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家庭教育上,不滿“18歲”的家長們,可能不夠好,但在成長

“……生下我之前,她只是一個女孩子,生下我之後,她才是一個媽媽。我今年8歲了,所以,我的媽媽也8歲了。我8歲的媽媽,有時也不夠好……但是,我很愛她!”

這是一個媽媽在和兒子“戰鬥”了8年後,在孩子作文發現了這份溫柔的教育成果。愛爾蘭著名詩人葉芝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這把火不僅僅屬於孩子,更應該給到我們站在教育一線的家長們。

1. 中國式家庭教育,被失敗詬病的教育自卑

那些在家庭教育上,不滿“18歲”的家長們,可能不夠好,但在成長

近期,教育圈子內關於“中國式家庭教育”的話題非常火,閱讀人次達到2.4億,在近5000篇的文章裡,修飾中式教育的定語基本都是:“失敗的”“硬傷的”,諸如此類。

在某篇文章裡發現毀了孩子一生的因素,又在那個視頻裡被警告中式家庭的大硬傷。鋪天蓋地的控訴下,家長們不斷地被販賣焦慮,最終導致“教育自卑”

家長的這種“不自信”就會表現為:

  1. 崇洋媚外”,月亮就是國外的圓。一有條件就要把孩子往國外送,成為了一種情結;
  2. 趕上了時代的紅利,很多成為了社會精英,但是內心總有不安全感,對物質很看重;
  3. 價值觀分裂,經常會有一些自相矛盾的訴求;

誠然,一些不好的傳統習俗,或多或少在孩子的教育上產生過不良影響。但整體看來,大部分的家長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他們正在一點點探索和改進,並且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砥礪前行。

“教育是一場修行,教育是一種喚醒”。這份不容易的007工作,而我看到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努力和成果,也分享給大家。

2. 敢做,零基礎的“笨鳥型中式家長”

那些在家庭教育上,不滿“18歲”的家長們,可能不夠好,但在成長

從開號以來,社群和後臺每天諮詢的問題越來越細。比起每天自怨自艾型:家長英語不好,該怎麼輔導孩子? 後臺逐漸地看見類型“我這樣做對不對”,“這樣的輔導方法有效嗎?”的實踐性問題浮出水面。

她們中有四級剛過的媽媽,也有初中沒畢業的爸爸,沒有母語環境和先進理念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攔路虎”。

但重新拿起英語繪本,藉助錄音和孩子一起練習、模仿和成長的家長,不僅勇氣可嘉,這種做法更值得我們肯定。

Joy今年11歲,家長陪女兒一起學習《典範英語》三年多,一路走來,期間雖然也有迷茫、困惑甚至遺憾,但更多的是收穫滿滿,常有人說Joy學英語真是有天賦,家長想說的是-——

哪裡有什麼天賦,我們只不過是比別人更勤奮而已。

在這場持久戰裡,家長先做出了表率,父母兩個人統一戰線,堅定信念與孩子“打持久戰”。

在開始《典範英語》學習後,也尤其注意家長的言行,避免在Joy跟前說洩氣的話,用“正向激勵”來影響孩子。週末和節假日,都不影響他們每天一課的進度。

家長一定不能鬆懈,要讓孩子懂得堅持,如果有一次“懈怠”,可能就會有N次讓步。

那些在家庭教育上,不滿“18歲”的家長們,可能不夠好,但在成長

  1. 預習瀏覽,熟悉圖文情節;
  2. 在跟讀中掃除生詞障礙;
  3. 反覆跟讀,直至熟讀,甚至背誦;
  4. 不定期回讀。

在家長的耐心和引導下,這4步一天也沒有落下

很多中式家庭教育,因為早些時代原因,導致父母自身基地不好。與其不斷地批判他們的短板,不如鼓勵和等待這些不完美的爸媽去成長和進步

因為,當家長用孩子般的眼光,重新定義年齡,重新接納自己,更美好更成熟的中式家庭教育也就不遠矣。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8歲的媽媽或爸爸,如果你是一個7歲的丈夫或妻子,如果你是一個6歲的員工或下屬,如果你是一個5歲的老闆或總裁,如果你和我一樣也不夠好,請告訴自己:

沒有關係。只要我足夠坦誠和努力,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

3. 只做,眼光犀利的“中式優選型家長”

那些在家庭教育上,不滿“18歲”的家長們,可能不夠好,但在成長

“如果我們還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於抹殺孩子的未來。”——杜威

前段時間的“量子力波閱讀法”以一種很嘲諷的方式火了,機構採用誇張的數字去營造嚇人的差距,害了多少家長病急亂投醫。可見,能夠有

批判性思維的家庭教育是難能可貴的。

在英語這條道路上,有些家長修煉就出一雙了看透教育優劣的火眼晶晶,帶著孩子一路披荊斬棘。在周圍孩子急著背單詞、背課文的差距下,這位從事閱讀策略教學,專心研究前沿育兒理念的家長不急不躁的等待:

  • 有沒有一種通過閱讀來學習英語的教材呢?
  • 靠死記硬背單詞和語法,每天不停地刷卷子,時間沒少花,學到的卻是一口啞巴英語和一堆死知識
  • 家長堅決不會讓我的孩子走上這條老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剔除周遭各路機構的鼓吹以及死記硬背的壓榨,這位家長帶著孩子在沒有母語環境的情況下,用著正確的方法悄悄坐上了英語的彎道超車

那些在家庭教育上,不滿“18歲”的家長們,可能不夠好,但在成長

  1. 找準地道材料,閱讀、閱讀、再閱讀
  2. 讓孩子學會自己讀的方法,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3. 流利閱讀階段,重心轉向有思考的閱讀理解
  4. 開始感受文學之美,英文整本書閱讀
  5. 用英語去認識世界,讓英語為孩子所用

最終,一個7歲才開始英語啟蒙的孩子,9歲娃竟然能夠流利、標準地朗讀《哈利·波特》!

比起用盡渾身解數去推孩子,現在很多父母學會了把孩子自身的動力和潛力激發出來,點燃孩子的熱情,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探索、去擁抱、去感受這個世界。這正是中式家庭教育第二個值得讚歎的進步!

4. 能做,看見成長的“中式遠見型家長”

那些在家庭教育上,不滿“18歲”的家長們,可能不夠好,但在成長

我們的下一代一定會出現很多這樣的對物質沒什麼渴望但在各種方面有奇思妙想的人才。前提條件是有一批偏理想主義的教育者在帶路,這些孩子才可能有機會走得遠,走得久

這樣的觀點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家長現在談及教育時,比起前途成績,

幸福和理想成為當代家長更加關注的重點

其中的父母代表來自於驚豔全網的《奇葩說》詹青雲才女家庭,20多年前,阿詹是一個“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

那些在家庭教育上,不滿“18歲”的家長們,可能不夠好,但在成長

普通工薪的父母,操場放牛的小鎮,6次的轉學差生。孩子的家長能不急不躁的告訴她:不急,你會變好的!果不其然,愛看“閒書”的小孩,在支持下成了超級才女。

被心裡有光的父母狠狠愛過的孩子翅膀硬,飛得遠,心不空。

和詹青雲的父母一樣,中式家庭教育裡,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優秀的孩子不是為了讓他循規蹈矩,在打破陳舊的評價體系,重新定義評價體系的路上,父母開始無條件的支持孩子去擁有廣闊的人生!

5. 寫在最後:

中式家庭教育,讓家長焦慮的缺點被無限放大,但卻鮮少有人去肯定這群無休職業者的努力和成果

這一屆父母願意成長,不僅僅是技能方面,更可貴的是在觀念。為了配得上優秀的孩子,提升,努力。

看文章的家長,你是不是也正在努力,如果在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打開這個文章,由小典告訴你:中式家庭教育,你們越來越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