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與腎結石“和睦共處”18年,石頭長成了“姜王”

武漢晚報11月20日訊(記者唐智峰 通訊員金京)18年前就知道自己有腎結石,卻因為沒症狀就疏於檢查。結果18年過去了,再一查,當年的小小結石居然長成了11公分大的“姜王”,簡直成了“精”。近日,該患者慕名求助於武漢一家結石專科醫院,在該院取出撐滿整個左腎的結石後,自己也嚇出了一身冷汗。

女子與腎結石“和睦共處”18年,石頭長成了“姜王”

患者術前X光片

結石不疼不癢,再度發現時已成“姜王”

37歲的魯女士來自孝感漢川,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早在18年前,她因為突發腎絞痛在當地醫院查出左腎小結石。因為結石小,她只在當地醫院打了一個星期的消炎針,後來也因為沒出現過任何症狀,她就沒再管過了。

最近兩年,魯女士因為長期右腰疼痛被查出腰椎間盤突出。上週,右腰實在是疼得難受的她準備上醫院接受治療,結果在查體的時候,無意中查出左腎被結石撐滿,醫生建議她趕緊手術,要是再拖下去,腎可能都不保。

魯女士從熟人那裡得知武漢京都結石醫院是治療結石的專科醫院,能夠很好地處理各類結石方面的疑難雜症,在安排好了家務事之後,她就和老公兩個人趕到該院,希望醫生能儘快處理掉自己的“大麻煩”。

女子與腎結石“和睦共處”18年,石頭長成了“姜王”

術後醫生給患者講解注意事項

接診的醫院泌尿結石主任胡換春坦言,由於魯女士所患的是在臨床上比較罕見的巨大鹿角形結石,而且大小結石分散在各個盞腔內,其手術難度及風險性均很高,處理起來非常棘手。

“姜王”成功取出,形成原因或跟患者長期尿路感染有關!

在完善了圍手術期的所有準備工作後,魯女士順利接受了“雙鏡聯合微創保腎取石”手術。其左腎裡的“姜王”結石,在一期手術中得到了有效處理。術後,魯女士恢復得不錯,沒有出現任何術後併發症問題,至此,所有人才如釋重負。

為了有效預防結石再生問題,醫生對魯女士的結石做了詳細的結石成分檢測,檢測結果提示其結石為感染性結石,這也正印證了魯女士結石瘋長的原因。

女子與腎結石“和睦共處”18年,石頭長成了“姜王”

從患者左腎裡取出的結石

胡換春指出,感染性結石多發於尿路感染持續或反覆發作的患者,其主要成分為磷酸銨鎂和碳酸磷灰石。該類結石的生長速度極快,最快者4-6周就可充滿整個泌尿系統,形成鹿角形結石。而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患者尿路感染問題的話,術後可導致嚴重的尿源性膿毒症,患者甚至還可能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所以在臨床工作中,處理這類結石應當引起高度警惕。

同時,胡換春也提醒廣大市民,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勤體檢的習慣,發現結石及早診治。平時不管身體上有沒有症狀,最好每半年做一次結石彩超篩查,一旦發現結石問題,要及時到專業醫院進行診治。結石越小,治療的方式越輕鬆,花費也會更少。

此外,對於感染性結石患者,手術取石後還需要遵醫囑輔以藥物治療,主要包括控制感染、尿液酸化和抑制產氨,目的是預防結石再生和促使殘石溶解。因為尿路內的感染性殘石常可導致尿路感染的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從而引起結石再發或者殘石增大,形成病態循環,所以積極地採取有效的藥物治療也是十分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