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二十年前我們見證迴歸,二十年後我們重聚唱響

引言

一首歌唱響一座城,一座城唱出一段情。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主辦,央視網、央廣網、國際在線、愛上傳媒、各地IPTV分平臺共同實施的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以一“城”一“歌”的方式,將“全媒體”概念貫穿其中,集“內容+技術+平臺”於一體,打通大屏小屏、聯動線上線下,鼓勵全民參與、全民互動,締造了一場融合傳播的年度盛事。

從27日起,由各地IPTV分平臺選送的17首優質音樂故事作品,在全面改版、全新呈現的CCTV-9央視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時段《9視頻》欄目隆重展播。

作為首個音樂故事展播作品,《七子之歌》帶我們走進澳門的光輝歲月。從1999年9歲的領唱者容韻琳,到2019年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這首飽含深情的《七子之歌》傳唱了20年,講述著澳門與祖國血脈相連的情感,見證著澳門迴歸20年來萬象更新的蓬勃發展,也串聯起每一位澳門人平凡美好的幸福故事......

傳統的老式騎樓,現代的歐式建築;

清亮的悅耳音調,百年的歲月滄桑;

二十年終歸故里,二十年磅礴變遷;

這是關於澳門的故事,

這是關於一首歌與一座城的濃情交織……

澳門|二十年前我們見證迴歸,二十年後我們重聚唱響

1999年12月20日,澳門迴歸祖國。由作曲家李海鷹先生譜曲的《七子之歌》在大三巴牌坊(聖保祿教堂遺址)前由300名小朋友齊聲唱響,唱出數代澳門人盼望重歸“故里”的熱切表達。那時那地,那情那景,見證著一個殖民時代的終結,一個歷史新紀元的盛大開啟。

澳門|二十年前我們見證迴歸,二十年後我們重聚唱響

當時擔任領唱的9歲小女孩叫容韻琳。1998年底,為迎接澳門迴歸祖國,中央電視臺計劃拍攝紀錄片《澳門歲月》。該片主題曲希望由一位能歌善舞的澳門小朋友演唱,還在讀二年級的容韻琳,幸運地被老師選中。當時容韻琳的普通話非常不標準,“回來”念成“kui來”,她天天跟著老師逐字逐句糾正發音,來來回回好多遍,小韻琳練得很辛苦。儘管沒有語言的優勢,但她未經雕琢的聲音就像鄰家妹妹散發著清純、童真的魅力,最終讓這首歌成為了澳門迴歸的標誌性記憶。

轉眼20年過去,當年那個稚嫩的小女孩,如今已從澳門大學畢業,實現了自己的兒時夢想,成為一名人民教師。20年間,這首《七子之歌》她唱了一遍又一遍,“澳門迴歸祖國,就像孩子回到母親懷抱一般踏實、溫暖”,與澳門共同成長的她也逐年對《七子之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首歌,一座城,和一個澳門女孩心中的愛國情,深深交融,彼此見證。

澳門|二十年前我們見證迴歸,二十年後我們重聚唱響

歌聲傳唱20年,《七子之歌》至今仍然是澳門人心中最難忘的旋律。在澳門迴歸祖國二十週年之際,新的歌曲傳唱人龍紫嵐小朋友,在廣播中向當年“迴歸合唱團”的成員們發出邀請——重聚大三巴,一起唱響當年的“赤子之心”。

澳門|二十年前我們見證迴歸,二十年後我們重聚唱響

20年前的合唱團成員,如今已經各自長大,他們奮鬥在澳門的各行各業中,成為年輕的生力軍。他們中有:劇作老師鄧柏嘉、餐飲店主李海龍、科技公司員工梁志權、藝術家郭家駿、圖書管理員李文靜……20年過去,改變的是容顏,不變的是心中濃濃的愛國情懷,和心中那首優美的旋律。“無論身在何處,無論在做些什麼,只要收到呼喚,我都會站出來,再唱一次這首歌。”這是屬於每一位合唱團成員的心聲。

澳門|二十年前我們見證迴歸,二十年後我們重聚唱響

迴歸祖國20年,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漂泊在外的“遊子”到迴歸祖國成立特區,從博彩業“一家獨大”到制定五年規劃、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演繹著滄海桑田的成長鉅變。今日的澳門,以“一箇中心,一個平臺”為發展定位,打造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今日的澳門,港珠澳大橋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2018年,澳門經濟總量達到4403億澳門元,是1999年的8.5倍;人均GDP達8.3萬美元,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而澳門的腳步將繼續向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澳門迴歸祖國20週年。在“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歌曲展播中,《七子之歌》再度唱響,用深情的旋律講述著澳門與祖國血脈相連不可分割的情感,講述著澳門迴歸20年來的萬象更新蓬勃發展,也講述著每一位澳門人平凡美好的幸福故事……

澳門|二十年前我們見證迴歸,二十年後我們重聚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