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國鄭氏的一個重要衍派,難得的教育世家

本文為世界新奇事獨家稿件,部分素材來自《仙遊今報》公眾號、世界鄭氏宗親會公眾號、明門旺族公眾號、莆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歡迎讀者轉發。

本 文 約 4889字

閱 讀 需 要

在歷莆田史文化長河中,鄭氏寫下光輝的一頁,他們歷代教育人才、清官廉臣輩出。他們的高風亮節和教育情懷不僅在當時廣為傳頌,對後世也產生重要影響,時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輝。他們清正廉明的事蹟代代相傳,令後世族人銘記和推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莆陽鄭氏,細細品味那些歷史的味道。

鄭氏圖騰和起源

他們是中國鄭氏的一個重要衍派,難得的教育世家

鄭姓圖騰


>>>>

形象

由“酉”和“太陽運行的階梯”組成。

>>>>

產生


鄭姓圖騰,姓是炎帝祝融支以封地為命名的族稱,本為“酉”姓。鄭由“酉”和“太陽運行的階梯”組成。“酉”是仰韶時代的尖底瓶插在地上作為“酉時”,即傍晚時候的觀測儀器,很可能就是後代滴漏的原始形態。“酉”後來演化為“尊”,所以“尊”又成為氏族族長的標誌,在陶器時代相當於鼎,代表政權和權力。酉人居地為鄭。

他們是中國鄭氏的一個重要衍派,難得的教育世家

鄭氏南湖三先生


鄭姓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姬靜把異母兄弟姬友分封到今陝西省華縣西北一帶,國號為鄭,這就是歷史上最早的鄭國。姬友也就是中華鄭氏的姓始祖。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吞滅,遺族從此散居,他們的子孫以國為姓,從此有了鄭姓。由於鄭姓發源於河南中部,聚族於滎陽,所以滎陽就成為鄭氏的郡望和堂號。

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河南鄭氏大批南遷,其中公元307年清遠望族鄭昭率師入閩,任福安、泉州、晉安太守,鄭氏族人都尊稱鄭昭為入閩始祖。鄭昭遊歷莆田時,愛南湖山水之勝,於是遷葬其祖於此,這便是南湖鄭氏的由來。目前,在莆的鄭氏族人分為西峰鄭露、潯陽鄭莊、鞏橋鄭淑三個世系,分佈在莆田260個自然村。莆田鄭氏族人遷徙到全國各地自成派系,尤其在廣東和浙江,已成當地望族。移居臺灣的鄭氏,如今已成為臺灣第12大姓。


南湖三先生 開莆田教育先河


與莆田其他大姓不同的是,鄭氏並沒有分支,莆田絕大多數鄭氏族人,包括史籍記載、族譜確認都尊鄭露三兄弟為入莆始祖,現在後裔均稱自己是南湖鄭氏。只要看到有‘南湖’兩字,就可判定這戶人家肯定姓鄭。

莆田鄭氏源自鄭昭後裔,鄭露、鄭莊、鄭淑三兄弟是鄭昭的第17世孫,在南湖山創建閩地第一所學堂“湖山書院”,開課講學以訓子弟,開莆田教育先河,於是莆田文風漸盛,書院林立。歷唐而宋,終於換來了“十室九書堂,龍門半天下”的人文薈萃局面。由於三先生開莆田文獻名邦、海濱鄒魯先河,世人尊他們為“南湖三先生”。為彰顯南湖三先生開莆倡學偉業,唐貞元三年(787年),唐皇帝賜金敕建“開莆來學”木坊。

“太府家聲大”,說的就是鄭露,後面肯定要跟著‘南湖世澤長’。”鄭露官太府卿,為此其別號為太府。此外,還有“夾漈家聲大,南湖世澤長”、“別駕家聲大,南湖世澤長”。

楹聯述堂叔侄 世人常混淆


“濟貧請米四萬石,文史再添二百章”,莆田鄭氏家族有這麼一副楹聯,說的是一對堂叔侄的故事。而這對堂叔侄鄭樵和鄭僑,也常被人所混淆誤認。兩人同是宋朝人,其中鄭樵是史學家,鄭僑則是位狀元。

他們是中國鄭氏的一個重要衍派,難得的教育世家

鄭氏宗祠外的碑石


鄭氏家訓

南湖始祖,滎陽發源。 福澤後代,華夏揚光。 德者本也,處世右銘。 端己正人,樸實順親。 明理誠信,敦宗睦鄰。 綱常禮義,孝悌如卿。 仁廉厚道,財上分明。 篤志倡學,勤奮自強。 惟耕惟讀,廣育棟樑。 風紀垂範,事業輝煌。 慎終追遠,造福梓桑。 仁風善舉,振我家聲。 忠心愛國,地久天長。


名人珍聞


在莆田鄭氏的歷史上,出現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人才,我們一起走進歷史裡,去追逐他們的蹤跡。

■南湖三兄弟之鄭露、鄭莊、鄭淑

鄭露(748年—818年)字恩叟,初名褒,又名灌三,莆田人,生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40年)三月十五日。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舉明經進士,德宗貞元元年(785年)八月初一偕同同祖弟鄭莊、鄭淑至莆田,在南湖山祖墳側創建了閩地第一所學堂“湖山書院,開創了莆田文化教育之先河,換來“十室九書堂,龍門半天下”的人文薈萃局面。由於三先生開莆田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先河,世人尊他們為“南湖三先生”。

人物生平

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舉明經進士,時年二十一。

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官居太府卿。

建中四年癸亥(783年),朱泚僭號,上章乞歸,不許。

德宗貞元元年(785年),赴常州受封太傅。同年四月二十六日到家至八月初一日,鄭露偕同同祖弟鄭莊、鄭淑由侯官入永泰,由永泰至莆田。在南山祖墳側,重構書堂,曰“湖山書院”,吟誦詩書,研修儒業,授課講學,郡人化之,時人稱“南湖三先生”,為河南滎陽鄭氏入莆始祖,稱南湖鄭氏。

貞元十三年(797年)五月初一日,加封太傅丞相,英國公。

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被封為侯,升為中書舍人、學瑜、為吏部左侍郎,是年九月初十到興化軍會二弟一起受封。

憲宗元和十三年(818年)卒,享年七十九歲,夫人蔡氏卒於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合葬莆田荔城區壺山寶勝院麓牛眠埔,有包砌雙龜碑一通,上鐫“唐太府卿鄭露公墓”,其墓是荔城區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鄭淑生於唐玄宗天寶五年,丙戊戌正月十一日,官常州別架,淑公由南湖遷仙遊之鞏橋,今鄭宅,遂為鞏橋祖。

鄭莊生於唐玄宗三年甲申九月初九,官左鎮軍,定武中郎將。由南湖遷興化縣之潯陽,遂為潯陽祖。

■文學家史學家鄭樵

鄭樵16歲時,父親死在蘇州。把父親葬在越王臺後,鄭樵在臺下搭了個茅屋,邊守墓邊讀書,謝絕人事。鄭樵的學識在當時首屈一指,他寫的《通志》,與唐杜佑《通典》、馬端臨《通考》合稱“三通”,為古代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後來,他又在夾漈山中築了三間草堂,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夾漈[jì]草堂”。時至今日,涵江新縣的“夾漈草堂”已成為旅遊勝地。、

他們是中國鄭氏的一個重要衍派,難得的教育世家

鄭樵像

■“經濟名臣”鄭僑

鄭僑是南宋興化縣福興裡潯陽(今菜溪鄉萊溪村)人,字惠叔,號回溪。乾道五年(1169年),他在京城臨安考中進士,殿試時,宋孝宗欽點他為狀元。他一生為官忠直,剛正不阿,孝宗、光宗、寧宗三位皇帝都十分器重他。他耿直敢諫,體恤民情,多次奏請朝庭賑災減賦;他為官廉潔,理財有方,為宋代經濟名臣。

鄭僑被宋孝宗任命為鎮南軍節度推官。到任後,鎮南軍正在鬧饑荒,常有餓死人情況發生。鄭僑積極救荒,到實地視察,提出十多項救災措施,災荒很快度過去。宋孝宗得知後,對鄭僑的救災措施十分滿意,下令作為法令向全國推廣。後遷任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 鄭僑對鹽賦進行了整頓,只一年時間便扭虧為盈,積累了三百九十萬緡。

鄭僑歷任淮浙常平官,禮部郎中兼太子侍講,顯謨閣學士、建寧知府,福州知府,吏部尚書,參知政事(副宰相),樞密院事,以觀文殿大學士銜退休。他去世後,朝廷贈太師,郇國公,諡忠惠。

■“三朝元老”鄭紀

鄭紀,字廷綱,號東園,文賢裡上鄭(今度尾鎮埔尾村)人。明朝天順四年(1460年)進土,歷任翰林庶吉土、國子祭酒、浙江按察副使、戶部侍郎、戶部尚書等職,一生歷經英宗、憲宗、孝宗三朝,人稱“三朝元老”。鄭紀為官清正,冒死上《太平十策》奏章,希望皇帝“遠奸邪,任忠良,恤民命,興禮教”,憲宗優旨採納。

明憲宗景泰間(1450—1456),朝政腐敗,時鄭紀年僅三十二,上疏乞請致仕,歸隱故里達20餘年。他在家鄉修身養志,規正家範,引導鄉俗,植樹造橋,熱心為民興利去害,辦了不少好事,百姓至今傳頌。孝宗朝鄭紀復出,並有許多興利除弊的舉措,一些正確的主張得到皇帝的採納,在一定程度上端正了世風。

在仙遊民間,鄭紀因為官清廉公正,體恤民情,深得民心,口碑極佳,成為明朝一代名臣。

■“廉官第一”鄭照

鄭照,字孔昭,號菊莊,西鄉翁都(今大濟鎮文殊村)人。鄭照從小精勤好學,操守耿介,後入朝廷國子監唸書,學業特優。明朝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派任江西安遠縣令,連續三任(每任三年)成績卓著。後又任江西德安縣令,又是三任,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後來,德安縣建祠紀念他。英宗皇帝聽他的政績彙報後,大為滿意,當殿賜給他“廉官”的榮譽稱號,還把西蕃進貢的十隻白鶴也賜給他,旨在譽他有高尚的琴鶴情操。

鄭照任縣官時,他經常深入民間,瞭解民眾疾苦,與老百姓拉家常,談勤儉持家,談生產情況。群眾有什麼要求或建議,可以直接到縣衙裡找他反映。他說:“我是地方父母官,老百姓就是我的兒女,兒女要見爹孃何必差役傳達。”他每有項目實施時,必和鄉親父老商量,今話走群眾路線。按慣例,縣裡的吏胥每月都要奉送額定的禮金給縣官,這在當時是縣官的合法收入,也算縣官的特別辦公費,但鄭照把這一筆收入全部繳公。德安鄰縣有幾股匪盜,相約不去擾亂鄭管轄的社會治安,就是因為被他的廉政所感動。

鄭照居官近二十年,家貧如洗,其夫人還在家抽檸麻紗織布以維家計,因無力撫養五子,竟把4個兒子送人。英宗聽了非常感動,在過去賜給鄭照“廉官”榮譽封號下再添“第一”,合為“廉官第一”,並欽賜“賢令尹”石坊,立在縣城為志。

■“辦案神明”鄭遠

鄭遠,字懷伯,萬善裡(今大濟鎮洋坑村)人。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中進士。鄭遠為官數十年,清貧簡樸,“臥不重席褥,食不兼味”;為政清廉,“悃幅無華,苞苴不入”,不徇私情,人謂有先正遺風。

鄭遠初任直隸隆平縣知縣,時逢水災,災民流離失所,鄭遠深入災區,組織民眾搞好災後生產,當年獲得好收成。不久,鄭遠即被朝廷升任為壽州牧,繼又改任浙江金華教授。

鄭遠從政期間重視文教和社會公益事業,捐獻俸銀,修復書院、橋樑、祠墓等,“民威之若師保,親之若父母”。不久升任寧紹道臺,兼代理寧波關稅,政績顯著,又升任浙江按察使。當時積案數百起,鄭遠認真調查,分析案情,果斷決策,寬嚴有別,處理許多懸而未決的積案,使冤案多得平反,贏得了“辦案神明”美譽。

他們是中國鄭氏的一個重要衍派,難得的教育世家

莆田蒲坂鄭氏宗祠

莆田鄭氏分佈


據調查,莆田市境內南湖鄭氏聚居的鄉村鎮居民有:莆田180個村、仙遊89個村、具體分佈:

一、 城廂區:

鳳凰山街道辦事處:南門、龍德井、筱塘、月塘、新塘、(南寺)

龍僑街道辦事處:北磨、龍橋(6、8、10組)、泗華(下鄭)

華亭鎮:霞皋、前柳、澗口、南湖、后角、山牌、華亭街、鄭莊、頂宅

常太鎮:常太(後坑、梧坑、利洋)、候山、黨城、山坑、下莒、埔頭、長基、坑洋

靈川鎮:東汾、桂山、赤嶺、硎頭

東海鎮:東蔡

二、 荔城區:

拱辰辦事處:拱辰、七步、莘郊、濠埔、暢林

鎮海辦事處:文獻、鳳山、英龍、長壽

西天尾鎮:後卓、汀渚、渭陽

新度鎮:蒲坂、善鄉、下坂、東郊、鄭坂、溝尾(龍頭)、大坂、新度

北高鎮:劉山、美蘭、榜頭、牛嶺

黃石鎮:東埭、屏山、斗南、沙坂、瑤臺、橫塘(下朱)、七境、江東、下埭、澄雲、後洙、黃石、(四腳亭)、橋兜、定莊、田厝、

水南、和平、東山、西利、清中、清後、東洋、井後、沙堤、惠下

三、 秀嶼區:

笏石鎮:田頭、秀山、前鄭、下鄭、東鄭、淶塘、瀨宅

埭頭鎮:汀岐、田邊、後鄭、後城、(東鎮)、湖東

東嶠鎮:無

東莊鎮:塘邊、棲梧、石碼、馬廠

平海鎮:西柯(大度尾)、溪邊(下厝)、鄭山(山後)

南日島:東岱、西高、巖下

湄州鎮:東蔡

忠門鎮:忠門、(西埭)、後坑(下卓)、柳厝(北頭)、秀田

東埔鎮:東坑、前範、度口、田東

山亭鎮:莆禧、東埔頭

月塘鄉:岐石、古山、月埔、坑頭、東坑、後莊、西園、東潘(何厝、頂鄭)、洋埭(後潘)

四、 涵江區:

涵東辦事處:頂埔、後度

涵西辦事處:延年、保尾

三江口鎮:芳山、新興、東盛、鐵灶

白塘鎮:南埕、新港(後鄭)

國歡鎮:三股、新坡

梧塘鎮:頂厝尾、西鄭、東福、松東、松西、西莊、霞樓、沁後、漏頭、溪遊、楓林、

江口鎮:東樓、上後、下鄭

萩蘆鎮:漳洋、壇井、洪南、雙亭、崇聖、崇聯、友誼、南下

白沙鎮:洋頂、隔平頭、頭乾、連厝隔裡房、半岑池尾、宮下井兜、聖坪

莊邊鎮:黃龍、洋尾裡洋、土坪、萍湖、尚書橋潘劉廈房、赤溪房、岫山房、梨坑房、坑圳頭房、尾斜、百俊寶坑

新縣鎮:白雲、文筆

大洋鎮:渡口、大洋、(三友)、大壠頭、可山(保坑)、洋山、(三聯)、院埔、瑤山

五、 仙遊縣:

榜頭鎮:上乾、下明、舊宮、東橋、朱陽、新鄭、柑槔、科井、光埔、西徒、度頂、仙水半

園莊鎮:宮兜、楓林、乾兜、岑頂、東面、後埔、後藎、東石、六戶、義路、後埔城

楓亭鎮:斗門、霞街、荷珠、上嶺、九社、下社、宮亭

郊尾鎮:後在、後宋、呈邊、楓林、古店、

蓋尾鎮:義店、杉尾、聚仙、後史坑、仙華、後山、仙壇、蓋尾

鳳山鄉:鳳頂

賴店鎮:聖泉、山尾、乾山、漳林、玉墩、溪埔、上湖、賴店、白塔埔

大濟鎮:烏石、翁都、洋坑、溪車、文珠、金井漳林、東宅舊厝、三會鄭厝、上湖、阮裡、坑北

度尾鎮:上鄭、苦竹、潭邊、雲水

龍華鎮:紅星、森林、寺後

泉州鎮:羅溪

鯉城鎮:洪橋、南橋、城內

石蒼鄉:宛壠、五湖

社硎鄉:湖洋

書峰鄉:蘭石、鄭田

遊洋鎮:天馬、登盈壠

鐘山鎮:羅埔、大妹

西宛鄉:東山、廣橋

城東鎮:東門、劉山、石鼓池

目前,莆田市南湖鄭氏總人口約有30萬人左右,其中人口聚居500人以上的鄉村或社區有:城廂區華亭鎮的霞臬、前柳(前柳村晚唐前隸屬於清源縣(今仙遊縣)唐末以後屬莆田縣文賦裡管治,現隸屬於城廂區華亭鎮,下轄11個村民小組)、南湖;荔城區新度鎮蒲坂、善鄉、東郊;黃石鎮東埭、斗南、後誅、清中、清後田厝、東洋;西天尾鎮後卓、汀渚、渭陽;北高鎮劉山、美蘭;涵江區三江口鎮新興、東盛、鐵灶;國歡鎮新坡、梧塘鎮松東、東福、溪遊;萩蘆鎮雙亭、壇井、友誼、漳洋;白沙鎮洋頂、隔坪頭;莊邊鎮萍湖、黃龍、岫山、坑圳頭、洋尾裡洋、尾斜;新縣鎮白雲、大洋鄉三友後崙、大壠頭、瑞雲洋邊;秀嶼區笏石田頭、西鄭、忠門鎮西埭、秀田、後坑下卓;東埔鎮東坑、前範、田東;山亭鄉莆禧;月塘鄉岐石、月埔、何厝、西園;埭頭鎮後鄭、田邊、石城、湖東;平海鎮西柯;湄州鎮東蔡;南日鎮東岱;仙遊縣榜頭上乾、下明、舊宮、東橋、新鄭、科井、度頂、宮兜、楓林;園莊鎮岑頂、東面、後藎、東石、六戶、義路、後埔城;楓亭鎮霞街、荷珠、宮亭、上嶺;郊尾鎮後在、後宋、呈邊、古店;蓋尾鎮義店、杉尾、仙華;鳳山鄉鳳頂;賴店鎮聖泉、山尾、乾山漳村、玉墩、溪埔;大濟鎮烏石、翁都、洋坑、坑北、溪車、文珠、金井樟村、東宅舊厝、上湖;度尾鎮上鄭、譚邊、雲水;龍華鎮紅星、森林、寺後、鄉宛壠;社硎鄉湖洋;書峰鄉蘭石;遊洋鎮天馬;登盈壠;西宛鄉廣橋、城東鎮石鼓池等。

由於歷史的原因,南湖鄭氏除少數一些居民點衍派較為明確外,相當部分原來聚居的祖地歷經千百年遷徙變動,至今形成各支派混居的狀況。又因族譜散佚,導致昭穆失序,大多族裔難以分清所屬衍派。以上列舉僅為莆田市境內南湖氏分佈的居民點,具體衍派隸屬如有保存譜碟依據的可查考各支系的古譜,世系不明的有待今後進一步深入考證,新編族譜。

他們是中國鄭氏的一個重要衍派,難得的教育世家

世界鄭氏文博院

寫在最後


南湖的水,夾漈的山,還要那隨處可見的鄭氏門匾,無不傳遞出鄭氏族人對教育和文化做出的貢獻。如今,依然有很多很多的鄭氏族人,秉承著先祖的教導,奮戰在教育與文化的一線,為城市,為國家添磚加國家添磚加瓦加油,鄭氏兒女們!

今 日 互 動

說一說,您對鄭氏文化的理解是什麼?

您希望在下面幾期中報導哪一個宗族的文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