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設計”經歷動力變革的考驗

行業周觀

VIEWS

本報記者 付鴻烈

2019年的法蘭克福車展,大眾集團展臺展出了初代甲殼蟲的電動化版本“e-beetle”。同時,保時捷公司帶來了全新Taycan。這兩款純電動車型,一款是電動化的經典國民小轎車,另一款是科技感十足的豪華電動轎跑,這兩款車看似沒有共同之處,但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保时捷设计”经历动力变革的考验

1934年, 德國政府成立了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後被重新命名為大眾汽車公司。當時,希特勒要求製造一款國民轎車,百公里耗油低於7升,能容納兩個成人及三名兒童,有容納行李的空間,適合以家庭為單位出行。

當時的德國已興建高速公路,所以要求新車可以1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高速公路網絡上長時間駕駛。當然,最重要的是售價要低於1000德國馬克。這意味著新車型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更換配件的成本,價格一定要低廉。

“保时捷设计”经历动力变革的考验

隨後,希特勒從奧地利請來了奠定現代汽車模樣的工程師——費迪南德·保時捷。1935 年,第一批原型車下線。經過兩年不斷的測試、改進、優化。終於在1938年,第一批“甲殼蟲”在沃爾沃斯堡的大眾汽車製造工廠誕生。取名“Volkswagen”以大眾之名,為大眾服務。隨後它有了第一個別名“KDF wagen”譯為“力量貫穿快樂的汽車”。

“甲殼蟲”是汽車歷史中最為經典的車型之一,獨特的外觀造型吸引著無數車迷的喜愛,不論歲月流逝,人們都無法拒絕甲殼蟲帶來的獨特魅力。經典而又創新的設計,讓人們意識到汽車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它還可以傳達情感、展現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

初代“甲殼蟲”在經歷了65年不斷的改款後,最終,在2003年7月30日,車輛編號為21529464的初代甲殼蟲駛下大眾汽車墨西哥工廠的生產線,隨即這臺車便運往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城作為永久收藏。即使萬般不捨,初代經典最終落幕。

“保时捷设计”经历动力变革的考验

如果走在20世紀中期的歐洲街頭,你會發現有一款車與“甲殼蟲”如出一轍,那就是第一款承載保時捷車標的量產車——保時捷356。有趣的是,主持這款車設計的並不是費迪南德·保時捷,而是他的兒子費利·保時捷。

因為二戰時期,費迪南德·保時捷主持設計了虎式重型坦克等軍工產品,在二戰後作為戰犯被盟軍羈押了起來。在此期間他的兒子費利主持設計了保時捷356。保時捷356的懸架系統和動力系統基本與甲殼蟲相同,工程師手工打造全鋁車身和後置發動機佈局,車身方面由甲殼蟲車身的設計師埃爾文·克蒙達設計。

“保时捷设计”经历动力变革的考验

這就不難看出,保時捷356與甲殼蟲為何如此相似。1948年6月8日,由費利設計的第一款懸掛Porsche標識的保時捷356亮相,隨後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因其優秀的空氣力學設計和良好的動力性能,在歐洲市場和大洋彼岸的美國市場對它的評價都非常高。無論是在街頭還是在賽場都會時常看到保時捷356的身影。

當時,汽車市場被搭載大排量發動機的肌肉車充斥,這臺緊湊、輕巧、設計呈流線型、易於駕駛,且運動性能不需要依賴太大馬力的保時捷356彷彿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銷量劇增。

從這裡開始,保時捷公司的資產越發雄厚,開始大量研發新技術與車型,並且逐漸脫離大眾甲殼蟲的零部件,保時捷也從此由一個設計公司轉變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汽車製造商。

“保时捷设计”经历动力变革的考验

1963年,一臺擁有真正保時捷性格的車誕生,這輛車的代號是901。但因為標緻公司狀告保時捷在車輛命名時侵權,從而保時捷901被迫改名為保時捷911,從此保時捷的黃金時代開啟。

2019年7月大眾正式停止生產甲殼蟲系列汽車,然而在2019年9月5日大眾公司宣佈計劃在2019年生產這款具有7代以上歷史的標誌性車型的電動版。大眾集團通過與改裝公司eClassics合作重塑了經典的第一代甲殼蟲。這款電動版甲殼蟲被命名為“e-Beetle”。e-Beetle的電力系統可以提供約80匹馬力的最大功率,最高時速約為150公里/小時,並且e-Beetle續航里程在190公里以上。

“保时捷设计”经历动力变革的考验

2019年9月4日,正值保時捷公司誕生70週年,保時捷發佈最新的作品Taycan 。純電動的Taycan不僅沿襲了此前公開的Mission E 概念車的基本要素,並且實現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Taycan搭載兩臺永久勵磁同步電機,總輸出功率達到680 匹馬力,2.8秒內從可靜止加速至 100 km/h。

“保时捷设计”经历动力变革的考验

從甲殼蟲到保時捷356和代表作保時捷911,再到保時捷全新Taycan,每一款保時捷家族設計研發的車型都擁有著各自的駕駛場景。在初代甲殼蟲誕生的81年後,經典車型迎來的重生,與家族的最新作品同時觸電,是這個電氣化時代為甲殼蟲帶來了契機。為順應零排放,碳中和的大趨勢,保時捷家族的初代經典和最新作品都選擇放下內燃機,但依然不失

初心,為駕駛者帶來的駕駛樂趣。

------------------END----------------

《環球時報·汽車週刊》現已入駐

“保时捷设计”经历动力变革的考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