上也不會來了。

中國俗話說的好,“親戚要多走動才會親”,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在外工作都很忙,根本沒有時間去走親訪友,像我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很多堂姊妹都在外打工,平時也就過年的時候聚一次,真正讓我們還聯繫的是因為我們的父母之間是兄弟,如果等到我們的父母都過世後,這層關係就更淡了,現在每年春節回家拜年,基本上就是姑姑家、舅舅家、叔叔家,其他已成家的堂兄弟表兄弟一年都見不到面,都是讓父母走動的。

久而久之這些親戚關係就淡了,最終就斷了,這算是一種社會現象,並不是在少數家族會出現,以後很多年輕人都會面臨沒有多少親戚的局面。


樓盤網


現在的人是越來越現實的了,老公倆親侄子,侄嫂都在廣東打工,生小孩子了回家鄉縣城生,倆侄媳婦生四個孩子,有三個入院住院都是叫我家借錢入院生孩子,三四年後還回,他們回來過年過節,從來不到過我家,他們還有個叔在我家樓上住,在我家門口過都不進來過,不問借錢的人可以隨時來玩,而我借錢的,倒成陌生人了,讓大家去評論吧


用戶7639593593298


老話說: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自從進入改革開放進入商品大潮以來,社會一切向錢看,親戚之間變得越來越疏遠,特別是在親戚之間貧富逐漸拉大以後,親戚之間形同陌路,我有個弟弟在天津做生意,買了房子,也就在天津定居了,他的孩子也就是我的侄子見到我竟然要他爸介紹,我的孩子跟他也就是叔伯姐弟,竟然不認識,我想這也是社會發展必然的,親戚圈子越來越小,朋友圈子越來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