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的起源》(一)跑偏了的主流經濟學

關於作者

埃裡克·拜因霍克,牛津大學新經濟思想研究所掌門人,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合夥人。

關於本書

對於財富到底是怎麼產生的這個根本性問題,主流經濟學解釋不了,必須引入一種新的經濟學分析框架,叫做複雜經濟學。這本書就是介紹複雜經濟學前沿理論的重要著作。

核心內容

一、作者認為,主流經濟學在100年前就跑偏了,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這是為什麼?

二、對於經濟週期、股市崩盤等“老大難”問題,複雜經濟學給我們提供了什麼新視角?

三、為什麼說財富不是“創造”出來的,而是“進化”出來的?

《財富的起源》(一)跑偏了的主流經濟學

前言

你好,這期為你解讀的是《財富的起源》。作者埃裡克·拜因霍克,是牛津大學新經濟思想研究所掌門人。為什麼書名叫做“財富的起源”呢?因為這本書對“財富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給出了一種很獨特的解釋。

我們知道,人類的財富在過去200年間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如果把人類長達250萬年的進化史當作一個整體,那麼,這200年就是這段歷史的最後萬分之一時刻。也就是說,在歷史的一瞬間,突然湧現了現存的絕大部分財富。

更重要的是,財富增長不僅僅表現在數量上。在南美的某個原始部落,人們的生活水平停留在1.5萬年前人類祖先的階段。作者估算,美國紐約人的平均收入水平是這個部族的400倍,差了兩個數量級,算是在我們意料之中。真正讓人吃驚的,是這兩個經濟體中商品數量的差距:原始部落中僅有幾百種可供交換的商品,而紐約市則有幾百億種不同商品,差距達到了8個數量級!

那麼,財富為什麼會出現數量和種類上的“寒武紀大爆發”呢?所謂“寒武紀大爆發”,是指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地球忽然湧現出了大量生命物種。這種生命大爆發,是生物系統自然演化的結果。那麼,財富的大爆發,有沒有可能也和生命大爆發類似,是一種系統演化的結果呢?這是本書要回答的問題。

當然,作者的“野心”還不止於此,作者的最終目的,其實是要拆掉百年的主流經濟學理論大廈,另起一套新的理論框架,作者把這套框架叫做“複雜經濟學”。毫不誇張地說,複雜經濟學是經濟學科一次重大的範式轉移,這就像是量子力學給經典物理學帶來的衝擊,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理解經濟的方式。

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來給你詳細闡釋,如何以複雜經濟學的視角,來解釋財富的起源。

  • 第一, 作者認為,主流經濟學在100年前就跑偏了,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這是為什麼?
  • 第二, 對於經濟週期、股市崩盤等“老大難”問題,複雜經濟學給我們提供什麼新視角?
  • 第三, 為什麼說財富不是“創造”出來的,而是“進化”出來的?

第一部分

下面先來說第一點,作者為什麼認為,主流經濟學在100年前就跑偏了,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我們知道,在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時期,經濟學是一種哲學思想,斯密等古典經濟學者都自認為是哲學家,而不是“經濟學家”,更不是“科學家”。當時的經濟學只用到很簡單的數學,亞當·斯密也從來沒有從數學上論證過,市場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到底是如何實現財富的最優配置的。

《財富的起源》(一)跑偏了的主流經濟學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受洗)-1790年7月17日),英國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所著的《國富論》成為了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產業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

然而,後來的經濟學者對這種狀態很不滿意,他們想把經濟學變得更加“科學”,最好可以用精確的數學模型來描述經濟現象,就像物理學家可以用一個數學公式來描述物體的運動軌跡一樣。最早做出這種嘗試的,是法國經濟學家萊昂·瓦爾拉斯。

《財富的起源》(一)跑偏了的主流經濟學

里昂·瓦爾拉斯(Léon Walras,1834年12月16日- 1910年1月5日) 法國經濟學家,被後人認為是“所有經濟學家當中最偉大的一位”。他開創了一般均衡理論,是一位數理經濟學家,邊際革命領導人,洛桑學派創始人。

1872年,瓦爾拉斯發表了一本鉅著,叫《純粹經濟學要義》,這標誌著主流經濟學一個重要的轉向,也就是邊際革命的開始。瓦爾拉斯把經濟體看成是一個封閉系統,其中財富的數量和種類是一定的,它們被隨機地分配給了具有不同偏好的人,這些人可以通過交易來達到經濟的“均衡狀態”。

作者認為,主流經濟學正是從這兒,開始跑偏了。為什麼呢?問題就出在“均衡”這個概念上。這是瓦爾拉斯從當時的物理學那裡借用的一個概念。根據《牛津物理學辭典》,均衡是指“系統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力、影響和反應等相互平衡,因而不會發生任何淨變化。”

比如,在一個封閉的物理系統中,當各種能量不再相互轉化,就可以說這個系統達到了均衡。瓦爾拉斯把這個概念直接拿了過來,認為經濟就是一個封閉系統,在某個價格點上,供給恰好等於需求,這時候市場就出清,經濟就實現了均衡,資源也就得到了最優配置。

之後的主流經濟學家們,沿著瓦爾拉斯的思路,往“均衡模型”裡引入了越來越多的數學工具。本書作者認為,邊際理論對於經濟學的最大貢獻,就是引入了數學,讓經濟學家可以用優雅的數學公式來表達複雜的經濟現象,讓經濟學比其他社會學科看起來更加“科學”。但是要注意,這樣做的代價也非常高,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首先,經濟學想要做到物理學那樣精確,就意味著經濟體中的個人,必須要像物理世界中的物體一樣,行為模式是統一的、可預測的。那你怎麼把現實世界中千差萬別的人類行為,變得可預測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瓦爾拉斯給出了經典的“經濟人”假設,假定每個人都絕對自私,又絕對理性。

我們都知道,實際上人既不是完全自私,也不是完全理性的。你也許會說,現實世界中也沒有絕對的直線,但我們可以抽象出一條絕對直線來近似模擬現實啊。為什麼經濟學就不可以把人類行為抽象化呢?但這裡的根本問題,還不在於抽象化了人類理性,而是錯誤理解了人類理性。

事實上,存在兩類認知模式:一種叫歸納法,一種叫演繹法。

人類最擅長的是第一種,歸納法。就是從已有知識中歸納出認知模式,再把這種模式套用到新知識當中去。這也是為什麼人類喜歡聽故事,因為故事裡包含了豐富的認知模式。

而計算機擅長的是第二種,演繹法。就是給定一些前提條件,然後通過一系列邏輯推演,得出新的結論。

在真實世界中,我們大多數人其實是在用歸納法做決策;而“經濟人”卻假定人和計算機一樣,是在用“演繹法”做決策。這兩種決策方式都是理性的,但決策的結果卻可能大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經濟模型很難解釋真實的經濟現象。而且,“經濟人”假設每個人都擁有一模一樣的絕對理性,那麼就意味著不可能通過學習來進步了,這顯然是荒謬的。

第二,主流經濟學把經濟看成是一個封閉系統,只研究其中的有限資源該如何分配,而不研究新增的財富到底是怎麼來的,把這個最重要的經濟問題當作系統的“外生變量”來處理。

這顯然是一個重大缺陷。

更要命的是,經濟系統真的可以被看成一個封閉均衡系統嗎?在瓦爾拉斯的時代,物理學界還沒有發現熱力學第二定律。根據這個定律,封閉系統中的“熵”會不斷增加,“熵”是火字旁加商人的商,這意味著系統會變得越來越混亂無序。當混亂值達到最大時,系統不再產生任何變化,這就達到了均衡。

很顯然,如果瓦爾拉斯知道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那他絕不會把經濟系統看成是封閉均衡系統。實際上,經濟系統必須是個開放系統,能量和物質不斷地流進和流出,從而創造出新的秩序、結構和模式。

總之,作者認為,100多年前的邊際革命,把主流經濟學的發展帶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主流經濟學的“均衡模型”根本不是經濟的真實運行方式;而主流經濟學關於“經濟人”的假設,錯誤理解了人類的決策方式。這些重大缺陷,讓主流經濟學既不能很好解釋重大經濟現象,比如財富的起源和經濟週期,也不能有效地預測經濟。

為了解釋經濟模型和現實世界的巨大差異,後來的經濟學家不得不對邊際理論進行修修補補,比如提出了創新理論、信息不對稱、有限理性等等,但挽救不了這個理論框架的根本性缺陷。

實際上,自從瓦爾拉斯發起邊際革命到現在,主流經濟學的理論框架沒發生太大的變化。而另一邊,物理學的理論框架在不斷迭代,從牛頓經典力學轉向了相對論、量子力學、混沌理論、複雜理論等等。如果以當代物理學家的視角去看經濟學家,會覺得他們是從100年前穿越過來的人,還死死抱著100年前的物理模型不放。是時候給經濟學另起一棟理論大廈了,這就是複雜經濟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