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遠:為什麼“懂經濟”的經濟學家大多沒有發財?

這個世界上最有意思的現象是,大多數專業研究經濟的經濟學家並不富有。

自經濟學誕生以來,歷史上最富有的經濟學家應該是李嘉圖

在他1823年去世的時候,他的財產價值仍然高達70多萬英鎊,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

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但他不是一個紙上談兵的人,他炒股非常成功,而且是自己直接炒。

同時,他也投資當時的國債。1815年6月14日,李嘉圖賭對了滑鐵盧戰役的最後結果,果斷買入國債,這筆投資據說讓李嘉圖一次賺了100萬英鎊。

馬光遠:為什麼“懂經濟”的經濟學家大多沒有發財?

▲ 圖片源自攝圖網


經濟學歷史上第二位富有的經濟學家是凱恩斯,他也投資股票。

但他本人也沒有預料到1929年大崩潰,導致他在股市上損失慘重,他之前在股市的投資收益在大蕭條年代全部喪失,他失去了差不多四分之三的財產。

但後來,他仍然通過投資股票和藝術品賺了不少錢,在他1946年去世的時候,他仍然擁有40多萬英鎊的遺產。

除了這兩個人,中外經濟學家中,通過投資賺到錢的真不多。

歷史上流傳更多的則是關於經濟學家很少預測對的種種案例。

比如,著名的費雪在1928年宣稱,“股市到了永不下跌,永遠上漲的時代”,眾所周知,1929年大崩盤就來了。

在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的前一年,幾乎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認為,日本的樓市還有上漲空間,因為日本人多需求巨大。

2007年,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認為,美國的次貸危機不會釀成大危機,美國房價不會持續下跌。以至於危機爆發之後,英國女王都質問“為什麼沒有人預測到危機”?

中國人最熟悉的距離諾獎最近的經濟學家楊小凱,曾經因為炒股虧了不少錢。

有一個關於經濟學家的笑話是:為什麼上帝創造了經濟學家?答案是,為了讓氣象預報專家的日子好過一點

美國經濟學家加爾佈雷斯曾經講過:“經濟學家分為兩類:一類是不懂預測的;另一類是不知道自己不懂預測的。”

關於經濟學家能預測趨勢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經濟學本質上是關於經濟的解釋的科學,是關於選擇的科學。

現代經濟學的基本邏輯就是

“求最優”,求最優的方法則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在設置各種和現實相去甚遠的假設的情況下,得出一個理想化的結論,對現實經濟進行解釋。

比如,經濟學關於“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就完全和現實不符合。

經濟學從斯密開始,其實就慢慢地在背離經濟學的初心。

斯密想探尋國家財富的原因,發現了看不見的手,發現了分工的好處,後來的經濟學的各種流派要麼是維護斯密,要麼是反對斯密,但反對也好,維護也好,大多通過各種高難度的模型和數學對現實進行解釋。

但一個基本的常識是,人性是很難用數學來解釋的

比如,“理性預期學派”認為政府的政策無用,但他的假設前提仍然是理性經濟人,後來為了彌補理性經濟人的缺陷,又提出“有限理性假說”

用克魯格曼的話說,經濟學家這個行當之所以誤入歧途,原因在於經濟學家們總體來說錯誤地用漂亮的數據模型所裝飾的美替代了對真的追求。
毫無疑問,經濟學走到現在,雖然不能說是社會科學皇冠上的明珠,但經濟學的殿堂的確雕樑畫棟,大師雲集,經濟學也在人類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不斷髮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凱恩斯就說過:“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的思想,無論對錯,其力量都要比人們通常理解的大得多。實際上,世界就是由這些思想統治著的。”

在很多政府政策的推動方面,經濟學家功不可沒。經濟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經濟學可謂無處不在,甚至被稱為“經濟學帝國主義”

甚至我看到一本經濟學專著是專門研究足球的《梅西是把球踢向球門左側還是右側?》(估計梅西也看不懂這本書在說什麼)。

但是,必須承認,經濟學確實不是一個關於預測的科學

。在經濟學的工具箱中,本來就不存在對未來的預測,這也意味著,經濟學家經常預測錯就見怪不怪了。

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經濟學家假裝自己能預測呢?為什麼普通老百姓老是向經濟學家問明年投資什麼,而很多經濟學家也勇敢地回答呢?這恰恰是經濟學家“理性選擇”的結果。

如果一個經濟學家勇敢地承認自己無法預測股市,不知道如何進行資產配置,這對他而言絕不是最優選擇,承認自己不懂投資對很多經濟學家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損失,這需要大多數經濟學家靈魂深處鬧一場大革命!
真正研究預測的並非經濟學家,而是投資家,經濟觀察家。

雖然我們也研究經濟理論,但我們更多的是研究現實經濟問題和行業趨勢,這是一套全新的思維和邏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職業,話語體系和思維邏輯完全不同。

比如說我們其實不研究“經濟學”,我們研究的是經濟趨勢,或者某個領域,比如房價的走勢。

這需要經濟學的基礎和一些方法論,但經濟預測並非完全是“經濟”的,比如房價的走勢,涉及到的內容和考慮的因素非常複雜,這需要長期的觀察和對各種數據的分析。

而經濟學家做的就是,在房價崩盤前20年,就一直用各種模型證明房價早應該崩盤了,非理性了,喊了20年終於崩盤了,於是說,自己預測對了。

其實,在中國,經濟學家、經濟觀察家、投資家的劃分慢慢也在清晰,但因為很多人不明白這些人的職業其實是不一樣的,都稱他們為經濟學家。

我曾經就多次見到,一些從來不研究房地產的,在一些論壇上毫不違和地回答下面聽眾關於房地產的問題。

經濟學既然預測不了股票走勢,房價漲跌,無法幫你進行資產配置,那學經濟學究竟還有什麼用。

在這裡,我用著名經濟學家羅賓遜夫人的話來回答:“學習經濟學不是為了獲得經濟問題的一系列現成答案,而是為了學會避免被經濟學家矇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