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生:加強中小學STEM教育恰逢其時

田慧生:加強中小學STEM教育恰逢其時

田慧生:教育部教材局局長,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所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任

2016年以來,教育部相繼發佈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等一系列文件,提倡STEM教育思想,建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嘗試STEM教育。而我國的STEM教育剛剛起步,在實施開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從加強STEM教育緊迫性的認識以及STEM教育在我國的推進與發展兩個視角,給出了一些指導性意見,強調加快推動中國STEM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本文從加強STEM教育緊迫性的認識以及STEM教育在我國的推進與發展兩個視角,提出“加強跨學科的學習與合作”“加強複合型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本土化的研究與實踐”以及“加強資源的開發與相互協作”等指導性意見,強調加快推動中國STEM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田慧生:加強中小學STEM教育恰逢其時

加強對STEM教育緊迫性的認識

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21世紀是知識與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科技創新的作用愈加凸顯。在教育領域,對創新型、綜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與日俱增、迫在眉睫。世界各國為了應對競爭壓力,紛紛進行基礎教育改革。尤其是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發起的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影響。STEM教育是一種跨學科的教育方法,通過建立學校、社區與全球企業之間的聯繫,使學生將學術概念與現實世界的經驗教訓緊密結合起來,綜合運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知識,有效提升學習者創新實踐及問題解決等核心素養,進而增強國家競爭力。近年來,以美國、英國、德國為代表的很多國家都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制定了促進STEM人才培養的政策措施,協同政府各個部門、大中小學、企業、科研機構、社區和家庭的力量,共同促進STEM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引領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新潮流。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加快轉型升級的新挑戰;信息化和工業化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勞動密集型經濟正在向知識密集型轉變,急需培養大批具備科學素養、技術專長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在我國推進STEM教育不僅有助於我們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促進製造業的智能升級;有助於我們抓住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革命帶來的契機,在新興產業領域搶佔先機,實現經濟上的飛躍和趕超;更有助於我國公民科學素養的培養和勞動者就業能力的提升,促進就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快STEM教育發展、創新STEM教育模式、加強跨部門、跨領域的STEM教育合作已成為當前我國人才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優化我國人力資源結構和質量、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緊迫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從現在算起到2035年,目前的中小學生到那個時候正處於創造力發展的高原階段、正是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的黃金年齡、正趕上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段。所以,

現在加強中小學STEM教育恰逢其時,不可不為,不可慢為。

田慧生:加強中小學STEM教育恰逢其時

STEM教育在我國的推進與發展

近幾年,STEM教育正在我國快速興起。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要求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應用。2017年初,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明確建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嘗試STEM教育。2017年10月印發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也明確地將創意物化能力培養作為課程目標,推薦了體驗物聯網、用計算機做科學實驗、開源機器人初體驗等活動主題,引導中小學開展STEM教育。2018年1月新頒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很多學科也都明確滲透或倡導了STEM教育思想。

在國家政策的積極引導下,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許多地區、學校和機構,已經開展了一些STEM教育的研究、實踐和探索。可以說,STEM教育已成為我國進一步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選拔模式、提升學生科學與創新素養的重要抓手。新政策指明新方向,新研究提供新支撐,新探索開創新局面,STEM教育中國特色體系正在逐漸顯露。

當然,我國STEM教育還剛剛起步,在課程建設、教育標準與評估機制等方面還很不成熟,不同專家對STEM教育的理解、解讀也不一致,可以說,甚至存在亂象叢生、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現象。特別是師資和社會聯動機制等還遠不能支持STEM教育的開展。STEM教育的推進有賴於系統的頂層設計,有賴於跨部門的協作和全社會的參與,有賴於科學有效的研究引領和廣泛深入的實踐探索。

希望廣大中小學校,在當前落實立德樹人、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大背景下,切實以落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為導向,積極變革教學與評價方式,加強推動中國STEM教育的研究與實踐。

1.加強跨學科的學習與合作

STEM教育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整合在一起,強調對知識的應用和對學科之間關係的關注。這就需要教師間加強合作,提升跨學科指導能力,促進各學段、各學科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有機融合與學習的融會貫通。

2.加強複合型師資隊伍建設

創新教師培訓方式,提升教師綜合素質,關注小學全科教師的培養。開展具有跨學科背景的師資力量的培養,尤其是針對STEM教育相對落後地區和群體的師資培訓,幫助教師們獲得更多STEM學習經驗,提高關於科學、數學和技術的本質認識和科學素養,並提倡教師們將STEM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

3.加強本土化的研究與實踐

研究者應加強對已有經驗的研究總結和梳理,積極引進國外STEM教育優質資源,借鑑有效的教育模式,並結合中國情況進行復制、移植、改造,加強本土化、特色化探索。

4.加強資源的開發與相互協作

政府機構、科研院所、大中小學、社區、企業等應成為一個合作共同體,共同為國家儲備、培養創新人才,推進STEM教育貢獻力量。營造一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一體化的STEM教育環境,促進教育研究者與實踐者的協同合作。

總之,推進STEM教育已成為世界性教育發展趨勢。我們必須抓住機遇,開拓進取,主動作為,在學習借鑑發達國家STEM教育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面向未來,立足本土,努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STEM教育發展道路,為培養具有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素養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做出積極貢獻。廣大中小學校當以新高考改革、推進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為契機,探索基於核心素養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及評價改革,創新STEM教育的實施方案、師資培養機制,完善課程標準和評價體系建設,搭建跨學科、跨學段的STEM課程群;發掘和推廣STEM教育的成功實踐模式,努力讓STEM教育惠及最廣泛的學生群體,讓科學與創新進入每一個孩子的基因。


來源丨基礎教育課程

(聲明:除STEAM在線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傳播,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我們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