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當了媽之後,我聽過最大的謊言就是:

家庭與工作可以平衡。

因為,這基本不可能做到。哪來所謂的平衡,只有不停的取捨而已。

有時候為了工作,我們捨棄掉陪孩子的時間;有時候又因為陪伴孩子,而放棄了一些讓夢想開花的機會;而更多的時候,貪婪如我,哪一個都不想放棄,就只好壓榨自己的睡眠時間。

一直以來自己都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沒能體會一般職場的朝九晚五,但職場媽媽們擁有的世紀難題——“沒時間”,也一樣深深困擾著我。

儘管在大家看來,帶娃、睡眠諮詢、寫公號、旅行、學習一直是我的常態,但其實想要完成這全部的事情,都需要和時間進行博弈,恨不得撿起散落在四處的每一粒時間碎片,用到極致。

和時間的這場戰爭,我覺得自己從未贏過。

因為還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根本沒有時間去做;也因為那些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常態背後的辛苦和疲憊,說實話,也是他人難以想象的。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每個人的24小時都是不同的,請放下比較的姿態

做時間管理,最怕和別人比。

“時間是公平的”這句話,本來就不成立。

那些存在於文章和書中的“完美媽媽”,或者新聞裡光鮮亮麗的女企業家,也許會請專門的私教輔導孩子的功課,會請專門的保姆料理家庭裡的生活起居。即便是別人口中的“女神媽媽”,也可能會有老人、老公在帶娃、家事方面鼎力相助。

而你的實際情況,可能不允許請私教、保姆,甚至也沒有老人、老公的幫襯,所有的任務都需要你自己親力親為。

這樣的24小時,在本質上就是不同的。

如果光盯著別人的生活,除了讓自己徒增焦慮之外,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真正的時間管理,是著眼於當下。

在屬於自己的24小時裡如何取捨,減少不必要事物所浪費的時間,最大化用在那些重要的、產生最大價值的事情上。

比如,作為一個新手媽媽,在帶娃這件事上已經消耗掉了自己三分之二的元氣,再加上重歸職場之後的壓力和不適,可能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洩壓”。

那麼,跟著孩子的作息一起睡下,或者利用孩子睡覺時看個綜藝、追個劇、和閨蜜聊會兒微信,這些能讓自己完全放鬆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能產生最大價值的事情。

把時間用在放鬆上,而不是在“重壓”之下,逼迫自己不斷學習、向前衝,這也是最好的時間管理。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丟掉心中的愧疚,將工作與母親的職責分開

雖然職場媽媽,都擁有著雙重甚至多重身份,但是想追求高效能,就必須要將這些身份剝離開,每次只使用一個身份,而暫時丟掉其他的身份。

其實,愧疚和焦灼,是破壞效率的兩大元兇

別因為不能陪伴孩子而自責,但凡能重回職場的媽媽們,一定早已做好了育兒方面的安排。

不論是託班、幼兒園,還是保姆、長輩、隊友,當孩子被託付給以上任何一方時,我們都要報以信任的態度,相信將會有另一種形式的愛,填補暫時無法到場的母愛。

記得自己產假之後回單位,和同事聊天時不止一次被問到:“會不會想孩子?”

其實我覺得,對於每一個作好時間管理的職場媽媽來說,工作的時候真的並不會太思念孩子。

因為大腦全部用來處理工作,很難再有時間和精力去想孩子。對孩子的惦念,會全部揉進工作結束後的親子陪伴中。

分開時對孩子有多想念,陪伴時就有多用心。

同樣,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就需要將職場的角色暫時丟掉,全心全意地做母親。不要總想著沒有完成的報告、還沒回完的郵件,那些擔憂都留到孩子睡下或者隊友接管孩子之後吧。

如果有需要緊急處理的工作,也儘量不要一邊陪玩,一邊做完。可以將自己的需求明確地告訴孩子,比如“媽媽現在有一點急事需要處理,寶寶先自己玩一會。”再去專心地解決工作上的問題。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用“深度工作”力應對最重要的事

花一點點時間,在工作開始時,寫下今天要完成的所有事項,簡單評估一下他們的重要性和需要花費的時間,然後將重要的事放在狀態最好的時間段來完成。

就拿我自己來說,寫睡眠調整個案計劃書、寫公號,都是很重要而且又需要大塊時間去完成的任務。所以通常,我會把它們放在沒人打擾的深夜完成。

我喜歡用固定的“小儀式”來幫助自己快速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

將手機靜音、屏幕倒扣,放一壺茶在手邊,選一份適合寫作的歌單,帶上耳機,打開電腦開始進入工作。

而那些回覆郵件和消息、零散的諮詢等其他更為瑣碎的工作,我都會安排在白天,即便被各種事物不斷打擾,也能見縫插針或者快速地切換狀態完成。

當然,選擇將重要的工作放在何時,完全取決於自己。像我比較能熬夜,就放在深夜完成。像我身邊的晨型朋友,無法熬夜,就跟著孩子一起早早睡下,然後每天五點左右起床,去完成那些重要工作。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並不是花費的時間長,就叫“深度工作”,最關鍵的一點是要進入“心流”。幹一會工作,就刷刷手機、瀏覽下網頁、看一篇公號文,花掉的時間不少,但卻缺乏必要的“深度”。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在使用的過程中會被不斷消耗。它如肌肉一般會疲勞,也可以被鍛鍊。

在我們不停地被其他事情干擾的時候,意志力就被一點點的消耗,而“心流”需要精力的高度集中,所以我們應該在開始深度工作時,將那些旁枝末節的事情統統屏蔽掉,積存自己的意志力。

就像我自己,很多時候深夜寫文、趕稿,一抬頭髮現,幾個小時早已過去,而桌上的那壺茶絲毫未動已然冷掉。

這就是“心流”的魔法,讓時間靜止,讓人進入一種超高效率的狀態

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至少需要1.5小時才可以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

那麼,我們就可以以1.5~2個小時作為每天深度工作的時間單位,規劃好自己的日程安排。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不那麼重要的事,學會多線程、多任務組合完成

除了那些最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們“深入”完成之外,還有一些任務可能不需要我們的精神那麼“高度集中”,比如像疊衣服、做飯、打掃衛生、瀏覽回覆郵件等等。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一心多用”,同時做幾件事。

比如,準備晚餐的時候,可以按下洗衣機開關,飯做好了,衣服也洗得差不多了;在陪孩子看動畫片、紀錄片的時候,疊疊衣服、做做收納;打掃衛生、開車的時候,聽聽音頻課程和書籍,給自己充充電。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我有個朋友,因為上班比較遠,需要很長的通勤時間。本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每天起早貪黑的奔波是件頭疼的苦差事,但對於她來說卻樂在其中。因為做了母親之後,她發現這段通勤時光是她難得不被打擾的“自由時間”

該追的劇、該看的電影、該讀的書、該學習的課程,她一個也沒拉下。當週圍的人都在驚歎她這個當媽的怎麼會有那麼多閒工夫時,又有誰知道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那“討人嫌”的通勤時間呢。

我另一位朋友,原來每天開車上班,做了媽媽之後,改為打車上班,利用在車裡的這段時間回覆公司的郵件、聽聽音頻課程。

就像她說的那樣,時間不是擠出來的,而是看你如何選擇它。

當然,這樣的多線程任務組合,可能需要大家擁有快速進入狀態的能力。比如像我自己,會在等飛機、等地鐵甚至是等電梯的間歇去閱讀。

不管在如何嘈雜的環境以及精神狀態下,只需要幾分鐘就可以進入到精神特別集中的狀態,就像被什麼東西吸進去一樣,無暇顧及周遭的情況。

但有的人卻並非如此,例如今天給自己定了一個小時的閱讀計劃,卻很難做到見縫插針的在一天分兩到三次完成,也許光是進入“看書”的這種狀態就需要花費15分鐘。

這樣的朋友,也許並不適合這種“碎片時間”的利用,那也不用焦慮,每天睡前少刷手機,留給自己哪怕半個小時的時間,來集中處理那些不需要“深度完成”的工作和任務,也一樣可以。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行動永遠比計劃重要

時間管理需要計劃嗎?的確需要。但絕對不需要你花費很多精力去寫計劃。

為了制定計劃,花時間選好看的日程本、功能繁多的APP,利用高大上的圖表、思維導圖去擬寫計劃,其實在我看來都是在浪費時間。

就在每天工作(或者每週)開始之前,拿出10分鐘,在紙上簡單列一下今天大致要完成的工作,然後按照“重要”與否排出完成的優先級就好。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要記住,時間管理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行動永遠比計劃重要。

想想我們“只是想一想,卻根本沒有做”所浪費掉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吧!

之前看那本《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本來是抱著向這位帶著四個小孩拿下哈佛學位的女神學點時間管理的“秘笈”,結果讀了一遍才發現,女神的秘密武器僅僅是她的行動力而已。

舉個書中的例子,有一次吉田醫生特別想去參加一場晚上7點到9點的讀書會,但是她必須要在晚上8點之前回家陪孩子。

那如果是咱們一般人,肯定會說,算了,我沒時間,那就不去了吧。但吉田卻去了。雖然她只參加了40分鐘的讀書會,但在她看來“有40分鐘的收穫,比完全沒去強太多了”。

不做,收穫是零,做一分就有一分的收穫,這句話聽起來像雞湯,但卻是再務實不過的話。

但我知道,依然有很多人會說:道理我都懂,可真要做起來,還是克服不了自己的拖延症。

很多時候,我也無法克服這個頑疾。

但我發現,對一個拖延症患者大喊“現在立刻馬上就去做”其實不亞於一碗毒雞湯。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我們更需要弄明白,自己拖延症背後的真正原因。就拿我自己的“寫文拖延症”來說,大概率是以下兩個原因,拖了我的“執行力”後腿:

自己腦中沒有太多的感受和想法想表達

自己腦中有太多的感受和想法想表達

第一個原因讓我對要完成的任務產生了恐懼,它可能難度太高,會讓自己下意識的通過刷網頁、看朋友圈這些消遣性的活動,逃避內心的恐懼。

要解決這個原因造成的拖延,就需要我們合理設置自己的目標,或者將高難度的任務進行拆解,降低難度來完成。

第二個原因是源於我內心的“完美主義”。因為頭腦中的想法太多,還沒能理出一條富有邏輯、比較清晰的思路,我會遲遲不敢動筆,總覺得應該把問題都搞清楚了再開始。

其實後來我發現,只有“寫”能治癒腦中的混亂。通常,當我開始下筆之後,會發現寫著寫著,思路和條理會慢慢變得清晰。

即使依然有混亂的地方也沒關係,將這些混亂記錄下來,之後再改便好啦。

所以,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並非是一個時間管理問題,它是一個複雜的心理問題。要想克服你的拖延症,需要你找到背後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說了這麼多,你會發現,上面的每一條建議,其實都需要我們的自律和自控能力去配合完成.

時間管理的本質是自我管理。

就像有人所說,這世界已經有很多人和事會讓我們失望,而最不應該的,是自己還令自己失望。

對於職場媽媽來說,時間管理從來都不意味著要塑造一個事業與家庭雙贏的幻象。我們所要做的,只關乎於我們對生活與人生的態度。

餘生,不求誰能帶給我們幸福,只求能時時與自己共度,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END-

當媽後,家庭和事業還可以平衡?別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