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珍妃井,頭都塞不下去,慈禧是如何將珍妃推下去的?

凌毅清


這個歷史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啦!當年珍妃確實是被慈禧害死的,推井裡這事也真實存在,只不過那時候的“珍妃井”井口不是現在這麼小而已。珍妃遇害的那口井別說人了,誇張一點講一頭牛都能扔進去。由此可見,我們現在目測的那口井的井口,完全是經過處理才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珍妃當年進宮的時候年僅十三歲,由於她年輕貌美,而且又聰明智慧,琴棋書畫更是樣樣精通。因此,得到了光緒皇帝的寵愛。那會慈禧太后也是比較喜歡珍妃的,直到後來珍妃支持光緒皇帝推行的戊戌變法惹怒了慈禧太后。因為光緒帝的所作所為與慈禧太后背道而馳,所以慈禧太后一怒之下把光緒皇帝囚禁在了瀛臺,珍妃由於夫唱婦隨也被慈禧消去封號,幽禁與景運門外的北三所,這裡就是所謂的“冷宮”。

珍妃在冷宮裡面一住就是好幾年,直到八國聯軍進軍北京城的時候。慈禧太后被嚇得屁滾尿流,就在她倉皇西逃之前,慈禧下懿旨將珍妃溺死在了寧壽宮外的井中。


那麼慈禧為何急於害死珍妃娘娘呢,珍妃到底又是怎麼被害死的呢?

歷史上對於珍妃的死是說法不一,最多的一種說法就是,當時慈禧西逃之前,要召見珍妃,就令人去三所裡面傳珍妃。珍妃被帶到慈禧太后面前之後,慈禧太后說出來要帶著光緒帝一起西逃,可是珍妃執意要求皇上留守京城,慈禧不同意,於是二人就吵了起來。慈禧太后那是什麼身份,怎麼可能容忍一個妃子對她指手畫腳的,就這樣珍妃惹怒了慈禧,慈禧一怒之下就命令太監催玉貴等人,將珍妃推入井中溺水而死。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珍妃當時身患天花,因為病魔纏身不能隨慈禧太后一路西逃,就懇請慈禧要求回孃家養病。珍妃說的也有道理,如果她真的患有天花,這一路顛簸的,不死在半路也好不了那去。可是,慈禧這個狠毒的老太婆,不僅沒有答應珍妃的請求,還逼迫珍妃投井自盡。結果珍妃不從,後來慈禧太后就令人強行將珍妃拖到井邊,大頭朝下扔了進去。

可憐珍妃年紀輕輕就這樣沒了。當年珍妃遇害的這口井的井口沒有一米寬也差不多,所以珍妃很輕鬆的就被推了進去。後來慈禧太后西逃回京之後,為了掩蓋自己當初的罪惡,就令人將這口井封了起來。今天我們看到的珍妃井,是後人為了安全起見,把原來一米多寬的井口縮小到了二十釐米左右。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模樣。

所以,這就是人們質疑珍妃井當年井口那麼小,慈禧還能將珍妃推進去的道理。


任馳贏天下


我8月份剛去完故宮,剛聽完導遊跟我們解釋這個問題!

長話短說!珍妃井一開始並不是這麼小的,就是正常打水喝的井的大小。由於珍妃得罪了慈禧,慈禧命人把珍妃推下了井。這口井裡面死了人,水自然就不能再飲用了。也就把井廢在那裡了。

至於現在看到的井口這麼少,是後人把井逐漸圈小的,導遊說這叫“鎖井”。後來故宮成了景點工作人員為了保護這口井,也為了防止遊客在看井的時候不小心掉下去了,於是在井口弄上“箍井石”。

所以,珍妃井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小的哦!


玫瑰貓的簡單生活


故宮的珍妃井直徑只有20多釐米,珍妃瘦成了閃電才被塞進去了嗎?

當然不是!

一,井口到底有多粗

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大人去井裡打水,有時候我會跟著去。每次靠近井邊,都會被大聲訓斥——不要命了?有一次壯了膽子去看那口井,發現它比我想象的大很多!

小時候看到的那孔水井,直徑大概有2米多,而且越往下越寬大。上面架著兩塊橫樑,用於打水的人在那站立。進口最寬的地方,也超過半米。當時我一看,趕緊後退,彷彿井下陰寒的溼氣能把人吸進去一樣。

我想象中的珍妃井,應該和農村見到的紅薯窖差不多。紅薯窖井深十幾米到二十米,井口用青磚箍住形成一個一米左右的原型。我經常被拴住腰和腿放到井下,然後在裡面撿拾紅薯、土豆或者蘿蔔,用框子提上來後,在被人用繩子拔上來。

在故宮,大多數的水井主要用途是提水用於燒火做飯或者救火。經常用於提水,那一定要比水桶更粗,井口沒有二尺以上,那這井一定是沒有用的。

當宮鬥愈演愈烈時,人們發現,水井有了更多的衍生作用。比如今天要說的摔死珍妃,再比如南京胭脂井藏皇帝和皇妃。

二,珍妃為何必須死?

做慈禧的兒媳婦,要麼醜,要麼死!

慈禧親兒子同治最鍾愛的皇后,孝哲毅皇后,與慈禧矛盾很深。慈禧要廢掉她,沒想到咸豐的五弟奕誴說,“想要廢從大清門抬進來的,必須也要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才行”。

慈禧一輩子沒有走過大清門,這是她永遠的痛。當同治死後,慈禧和孝哲毅皇后的爭鬥開始了。慈禧這個老奸巨猾的傢伙,一個回合就滅了孝哲毅皇后,同治去世僅僅74天,孝哲毅皇后在寢宮自殺,多半是被慈禧逼死的。

珍妃很明顯不瞭解孝哲毅皇后的悲劇,居然在20年後挑戰慈禧的權威。慈禧一度放權給光緒,讓他搞改革,可是珍妃居然利用自己的弟弟收受賄賂,賣官鬻爵。慈禧伸出一更手指頭就捏滅了光緒的改革火焰。

誰承想,光緒的豬隊友康有為沒死,在境外大肆宣揚慈禧老妖婆的宮闈秘史。在康有為的煽動下,列強們紛紛任務光緒更適合當權,慈禧的乙亥建儲被擱置。乙亥年後面就是庚子年,慈禧懷恨在心對萬國宣戰,迎來了庚子國變。

準備逃亡的適合,珍妃居然再次跳出來說“皇上不能走!”慈禧心想,光緒要是不走,成了八國聯軍的盟友,還有我的好活嗎?直接就派人弄死了珍妃。

珍妃被丟在那個井裡,不知道八國聯軍來了以後有沒有撈出來看看。估計是沒什麼興趣,因為整個北京城,到處是黃金白銀,隨便搶!

三,珍妃井後來的故事。

慈禧太后兩年後從西安回來,總是害怕珍妃從井中出來,找她索命,所以讓他的家人給她撈出來安厝於西郊田村。慈禧和光緒都死後,珍妃的屍體葬於清西陵的崇陵妃園寢。後來,珍妃的妹妹瑾妃掌握宮中大權,還在珍妃井附近設立靈堂, 立牌位,以示哀悼。

1924年,溥儀被趕出故宮,故宮成了收門票就能參觀的地方。無數普通百姓花錢就能看皇帝住的地方,此時珍妃井成為故宮最受歡迎的景點。好奇的遊客總是喜歡探頭去看井裡面的情況,甚至在井邊擠成一團。為了安全保障,故宮管理部門在井上安放了一塊井口石,井口石讓井的直徑直接縮小到了20多釐米,從此再也不會有人掉進去了。

仔細觀察井口石,發現中間還有一根鐵棍貫穿。加上這個鐵棍,估計連只貓都不容易掉進去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趴到井口來看。於是,管理部門又在周圍安裝了鐵柵欄,防止遊客靠近。


歷史知事


珍妃井是故宮的一個景點,而這口井有著靈異的傳說:說是到晚上珍妃的鬼魂會從井底爬上來,彈琴、唱歌、哭訴自己可憐的遭遇,這著實讓人背上法寒。也因此就有了故宮每天閉館前,就會用鐵棍鎖上珍妃井的說法。

為何慈禧那麼討厭珍妃,在臨逃前還不忘將她推入井中殺害

珍妃是光緒最喜歡的妃子,她性格活潑開朗、喜歡新鮮事物、喜歡無拘無束的生活,她在政治上支持光緒皇帝的變法行動。但也就是因為這些,才讓慈禧極度的厭惡她。

(光緒的皇后)

  • 皇后被冷落:

慈禧很討厭珍妃,因為光緒特別寵愛珍妃,就導致了慈禧的侄女皇后被冷落,早年光緒因慈禧的權勢被迫取了皇后,等結婚後光緒就一直跟珍妃情意綿綿,對皇后極為冷淡,這自然讓慈禧心裡討厭珍妃。
  • 後宮干政:

慈禧討厭珍妃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出自於政治,她從咸豐皇帝那裡一步步才爬到了現在的位置,對於政治有著非常敏感的神經。光緒跟珍妃長期在一起,珍妃自然會利用這樣的機會插手政治方面的事,比如向光緒推薦一些官員。到後來,她控制不了對金錢的慾望,和她哥哥一起參與了賣官的勾當。

後宮不能幹政,這是祖宗遺訓,慈禧可以為所欲為,但別人就不能逾越這條線,何況珍妃還參與賣官的事件,她自然更加厭惡。於是,因為此事,珍妃被降了品級。

  • 參與戊戌變法:

讓珍妃最為致命的還是她也參與了戊戌變法,協助光緒奪權,這是慈禧絕對不允許的。光緒變法失敗後被囚禁,而參與變法的珍妃也受到牽連,慈禧命人扒光她的衣服仗責,這是因為她作為後宮第二次干政“壞了家法”,最後被直接打入冷宮。

慈禧找到殺珍妃的機會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帶著宮裡的一堆人馬出逃,這終於讓她找到殺珍妃的機會。因為慈禧強詞藉口帶珍妃一起走不方便,留下她又怕年輕惹出是非,有辱皇家臉面,於是將她投井殺害,此時珍妃才24歲。

(珍妃被推入井中)

1901年,清朝跟八國聯軍談和,慈禧、光緒返回北京。慈禧見投珍妃的井依然如故,便叫人將屍骨撈上來,裝殮入棺,葬在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面的宮女墓地,她想用“貞潔殉節”的名義掩人耳目,並將珍妃追封為珍貴妃。

慈禧死後,載灃將珍妃的死因從“投井自殺”改為“被崔玉貴投入井中溺亡”。民國四年,珍妃的姐姐做了太妃,才將她遷回崇陵妃園寢,並在珍妃井的北側為她佈置了一個靈堂用來供奉她的牌位,靈堂上懸掛一額紙匾,寫著“精衛通誠”,讚頌珍妃對清德宗的一片真情。

(慈禧出逃)

井口不到10寸,珍妃是怎麼被推進去的?

原來我們現在看到的珍妃井上面的石雕物件並不是井口,而是後來慈禧西逃回來後在原來的井口上面又加了一個石頭井沿,再用鐵棍穿過鎖住。它的作用應該是防止旁人不小心墜入井中的安全措施,當然這個井口地鎖也是文物,並不是故宮工作人員打造的。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只是井口上面石雕物件的尺寸,真正的井口是遠遠大於10寸的,足夠把珍妃推入井中。

(珍妃井)

在現在的科學角度下,所以珍妃半夜爬上來彈琴、唱歌、哭泣都只是一些子虛烏有的迷信之說,且當故事聽就是了。


大國布衣


故宮裡面有一口普通的水井,因為一個可憐的女人而成了一個有名的景點,這就是著名的珍妃井。因為慈禧太后殘忍地將光緒皇帝的妃子珍妃投入井中淹死而得名。

今天,我們再看到珍妃井的時候,會發現這是一個井口只有10寸的水井,中間還有一根鐵的槓子。就算是珍妃苗條得是A4腰,要被投入井中也是進不去的。那珍妃究竟是怎樣被投入了這口水井中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為了增加回答原因的可讀性,咱們還是先從珍妃說起吧。

14歲的珍妃入宮後受到光緒皇帝的寵愛

公元1887年,也就是光緒十三年,光緒皇帝16歲了。為了達到更好的控制光緒的目的,慈禧太后為他選擇了自己的親侄女葉赫那拉·靜芬做皇后(隆裕皇后),同時進宮的還有瑾妃和珍妃兩姐妹。

光緒帝反感慈禧太后對他的控制,所以對於隆裕皇后沒有好感,始終處於疏遠的狀態,14歲的珍妃就很快引起了光緒的注意。善良漂亮、聰明伶俐而又很有才華的珍妃得到了光緒的寵愛,兩人常在一起下棋、讀書,十分恩愛。

珍妃因支持光緒變法被囚禁

本來,慈禧太后最初也喜歡聰明可愛的珍妃,但因為珍妃在政治上同情光緒皇帝,接受西方教育長大的她也支持光緒皇帝的變法行為,慈禧漸漸地不喜歡她,甚至於開始仇視起她來。

公元1898年,光緒皇帝支持的百日維新失敗。慈禧太后在當年八月初八日舉行的臨朝訓政禮後,將光緒皇帝囚禁於中南海的瀛臺涵元殿。曾為光緒皇帝發展了維新人才的珍妃,也被脫去衣服,在大廳之下公開責打(褫衣廷杖),之後被幽閉在鍾粹宮後的北三所。

據《故宮通覽》中記載,珍妃被關進去後,正門就被鎖上並由內務府打上了十字封條。珍妃所住的房間被從外門鎖住,洗臉、吃飯都是由傭人從窗子中遞進來。吃得也是宮中的下人飯食,沒人敢和她說話。遇到年節或者初一十五,本來是高興的日子,但慈禧卻指使一個老太監代表她訓斥珍妃。

慈禧痛下殺手,珍妃被投入井中

在慈禧太后的胡亂施政下,清朝國力更加衰弱。1900年,八國聯軍藉口懲治義和團攻打進北京。慈禧太后倉皇逃出北京,臨行之時,她命令珍妃投井自殺,理由是: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汙辱。

當聽到慈禧的旨意後,珍妃不從,慈禧就讓太監崔玉貴將她投入井裡。崔玉貴抱上珍妃,最初是想把她投入八寶琉璃井中的,但珍妃用力抓住玉石欄杆,崔玉貴見狀,只好把她帶到一個沒有欄杆的井邊。用力將珍妃頭朝下扔進井裡。崔玉貴怕珍妃自己爬上來,還抱了塊石頭扔下去才離開。

可憐的珍妃的屍骸無人敢收,直到第二年(1901年),慈禧回到皇宮中,看到井口如故,才想起讓人將珍妃打撈出來安葬。為了掩飾她殺死珍妃的惡行,她以“貞烈殉節”的名義將珍妃追封為珍貴妃。

後人就將這口井稱為珍妃井,並一直沿用到現在。珍妃死後,此處傳說經常有珍妃的冤魂,在晚上出來唱歌、哭訴,於是人們在井上安裝了井口石,中間用一根鐵棍將它鎖起來,並禁止使用。所以說,我們今天看到的珍妃井的井口,並非珍妃被投井時的大小,當時的井口還是很大的,完全可以將一個成年人投進去。


摯守靜篤


我們現在看到的珍妃井,是後頭加封了井頭的,所以看上去井口很小,連個人頭都塞不進去。

當初慈禧讓太監把珍妃丟進去的時候,井口很正常,要不然這等晦氣事,無法快刀斬亂麻。


為何這井後來又加封了?

據說是慈禧溺斃珍妃後,心中畢竟不安,時時睡夢中感覺有惡鬼索命,這狀況多了,影響太后心情,於是命人將井口封堵一下,聊可安慰下自個兒。

這情形不由讓人想到了慫恿唐玄宗一日殺三子的武惠妃。

當年武惠妃促成了這慘案後,卻白日見鬼,老是覺得有三個小人在自己床上跳來跳去,由是武惠妃有了心病,進而發疾,終於身亡。

說來也怪,親手下令日斬三子的李隆基倒是

說回慈禧。她為整肅宮紀、支持侄女,活潑,活潑可愛,心得帝心的珍妃被她推進井裡。

但奇怪的是以慈禧的心腸,她不應當害怕鬼魂找上門才對,況且若是想要眼不見心不煩,為何把這個井全部填上呢?而只是把井口做小了?

所以我的推測是:珍妃井口變成今天這樣小,應當是為了防止更多的人,出於好奇在井邊盤桓,不小心掉進井裡而改造成今天這樣子的。

故此,今天的人們看到這樣小的井口,才會疑惑這麼小的井口,當初是如何把珍妃丟進去的。


錢多多讀文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前年再次去故宮的時候,特地看過珍妃井。確實,井口很小,估計很瘦小的女孩子說不定能塞進去,薩胖這種體形肯定卡主。

當年洋鬼子八國聯軍打到北京城下,慈禧太后知道自己要完。這種情況下,她卻展露出兇惡的面目,不但處死了3個反對她向洋人開戰的大臣,還命令珍妃投井自殺。

藉口是洋人就要來,珍妃年輕,怕會被淫辱。

搞笑的是,那你就帶著珍妃逃到西安就是了,為什麼要殺她?不符合邏輯啊!

說白了,就是要你的命。因為珍妃曾經輔佐過光緒帝,和慈禧作對,是慈禧的眼中釘。

收到自盡的命令後,潑辣的珍妃也不服,跑到慈禧太后那裡哭鬧。當時紫禁城已經大亂,很多太監和宮女都已經逃走,珍妃得以見到慈禧。

見珍妃說的振振有詞,慈禧太后難以辯駁,只能惱羞成怒的對崔玉貴說:“把她給我扔下去!”崔玉貴身材粗壯,力氣大。他把瘦小珍妃夾在腰間,來到八寶琉璃井,要扔下去。誰知道23歲的珍妃不願意死,拼命抓住玉石欄杆。沒辦法,崔玉貴只好使足力氣,頭朝下扔了下去,崔玉貴怕珍妃上來,又找了塊石頭扔了下去。殺死宿敵珍妃,心情略好的慈禧太后這才逃出紫禁城。

珍妃被淹死後,家人不敢隨便來收屍,就這樣泡了1年多。

到了1902年在珍妃姐姐瑾妃的哀求下,慈禧才允許將珍妃屍體打撈上來。此時珍妃屍體早已腐爛不堪,無法辨認了。慈禧為了堵別人的嘴,讓崔玉貴做了替罪羊“我當時是生氣了說說,誰讓你把她扔下去的”!削去崔玉貴二總管的職務。

眾所周知,在古代只要死過人的井是沒人敢用的,也沒人敢靠近。

當時還有種說法,井中的冤魂會想法設法引誘別人跳井,自己則可以藉此投胎。

於是,將這口井的井眼上置一塊很大的井口石,石兩側鑿小洞,用以穿入鐵棍上鎖,防止別人靠近和落井。

所以,我們看到的其實不是珍妃死時的那口井,而是一個井口石。

真正井,已經被井口石蓋住了大半。

另外,今天的靈異事件系列就是珍妃井,大家準時去看。


薩沙


皇后隆裕,大光緒7歲、性格古板,長相醜陋,還弓腰駝背,經常向慈禧打小報告,光緒甚是厭惡。珍妃13歲入宮,她如花似玉,聰明伶俐,活波好動,有一種自然美,無心計,骨子裡透著貴族氣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深得專寵。光緒將對慈禧的不滿變本加厲的發洩到隆裕身上,婚姻我不能做主,但同不同房?和誰同房?總該由我說了算吧,於是他獨寵珍妃,日日和珍妃在一起,隆裕常年不聞肉味,時常跑到太后面前告狀,搞的“老佛爺”很頭痛,讓慈禧對珍妃非常不滿。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一溜煙跑沒影了,在跑之前做的一件事,至今都讓人咬牙切齒,那就是將光緒皇帝最寵愛的珍妃給殺了,慈禧聲稱逃跑帶著珍妃不方便,留在宮中又怕洋人攻進來之後看見珍妃的美貌,起了色心,這樣就會辱沒祖先,因此下令將珍妃推入井中。

而這口井就是現在故宮中有名的珍妃井,現存的珍妃井確實很小,估計僅有10寸左右,就連頭都塞不進去,別說珍妃是個大人了,現在的井口是後來重新修繕的,因為井裡死過人,所以井水不能喝,將井口縮的很小,用來防止人掉入井裡。



珍妃被慈禧推入井裡的主要原因還是珍妃總是和慈禧作對,慈禧早就看她不爽了,說白了就是給你的死找個合理的藉口;而收到自殺命令後的珍妃,性情傲慢潑辣的她,跑到慈禧面前哭鬧,而當時的紫禁城已經大亂,慈禧見珍妃還振振有詞,哪有心情聽她狡辯,便惱羞成怒命太監崔玉貴把珍妃扔下去,崔玉貴身材粗壯,力氣又大,珍妃瘦弱,被她拖著出去,來到了八寶琉璃井前,哪知道年輕的珍妃並不想死,一味著掙扎,情急之下,崔玉貴牟足了勁頭朝下便把她扔了下去,而這個狡猾的太監多了個心眼,怕珍妃自己爬上來,便找了塊大石頭扔下去。



直到一年後慈禧迴鑾,為了安慰光緒,決定將珍妃打撈起來厚葬,並且追封貴妃,在光緒崇陵建好之後,便將珍妃棺木下葬在崇陵的崇妃園陵。


大老二爺


“珍妃井”現在是故宮中的一個景觀,我們遊覽故宮的時候會發現,這個珍妃井的井口非常小,小到不足以把一個人塞進去。而相傳在八國聯軍攻打京城的時候,慈禧太后就是派人將珍妃溺死在了這口井中,慈禧是怎麼做到的呢?

珍妃是光緒皇帝最為寵愛的妃子,光緒皇帝雖然在慈禧太后的威懾下選擇裕隆皇后作為後宮之主,但對聰明伶俐的珍妃還是十分寵幸。珍妃對光緒皇帝的變法行為態度十分“曖昧”,同時崇尚西學,對朝中之事有自己的看法。在獲得光緒皇帝寵愛的同時,由於和慈禧的親侄女裕隆皇后爭寵,與慈禧“政見”不一致,被慈禧所仇視。

《清史稿·德宗本紀·后妃傳》記載:“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貴妃女弟。同選,為珍嬪。進珍妃。以忤太后,諭責其習尚奢華,屢有乞請,降貴人。逾年,仍封珍妃。二十六年,太后出巡,沉於井。二十七年,上還京師。追進皇貴妃。葬西直門外,移祔崇陵。追進尊封。”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幽禁,慈禧再度獨攬大權,珍妃也被慈禧幽禁在景祺閣後面的小院裡。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慈禧決定帶著光緒帝去西安避一避,臨走時想起了珍妃。慈禧當時的說法是不方便帶走珍妃,但留在京城又怕被洋人侮辱,命珍妃投井自盡。

珍妃不願意,慈禧就命太監將珍妃推入井中,隨後怕珍妃爬上來,還向井中扔了一塊石頭。

“金井一葉坐,淒涼瑤殿旁。殘枝未零落,映日有暉光。溝水空留恨,霓裳枉斷腸。何如澤畔草,猶得宿鴛鴦。”說的就是珍妃。

那我們現在看到的井口為什麼這麼小呢?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井口並不是真實的井口,由於古代水井的挖掘需要人工挖掘,井口的大小是一定可以讓一名成年人出入的。水井投入使用後,為了方便水桶進出,也不會對井口進行縮小處理。所以珍妃井在溺死珍妃之前,井口應該和正常的井口無二,直徑有一到二米。<strong>

我們現在見到的這個“井口”,其實是後人放置上去的井口石,這一點珍妃井旁邊的介紹牌記載非常清楚。為什麼要重新修繕這個井口呢?一種說法是慈禧將珍妃在珍妃井中溺死後,就帶著光緒皇帝西逃了,等回來的時候為求得心安,將珍妃的屍體撈起來葬於西郊。而後又將這口井封起來,上面壓上石頭,中間用鐵棒封上,以圖上面的人下不去,下面的魂上不來。

慈禧和光緒先後去世之後,宮中的話事人對珍妃都比較尊重,對這口珍妃井的封存和保護也延續了下來。井口上的井口石也就這樣保留了下來,隨著故宮博物院的建立,作為景觀之一的珍妃井為了防止遊人不慎跌落,索性將這塊“古董”石頭留了下來,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見到的珍妃井。


鄧海春


珍妃井位於故宮寧壽宮的北端貞順門內,井口不過10寸大小,相當於一個平板電腦。此井原本是宮中的一口普通的飲用井,井口與其它井口無異,解放後故宮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由於這口井曾是珍妃葬身之地,遊客游到此處,總喜歡探頭向下看,為了安全起見,把井口縮小,上面壓塊石頭,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

那麼慈禧和珍妃婆媳之間有何深仇大恨,讓慈禧逃命之前,仍不忘將珍妃推下深井?

慈禧統治中國近50年,一生嗜權如命,早年戰八大臣、鬥慈安、壓同治、搞奕欣、防曾、李等漢臣。晚年殺戊戌六君子、廢光緒。

皇帝的婚姻都是政治產物,光緒帝一生只有一後二妃,三個女人都由慈禧太后親自選定,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長得極醜,慈禧此舉就是為了監視光緒,而光緒對比非常牴觸,瑾妃和珍妃是戶部侍郎長敘的女兒,兩人親生姐妹。

皇后隆裕,大光緒7歲、性格古板,長相醜陋,還弓腰駝背,經常向慈禧打小報告,光緒甚是厭惡。珍妃13歲入宮,她如花似玉,聰明伶俐,活波好動,有一種自然美,無心計,骨子裡透著貴族氣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深得專寵。

光緒將對慈禧的不滿變本加厲的發洩到隆裕身上,婚姻我不能做主,但同不同房?和誰同房?總該由我說了算吧,於是他獨寵珍妃,日日和珍妃在一起,隆裕常年不聞肉味,時常跑到太后面前告狀,搞的“老佛爺”很頭痛,讓慈禧對珍妃非常不滿。

因光緒的寵愛珍妃有些驕橫,生活奢侈,花錢不節制,後因隆裕極限打壓,珍妃也因為生活拮据,開始靠賣官鬻爵來維持開銷。

清朝時期買官賣官雖然屢見不鮮,但是清朝也有規定是後宮不得干政。慈禧訓斥珍妃,“他事猶可宥,汝寧不知祖宗家法而黷貨若此,誰實教之?”沒想到珍妃說:“祖宗家法亦自有壞之在先者,妾何敢爾,此太后之教也。”

慈禧聽後大怒,以“忤逆太后,習尚浮華,不尊家法”的罪名,直接“褫衣廷杖”,(扒去了衣服打屁股),這在清朝後妃的歷史上絕對頭一份,最後又把珍妃幽禁在北三所的壽藥房,實際上把珍妃打入陰森的冷宮。每逢節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監還要奉旨申斥。

珍妃被放出來後竟和康有為一塊,鼓勵光緒變法,慫恿光緒和慈禧奪權。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慈禧再次廷杖,之後被關進了冷宮之中。

1900年7月20日,八國聯軍兵臨北京城下,在這樣危急時刻,慈禧竟然第一時間來到冷宮,對珍妃說她與光緒要避一避。珍妃一聽就說:“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慈禧一聽大怒,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侮辱”為名,厲聲讓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投入井中,崔玉貴連推帶拉,將珍妃拖到井邊,奮力扛起,頭朝下,腳朝上投入井中,隨後還投入大石,23歲珍妃香消玉損。

1902年,慈禧返回北京,因處死皇帝妃子恐怕詬病,對外宣稱珍妃愛國守家,不肯離京投井自殺,大加褒獎,命人將屍體打撈上來安葬在阜成門外恩濟莊,以“貞烈殉節”的名義追封為珍貴妃。

慈禧死後,載灃糾正了這段歷史,將珍妃的死因從“投井自殺”改為“被崔玉貴投入井中溺亡”。民國四年,珍妃的姐姐做了太妃,才將她遷回崇陵妃園寢,那口井也改名為珍妃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