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当了妈之后,我听过最大的谎言就是:

家庭与工作可以平衡。

因为,这基本不可能做到。哪来所谓的平衡,只有不停的取舍而已。

有时候为了工作,我们舍弃掉陪孩子的时间;有时候又因为陪伴孩子,而放弃了一些让梦想开花的机会;而更多的时候,贪婪如我,哪一个都不想放弃,就只好压榨自己的睡眠时间。

一直以来自己都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没能体会一般职场的朝九晚五,但职场妈妈们拥有的世纪难题——“没时间”,也一样深深困扰着我。

尽管在大家看来,带娃、睡眠咨询、写公号、旅行、学习一直是我的常态,但其实想要完成这全部的事情,都需要和时间进行博弈,恨不得捡起散落在四处的每一粒时间碎片,用到极致。

和时间的这场战争,我觉得自己从未赢过。

因为还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去做;也因为那些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常态背后的辛苦和疲惫,说实话,也是他人难以想象的。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每个人的24小时都是不同的,请放下比较的姿态

做时间管理,最怕和别人比。

“时间是公平的”这句话,本来就不成立。

那些存在于文章和书中的“完美妈妈”,或者新闻里光鲜亮丽的女企业家,也许会请专门的私教辅导孩子的功课,会请专门的保姆料理家庭里的生活起居。即便是别人口中的“女神妈妈”,也可能会有老人、老公在带娃、家事方面鼎力相助。

而你的实际情况,可能不允许请私教、保姆,甚至也没有老人、老公的帮衬,所有的任务都需要你自己亲力亲为。

这样的24小时,在本质上就是不同的。

如果光盯着别人的生活,除了让自己徒增焦虑之外,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真正的时间管理,是着眼于当下。

在属于自己的24小时里如何取舍,减少不必要事物所浪费的时间,最大化用在那些重要的、产生最大价值的事情上。

比如,作为一个新手妈妈,在带娃这件事上已经消耗掉了自己三分之二的元气,再加上重归职场之后的压力和不适,可能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泄压”。

那么,跟着孩子的作息一起睡下,或者利用孩子睡觉时看个综艺、追个剧、和闺蜜聊会儿微信,这些能让自己完全放松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能产生最大价值的事情。

把时间用在放松上,而不是在“重压”之下,逼迫自己不断学习、向前冲,这也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丢掉心中的愧疚,将工作与母亲的职责分开

虽然职场妈妈,都拥有着双重甚至多重身份,但是想追求高效能,就必须要将这些身份剥离开,每次只使用一个身份,而暂时丢掉其他的身份。

其实,愧疚和焦灼,是破坏效率的两大元凶

别因为不能陪伴孩子而自责,但凡能重回职场的妈妈们,一定早已做好了育儿方面的安排。

不论是托班、幼儿园,还是保姆、长辈、队友,当孩子被托付给以上任何一方时,我们都要报以信任的态度,相信将会有另一种形式的爱,填补暂时无法到场的母爱。

记得自己产假之后回单位,和同事聊天时不止一次被问到:“会不会想孩子?”

其实我觉得,对于每一个作好时间管理的职场妈妈来说,工作的时候真的并不会太思念孩子。

因为大脑全部用来处理工作,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孩子。对孩子的惦念,会全部揉进工作结束后的亲子陪伴中。

分开时对孩子有多想念,陪伴时就有多用心。

同样,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就需要将职场的角色暂时丢掉,全心全意地做母亲。不要总想着没有完成的报告、还没回完的邮件,那些担忧都留到孩子睡下或者队友接管孩子之后吧。

如果有需要紧急处理的工作,也尽量不要一边陪玩,一边做完。可以将自己的需求明确地告诉孩子,比如“妈妈现在有一点急事需要处理,宝宝先自己玩一会。”再去专心地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用“深度工作”力应对最重要的事

花一点点时间,在工作开始时,写下今天要完成的所有事项,简单评估一下他们的重要性和需要花费的时间,然后将重要的事放在状态最好的时间段来完成。

就拿我自己来说,写睡眠调整个案计划书、写公号,都是很重要而且又需要大块时间去完成的任务。所以通常,我会把它们放在没人打扰的深夜完成。

我喜欢用固定的“小仪式”来帮助自己快速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

将手机静音、屏幕倒扣,放一壶茶在手边,选一份适合写作的歌单,带上耳机,打开电脑开始进入工作。

而那些回复邮件和消息、零散的咨询等其他更为琐碎的工作,我都会安排在白天,即便被各种事物不断打扰,也能见缝插针或者快速地切换状态完成。

当然,选择将重要的工作放在何时,完全取决于自己。像我比较能熬夜,就放在深夜完成。像我身边的晨型朋友,无法熬夜,就跟着孩子一起早早睡下,然后每天五点左右起床,去完成那些重要工作。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并不是花费的时间长,就叫“深度工作”,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进入“心流”。干一会工作,就刷刷手机、浏览下网页、看一篇公号文,花掉的时间不少,但却缺乏必要的“深度”。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被不断消耗。它如肌肉一般会疲劳,也可以被锻炼。

在我们不停地被其他事情干扰的时候,意志力就被一点点的消耗,而“心流”需要精力的高度集中,所以我们应该在开始深度工作时,将那些旁枝末节的事情统统屏蔽掉,积存自己的意志力。

就像我自己,很多时候深夜写文、赶稿,一抬头发现,几个小时早已过去,而桌上的那壶茶丝毫未动已然冷掉。

这就是“心流”的魔法,让时间静止,让人进入一种超高效率的状态

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至少需要1.5小时才可以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

那么,我们就可以以1.5~2个小时作为每天深度工作的时间单位,规划好自己的日程安排。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不那么重要的事,学会多线程、多任务组合完成

除了那些最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深入”完成之外,还有一些任务可能不需要我们的精神那么“高度集中”,比如像叠衣服、做饭、打扫卫生、浏览回复邮件等等。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一心多用”,同时做几件事。

比如,准备晚餐的时候,可以按下洗衣机开关,饭做好了,衣服也洗得差不多了;在陪孩子看动画片、纪录片的时候,叠叠衣服、做做收纳;打扫卫生、开车的时候,听听音频课程和书籍,给自己充充电。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我有个朋友,因为上班比较远,需要很长的通勤时间。本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每天起早贪黑的奔波是件头疼的苦差事,但对于她来说却乐在其中。因为做了母亲之后,她发现这段通勤时光是她难得不被打扰的“自由时间”

该追的剧、该看的电影、该读的书、该学习的课程,她一个也没拉下。当周围的人都在惊叹她这个当妈的怎么会有那么多闲工夫时,又有谁知道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讨人嫌”的通勤时间呢。

我另一位朋友,原来每天开车上班,做了妈妈之后,改为打车上班,利用在车里的这段时间回复公司的邮件、听听音频课程。

就像她说的那样,时间不是挤出来的,而是看你如何选择它。

当然,这样的多线程任务组合,可能需要大家拥有快速进入状态的能力。比如像我自己,会在等飞机、等地铁甚至是等电梯的间歇去阅读。

不管在如何嘈杂的环境以及精神状态下,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进入到精神特别集中的状态,就像被什么东西吸进去一样,无暇顾及周遭的情况。

但有的人却并非如此,例如今天给自己定了一个小时的阅读计划,却很难做到见缝插针的在一天分两到三次完成,也许光是进入“看书”的这种状态就需要花费15分钟。

这样的朋友,也许并不适合这种“碎片时间”的利用,那也不用焦虑,每天睡前少刷手机,留给自己哪怕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集中处理那些不需要“深度完成”的工作和任务,也一样可以。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行动永远比计划重要

时间管理需要计划吗?的确需要。但绝对不需要你花费很多精力去写计划。

为了制定计划,花时间选好看的日程本、功能繁多的APP,利用高大上的图表、思维导图去拟写计划,其实在我看来都是在浪费时间。

就在每天工作(或者每周)开始之前,拿出10分钟,在纸上简单列一下今天大致要完成的工作,然后按照“重要”与否排出完成的优先级就好。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要记住,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行动永远比计划重要。

想想我们“只是想一想,却根本没有做”所浪费掉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吧!

之前看那本《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本来是抱着向这位带着四个小孩拿下哈佛学位的女神学点时间管理的“秘笈”,结果读了一遍才发现,女神的秘密武器仅仅是她的行动力而已。

举个书中的例子,有一次吉田医生特别想去参加一场晚上7点到9点的读书会,但是她必须要在晚上8点之前回家陪孩子。

那如果是咱们一般人,肯定会说,算了,我没时间,那就不去了吧。但吉田却去了。虽然她只参加了40分钟的读书会,但在她看来“有40分钟的收获,比完全没去强太多了”。

不做,收获是零,做一分就有一分的收获,这句话听起来像鸡汤,但却是再务实不过的话。

但我知道,依然有很多人会说:道理我都懂,可真要做起来,还是克服不了自己的拖延症。

很多时候,我也无法克服这个顽疾。

但我发现,对一个拖延症患者大喊“现在立刻马上就去做”其实不亚于一碗毒鸡汤。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我们更需要弄明白,自己拖延症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拿我自己的“写文拖延症”来说,大概率是以下两个原因,拖了我的“执行力”后腿:

自己脑中没有太多的感受和想法想表达

自己脑中有太多的感受和想法想表达

第一个原因让我对要完成的任务产生了恐惧,它可能难度太高,会让自己下意识的通过刷网页、看朋友圈这些消遣性的活动,逃避内心的恐惧。

要解决这个原因造成的拖延,就需要我们合理设置自己的目标,或者将高难度的任务进行拆解,降低难度来完成。

第二个原因是源于我内心的“完美主义”。因为头脑中的想法太多,还没能理出一条富有逻辑、比较清晰的思路,我会迟迟不敢动笔,总觉得应该把问题都搞清楚了再开始。

其实后来我发现,只有“写”能治愈脑中的混乱。通常,当我开始下笔之后,会发现写着写着,思路和条理会慢慢变得清晰。

即使依然有混乱的地方也没关系,将这些混乱记录下来,之后再改便好啦。

所以,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非是一个时间管理问题,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要想克服你的拖延症,需要你找到背后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说了这么多,你会发现,上面的每一条建议,其实都需要我们的自律和自控能力去配合完成.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

就像有人所说,这世界已经有很多人和事会让我们失望,而最不应该的,是自己还令自己失望。

对于职场妈妈来说,时间管理从来都不意味着要塑造一个事业与家庭双赢的幻象。我们所要做的,只关乎于我们对生活与人生的态度。

余生,不求谁能带给我们幸福,只求能时时与自己共度,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END-

当妈后,家庭和事业还可以平衡?别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