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包郵”的寧夏,應勢起舞的核心競爭力何在?

開欄的話

  高質量發展,是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關鍵詞之一。站在年尾,回望2019年,會看到一個怎樣的寧夏?這一年,它走出了一條怎樣的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之路?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激發市場活力等方面,開展了哪些實踐,取得了哪些成果,還存在哪些短板?

  讓我們一起追問2019,在追問中尋找和總結,在追問中立體描摹寧夏2019年在推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的生動圖景。

  “雙11”前一天,雖然精細分割的羊肉每公斤加運費需要260元,寧夏寧墾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線上交付定金的羊肉訂單仍達100多噸。寧夏羊肉品質名聲在外,高額的運費擋不住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城市買家的熱情。

  在網絡購物初期,寧夏因地處偏遠,物流不便,成為全國僅有的幾個“不包郵地區”之一。2019年,在中國互聯網經濟勢頭迅猛發展的浪潮下,寧夏主動適應“新規則”,應勢起舞,立足區域實際,挖掘、打磨寧夏電商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今年1月至9月,全區累計實現網絡零售額124.65億元,同比增長21.24%,增速居全國第10位。

  一個電商園的探索之路

  11月14日14時許,銀川電商物流園內,“雙11”的餘溫仍未散去。貨車不時進出,園區一角的包裹堆成小山,分揀員們穿梭其中,將包裹按區域歸類。

  2016年,銀川電商物流園正式開園。一時間,入園的電商企業達78家。然而,經過3年多的“大浪淘沙”,入駐企業如今已精減至十餘家,其中多為快遞物流企業。這一變化,一方面是因為有的企業因自身發展需求選擇了其他園區或縣區,另一方面也與園區逐步調整自身定位、實現精準服務的管理理念有關。電商園開園之初,入駐的企業涉及各行各業,在發展過程中,園區與企業的發展思路都變得越來越清晰,銀川電商物流園的優勢日益凸顯。截至目前,全國9家知名快遞公司的寧夏分包中心均聚集於此,承載著寧夏65%以上的快遞物流業務量。

  為更好地助力物流企業發展,除賀蘭縣“三免三減半”租金政策優惠外,電商園又幫企業爭取到3公斤內發貨4元基礎價的優惠。“起初我們計劃企業一單貨補貼0.2元,但後來發現不如利用園內快遞物流企業多的優勢,直接在發貨價格上給優惠。”銀川電商物流園工作人員馬亞寧告訴記者。

  園內企業忙“雙11”,馬亞寧和同事也沒閒著。這兩天,十幾個人忙於改造建設園區中央廚房的事。馬亞寧說,園內快遞物流企業約有3000多名快遞員和卡車司機,加上其他電商企業人員,吃飯一直是個“麻煩事”。這些人要麼訂快餐,要麼到周邊找飯館。為此,園區決定從中央廚房中闢出一塊地方進行改造,保證園區內人員吃飯問題。“我們計劃把廚房另一半改成半成品車間,和餓了麼、美團等企業合作開展餐飲服務,用這部分收益更好地服務園內企業。”

  銀川電商物流園在定位上的調整以及精準服務方面的探索,是寧夏各電商園區發展的一個縮影。

  “不包郵地區”的奮起直追

  11月11日零時過後的半個小時內,百瑞源枸杞線上銷售額就輕鬆突破百萬元,全天1758萬元的銷售額較去年增長約20%。至2019年,線上銷售在百瑞源枸杞的銷售體系中,佔比已上升至40%。

  自從我區發展電子商務以來,本土特色農產品一直是寧夏電商的主打產品。今年前三季度,寧夏實物型網絡零售額中,食品保健行業佔比超八成。

  2016年,寧夏在全國率先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省域全覆蓋。2018年,根據農村電商發展階段的變化,自治區商務廳聯合自治區財政廳,制定了農村電商築夢計劃“升級版”——《關於持續推進農村電商築夢計劃的實施意見》。

  寧夏潤土特產電子商貿有限公司創建了“助農脫貧電商平臺+農村生態有機農副產品基地+冷鏈物流園+農副產品收配站+手機App+溯源系統”為一體的銷售模式。今年10月中旬,該企業和鹽池縣花馬池鎮的6個村簽訂了土特產供貨協議書。“原生態綠色農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大,作為鹽池人,我希望讓更多的人瞭解到家鄉的特色農產品。”寧夏潤土特產電子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新說。

  發展電商經濟,寧夏如何發力

  “電商發展需要的是‘合力’,多方一起努力,才更有可能讓更多優秀的本土農產品走出‘深巷’,廣為人知。”寧夏社科院綜合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林伶說。

  園區要找準定位,做好服務,成為企業“堅實的後背”,政府部門則要在政策、渠道、平臺以及觀念上,及時給予暢通、搭建和引導。

  “從農村電商發展來看,主要在於觀念和意識的改變。”自治區商務廳電子商務與服務貿易處相關負責人說。隨著電商的普及,全區一些中小型農產品企業的觀念已經在悄然變化。數據佐證,寧夏農村網絡零售額在全區網絡零售額的佔比從前幾年的30%,增至今年的52%。

  今年,自治區商務廳、財政廳聯合舉辦“閱寧夏·鑑優品創造20·19”首屆全民電商節,希望通過一系列活動,挖掘出更多優秀的本土電商企業。

  “全區有近11萬家在冊電商企業,但多數默默無聞。藉助電商節,我們能更集中地發現好產品和好企業,在梳理企業是否活絡的同時,也能為下一步制定扶持政策明確方向,打好基礎。”自治區商務廳電子商務與服務貿易處負責人班豔榮說。

  近日,王林伶在涇源縣大灣鄉武坪村調研時,對該村電商服務站印象深刻:“直接打通了農村和城市連接的市場。”

  王林伶認為,好的農產品要想走出去,渠道是首要條件。尚未涉及農村電商的快遞物流企業,可以嘗試拓展服務方向,助力我區農村電商發展。農村企業和個人要以“一村一品”為發展模式,儘量避免產品同質化。此外,要鼓勵已經著手電商發展的產業帶頭人、種植大戶或當地企業負責人多分享經驗,帶領村民拓寬線上渠道,共同致富。(記者 張唯 李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