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再現80年代人們出行方式:圖4風靡大江南北,圖9根本買不起


【公安人員的摩托車】這是一組反映上世紀80年代人們出行方式的照片,可以看到當時主流的交通工具。80年代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特區的設立,大量外資的湧入,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進城打工,這進一步促使了大城市的繁榮。

【男子騎著幸福250牌摩托車】1960年3月,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上海自行車二廠完成了幸福250摩托車的研製工作。經過一系列的測試,於當年8月正式投入市場。作為曾經的經典摩托車型,自1960年到1995年這35年的時間裡,幸福牌250型摩托車跑遍了祖國大江南北的各個角落,這種車多被用來拉貨,是個體戶的首選車型。

【綠皮火車】綠皮火車是一代人的記憶,當然買票也非常艱難的。有人這樣回憶綠皮火車,“當遠處響起一聲高亢徹空的汽笛聲時,站臺上的乘客齊刷刷地將臉轉向汽笛鳴起的方向,咣咣噹當,咣咣噹當,輪轂和鐵軌奏出的巨大交響,由遠及近,彷彿大軍壓境,腳下的站臺都在顫動。”


【街頭自行車】資料顯示,早在1868年上海街頭就已出現了自行車。剛開始上海的自行車不多,僅有幾輛,型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人坐車上,用兩腳點地而行;另一種靠腳蹬踏而行,“轉動如飛”。1940年,上海自行車廠成立,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自行車生產企業,由此開創了中國自行車行業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步行】這張照片可以看到一個細節,就是當時人們穿衣幾乎沒有多大的差別,多以天藍色衣服為主。這意味著,當時人們之間的生活水平幾乎差不多。但是,很快隨著大量人員進入沿海城市工作,人們之間的差距逐漸開始顯現。

【馬車】顧名思義,馬車就是用馬作為動力的車子,馬車或載人,或運貨。馬車的出現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甚至可以與人類文明一樣悠久。隨著工業革命開始,馬車逐漸走出歷史的舞臺。80年代城市街頭出現的馬車,絕大多數都是郊區人們向城裡運送貨物。


【長江邊的輪船】80年代生活在長江邊的人,輪船是出遠門的第一選擇。當時的長江不僅有大型輪船,也有各自貨船。對於當時長江邊生活的人們來說,乘輪船出行比火車票要便宜很多,當然往返速度也會慢很多。

【卡車】1956年7月13日,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解放牌”卡車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首批12輛解放牌汽車緩緩駛下裝配線,揭開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的第一頁。當時的報紙是這樣報道這個偉大歷史瞬間的,“汽車在人們狂熱的掌聲中開到了調整間。這時,工廠的設計部門和工藝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立即趕上去,抱著車頭,傾聽發動機的轉動聲。當發動機轉動聲漸漸停止的時候,人群中隨著又引起了勝利的歡笑。”

【路邊的小汽車】當時的小汽車是極其昂貴的存在,別說普通人,就連一般“萬元戶”也根本買不起。當時馬路上的小汽車不僅數量少,而且車型也非常少,主要有紅旗CA770、上海牌SH760轎車、吉普212等。


【無軌電車】無軌電車是當時城市公交車的首選,這是一種通常由架空接觸網供電、電動機驅動,不依賴固定軌道行駛的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無軌電車有個弊端,就是路線非常固定,靈活性比較差。80年代後期,很多城市開始逐漸以柴油為燃料的公共汽車取代無軌電車,這種電車逐漸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