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姓氏輩序中的奇特現象

輩序,又稱字輩、字派、行第、派序,古稱昭穆,是用以表明同家族世系血緣秩序和關係的名字序列,潮汕地區習慣以“輩序”通稱。

潮汕姓氏輩序中的奇特現象


縱觀潮汕各個姓氏的輩序,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對後代人的殷切期望,其中有些姓氏的輩序的表現形式十分奇特。
潮汕姓氏的輩序是非常講究血緣關係的,一般是血緣關係不同,輩序就不同。
正因為如此,才出現一姓有多種輩序的現象,不同姓氏有相同的輩序的可能性則更小。但是,潮州鳳塘鎮後隴蘇氏與楊厝楊氏卻使用相同的輩序。
後隴蘇氏早在南宋末年由五世蘇理主修族譜並制定輩序,後世經兩次續寫,終成12句60字:“景正孟崇聞,天俊有光從。以秉紹朝慶,廷良希道時。伯仲衍昭穆,雲礽茂祖宗。
文章華國運,詩禮傳家風。親長心誠順,忠禎性睿聰。綱常能敬篤,奕世永昌隆。”南宋,蘇氏未遷入後隴時,後隴已有包括楊姓在內的13個姓氏在鄉里定居。清末,後隴蘇氏與鄰村鳳塘陳姓發生械鬥,波及後隴楊厝巷楊姓。

潮汕姓氏輩序中的奇特現象


楊姓於是遷到三四里外的青麻山尾的楊厝村(俗稱“山尾楊”)定居。據2005年出版的《鳳塘聞見錄》載,楊厝村楊氏輩序竟然與後隴蘇氏輩序同樣是12句60字,排列及字句一字不差。為何後隴蘇姓與楊厝村楊姓的輩序完全相同?至今尚未有定論。
通常情況下,族譜只記述以男性血緣為脈絡的宗族世系之書,輩序詩也只有男性才能使用,女性則沒有輩序。
但是,在潮汕的一些姓氏中,為培育本姓氏的婦女恪守婦道,期望她們具有溫、良、恭、儉、讓等美德,族人專門為女性制訂了輩序詩。
潮陽姚氏女性輩序(從廿一世起):“瑞敬賢孝淑,敦睦禮謹從,芝蘭友芳美,玉潔添儀容”;普寧佔隴鎮西社鄉南門福建祠系女性輩序:“慈順瑞裕盛,玉娥妙加冠。晉祿褒賢惠,珠璧俊嬋娟。仁善保祐昆桂,端儀藹家祥。雍容綬懿範,簪纓映坤芳”;潮南峽山義英翁氏女性輩序:“端莊嫻懿訓,寬容懷敬謹。溫和順柔潔,謙讓達義禮。淑靜益慧明,良善福壽增。慈愛協坤貞,克儉齊家聲”。
眾所周知,潮汕姓氏輩序是為了在族親之間區分長幼,昭穆有序而制訂的,其體裁以一首詩為主,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七言的,但不管如何,這些輩序都是為在生之人排用的,然而揭陽新亨鎮北隴(今屬北良村)的葉氏卻有兩種輩序,一是區分在生之人的輩序,叫做“生校”,另一種是區分辭世者的輩序,稱為“喪校”。

潮汕姓氏輩序中的奇特現象


“生校”的輩序是這樣的:“時響世奕仙,文學應克昌。壽元俊大發,國家名譽揚。”與其相對應的“喪校”輩序是:“乃卿其振列,道德實輝彰。循次和必仲,明正興忠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